分享

《孟子》卷3公孙丑章句上诗解4孔子时中义得天下

 琴诗书画情 2021-07-21


题文诗:
公孙丑曰:昔者窃闻:子夏子游,子张皆有,

圣人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具体而微,

敢问所安?曰姑舍是.曰伯夷,伊尹何如?

曰不同道;伯夷也非,其君不事,其民不使;

治进乱退.伊尹也者,何事非君,何使非民;

治进乱进.孔子也者,可仕则仕,可止则止,

可久则久,可速则速.皆古圣人,吾未能行;

至于所愿,则学孔子.孔子时中.公孙丑曰:

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孟子曰否;

有民以来,未有孔子.曰有同欤?孟子曰有;

百里之地.得而君之,皆能以之,使诸侯朝,

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

皆不为也.是则.曰敢问其,所以异也.

孟子答: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

污不至于,阿其所好.宰我曰予,观于夫子,

贤尧舜.子贡:见礼知政,闻乐知德,

由百世后,等百世王,莫之能违.生民以来,

未有夫子.有若:岂惟民哉?麒麟之于,

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

之于行潦,其同类也.圣人于民,类也.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来,孔子唯盛.

【原文】
 
“昔者窃1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2,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3,敢问所安4?”
 
曰:“姑舍是5。”
 
曰:“伯夷、伊尹6何如?”
 
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7;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8,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9所愿,则学孔子也。”
 
【译文】

   公孙丑说:“从前我曾听说过,子夏、子游、子张都各有孔子的一些长处;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博大精深。请问老师,您以其中哪一位自命?”
 
孟子说:“暂且不谈他们。”
 
公孙丑又问:“伯夷和伊尹怎么样?”孟子答道:“他俩人生态度不同。不是他所理想的君主,他不去服事;不是他所理想的百姓,他不去使唤;天下太平就出仕,天下昏乱就隐居,伯夷就是如此。服事谁不是服事君主?使唤谁不是使唤百姓?天下太平也出仕,天下昏乱也出仕,伊尹就是如此。应该出仕就出仕,应该辞职就辞职,应该持续做就持续做,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孔子就是如此。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可惜我都没有做到;至于我所希望的,是学习孔子。”
 
【注释】
 
(1)窃:私下,用以表谦虚。
 
(2)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子游、子张,孔子弟子言偃、颛孙师;一体,四肢叫作“四体”,一体就是一条胳膊或一条腿;“皆有圣人之一体”是比喻的说法。
 
(3)具体而微:具备四体,但小一些;这也是比喻的说法。
 
(4)所安:以之安身立命;这里译为“自命”。参见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2.10的《考证》。
 
(5)姑舍是:姑,暂且;是,此。孟子自负,于子夏等,有不屑之意,故避而不谈;下文云“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则似乎以当代孔子自居。
 
(6)伯夷、伊尹:伯夷,与其弟叔齐为孤竹国君之二子,互相让位,终于逃去;周武王伐纣,两人叩马而谏;周既一统,不食其粟,饿死于首阳山。伊尹,商汤之相。
 
(7)何事非君,何使非民:这两句我们译为:“服事谁不是服事君主?使唤谁不是使唤百姓?”近乎直译。杨伯峻先生译为:“任何君主都可以去服事,任何百姓可以去使唤。”近乎意译。有人说,“何”是“可”的借字,“非君”为“不好的君主”,“非民”为不好的百姓。恐非。“非”在先秦时代,未见这一用法。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8)止:“仕”的反面。(9)乃:“至于”的意思。

【原文】
 
“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1?”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曰:“然则有同与?”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2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译文】
公孙丑问:“伯夷、伊尹与孔子,能像您上面说的那样将他们等量齐观吗?”孟子答道:“不。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得上孔子的。”
 
公孙丑又问:“那么,他们三人有相同的地方吗?”孟子答道:“有。如果得到方圆一百里的土地而君临它,他们都能够使诸侯来朝并一统天下;即使叫他们做一件不义之事,杀一个无辜之人,便能得到天下,他们也都不会干的。这就是他们相同的地方。”
【注释】
(1)若是班乎:若是,像这样地;班,班配,一样。“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可以直译为:“伯夷、伊尹相较于孔子,竟是这样地相似吗?”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2)君:成为君主的意思。

【原文】
 
曰:“敢问其所以异。”
 
曰:“宰我、子贡、有若1,智足以知圣人,污2不至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3观于夫子,贤于尧、舜4远矣。’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5,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6,河海之于行潦7,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8——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译文】

    公孙丑说:“请问,他们不同的地方又在哪里呢?” 
孟子说:“宰我、子贡、有若三人,他们的聪明才智足以了解圣人,〔即使〕他们再不好,也不至于偏袒他们所爱好的人。〔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称颂孔子。〕宰我说:'以我来看老师,比尧、舜都强多了。’子贡说:'看见一国的礼制,就了解它的政治;听到一国的音乐,就知道它的德教。从现在到百代以后,衡量这百代君王的高下,其标准都不能违离孔子之道。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老人家的。’有若说:'难道只有百姓如此吗?麒麟相比于走兽,凤凰相比于飞鸟,泰山相比于土堆,河海相比于溪涧,都算是同类。圣人相比于百姓,也是同类。虽然他来自民间,却远远超出大众——自有人类以来,还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
 
【注释】
 
(1)有若:孔子弟子,鲁人。(2)污:卑劣,不好。
 
(3)予:宰我之名,古人常自称其名以示谦。
 
(4)尧、舜:古代传说中上古的两位圣君。
 
(5)等百世之王:等,《孟子译注》说:“朱熹解为'差等’,是也。……赵岐解为'等同’,误。”赵岐【原文】为:“从孔子后百世,上推等其德于前百世之圣王,无能违离孔子道者。”朱熹【原文】为:“是以我从百世之后,差等百世之王,无有能遁其情者。”《孟子译注》译为:“即使在百代以后去评价百代以来的君王,任何一个君王都不能违离孔子之道。”逢彬按,从孟子时代典籍中“等”作及物动词的情况来看,它的意义为“确定……的高下”“确定……的级别”“厘定……的位阶”的意思。《王力古汉语字典》给出的义项为“衡量”(例句包括这例),是准确的。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6)垤:音dié,小土堆,小山头。(7)行潦(lǎo):小水流。
 
(8)萃:聚,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