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精练

 曾子倪图书馆 2021-07-21
11:04
鸟小可还彳亍?读音都不一样了,还比什么近体诗就是吃饱太闲,寻章摘句皓首穷经的产物看来看着右下角的“激活windows”,我还以为我自己的电脑没激活呢说的真好,入声韵声音很好听讲的很透彻,听明白了啊是的,前面是对的,广东人遇到不押韵的用粤语读一遍基本都能押挺好的的,不过BGM声音过大,有点喧宾夺主前面 现在区分平仄韵用的就是宋平水韵的标准 所以不会因为普通话韵的变化而存在判断错误的问题啦对哦,很多诗用粤语读起来特别顺或许是普通话不押韵超棒!其实从词性来看还是可以对仗的顶顶

1.寻找诗眼时,关注以下三条

(1)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如”“”“”“”(这类字是直接揭示)”“”“”(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这类字()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主。

(2)最生动传神的字(),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类字()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主。

(3)最能统领全篇的字(),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比如《闻泉》中的概括了诗歌主要内容,是诗眼。

2.赏析诗眼时,应关注以下三点

(1)理解诗眼的具体内涵。首先要理解作为诗眼的字词、诗句的意思,以此体会诗眼的意蕴。比如《闻泉》中,诗眼是,首先要理解的意思,以及涉及的内容等。

(2)把握诗眼的具体手法。从景物与景物的关系、景物与情感的关系、修辞等角度分析诗眼所使用的具体手法等。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是诗眼,因为运用了通感,将春意写得有声有色,写活了杏花绽放的情景。

(3)体会诗眼的表达效果和情感。从景物特征、画面特点以及抒发情感等角度理解诗眼的表达效果和具体情感。比如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一句,其中的是诗眼,因为它流露出作者有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怅惘与悲愤之情。

1.[2017·吉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诗意] 乌孙来汉朝朝聘后,取消王号,对汉称臣。边远地方停息了战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

答案 诗眼是。因为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和平友好的主题。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情形,第三句描绘了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和平宁静的气氛,和过往烽火四起、征战不停的情形作了对照,突出表达了和平的珍贵。诗歌主题是通过传达出来的,因此是本诗的诗眼。

解析 本诗既未渲染军威声势,也不慨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自古以来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就阴晴不定,时有弛张。诗人却着力对团结友好的关系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驱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和静的氛围。

2.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问题。

念奴娇

倦怀无据,凭危阑极目,寒江斜注。吴楚风烟遥入望,独识登临真趣。晚日帆樯,秋风钟梵,倚遍楼东柱。兴来携手,与君更上高处。

隐约一水中分,金鳌戴甲,力与蛟龙拒。拟访临幕清夜鹤,谁解坡仙神遇。断壁悬秋,惊涛溯月,总是无声句。胜游如扫,大江依旧东去。

[] 金鳌:传说大海里的神龟。鹤:古人认为是一种神异的鸟,故称仙鹤。

[诗意] 莫名地感到无聊,扶着楼上的栏杆极目远望,寒冷的江水斜斜地汹涌东去。满目吴楚风烟,才知道登高远望的乐趣。天色渐晚,夕阳中江上舟楫纵横,秋风将寺院的钟声传过来。兴奋地拉着你的手,登到更高的地方欣赏暮色。

波涛翻腾中,隐约中一水从中间分开来,宛若水底的神龟穿戴着金甲出水,力战蛟龙。此景就像苏东坡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样,应该是苏轼乘着仙鹤的一番神遇。悬崖耸立在秋风中,波涛高卷着奔向夜月,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次登楼之行一扫之前的倦怠的心情,随着大江奔腾向东而去。

词家认为寒江斜注字颇为传神,胜游如扫字较为独到,试分析。

答案 ①“字写出了江水的迅猛之势。词人居高临下看到那浩浩江水斜穿大地,其流势迅猛,如同喷注一般,颇为传神。②“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词人此刻倦怀全释、烦恼尽消的愉快心情;同时,也与词首倦怀无据遥相呼应,全词浑然一体。

解析 上阕开头三句写词人满腹倦怀无处排解,倚靠着高高的栏杆极目远眺,看到寒江斜穿大地,流势迅猛。这里的是倾注、喷注的意思,把江水的迅猛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下阕结尾两句写词人赏完胜景后,原先的倦怀一扫而光,而大江依旧向东流去。这里的是扫除、一扫而光的意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倦怀全释、烦恼尽消的畅快心境。

3.[2018·黑龙江大庆市东风中学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诗意] 在这里悠闲地居住,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响山门。走过桥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绝不辜负共同归隐的约定。

找出这首诗歌里的诗眼,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幽。此诗紧扣字来写,首联写李凝所居之地的幽僻,颔联写所居之地的幽静,颈联写所居之地环境的幽美,尾联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幽情,层层铺垫,将诗人归隐的志向表达无遗。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此题,须把握全诗,抓住主旨。本诗以隐居为主题,首联写的是李凝幽居周围的环境,一条草遮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近旁也无人居住。淡淡两笔,字毕现。颔联写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作者以此来刻画环境之幽静。颈联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这一切,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静,幽美迷人。尾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找出这首诗歌里的诗眼后,还要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首先指出字在诗中的意思,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包括所运用的手法),最后指出效果或作用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