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高参88 2021-07-22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古墓葬(共77处)

****************************************

1.金陵

金                       北京市房山区

2.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

明至清                    北京市西城区

3袁崇焕墓和祠

明至民国                    北京市崇文区

4.邢国墓地

周                        河北省邢台市

5.所药村壁画墓

汉                        河北省望都县

6.隆尧唐祖陵

唐                        河北省隆尧县

7.张柔墓

元                         河北省满城县

8.怡贤亲王墓

清                        河北省涞水县

9.纪晓岚墓地

清                          河北省沧县

10.崔家河墓群

周                          山西省夏县

***************************************

1.北京金代皇陵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金朝皇陵,又称金陵,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车厂村至龙门口一带,范围达数十公里。始建于金海陵王时期(1149~1160),以后三代皇朝加以扩修。它以九龙山为中心,主要遗存有清入关后重修的三合土宝顶一座及宝顶对面的享殿遗址、碑亭遗址、神道遗址。陵区到处可见散落的琉璃瓦件及残碑断碣等。此地有睿陵(葬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兴陵(葬金世宗完颜雍)、景陵(葬金睿宗完颜宗辅)。金陵对研究金代历史发展及其变迁具有重要作用。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北京大型皇家陵寝除明十三陵以外,还有一座比明十三陵早200余年的大型皇家陵寝,它就是房山云峰山(又称九龙山)下埋葬有17位皇帝的金陵。早在12世纪初,生活在我国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的一支,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统一了东北女真族后,经过几年坚苦卓绝的对契丹辽国的征战,逐渐强大,于公元1115年称帝,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国号“金”(辽为“铁”的意思,完颜阿骨打取国号为“金”是以金克铁之意)。金曾两次发动对北宋管辖的燕京战争,最后占领了燕京(今北京地区)。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金陵在元至明天启之前,一直享受祭祀,而在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8)罢免祭祀,金陵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天启二年,金陵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他们把太祖睿陵主陵脉的龙头砍掉一半,在咽喉部挖一个深洞,里面填满鹅卵石,以断其“王气”,还把金陵地面上的建筑全部砸毁,甚至扒开墓道,掘开地宫,连金陵以外的金代墓葬也几乎无一不毁。老北京的“燕京八景”中本来有“道陵苍茫”一景,指的就是位于房山的金陵。如今,其余七景风采依旧,而“道陵苍茫”却因明天启年间的大规模破坏,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2006年5月国务院分布北京金代皇陵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全称利玛窦墓及明清以来外国传教士墓地,位于西城区车公庄大街北京市行政学院院内。最初的利玛窦墓,墓穴为长方形,坐北朝南。墓后建有西式拱顶六角亭,供奉十字架。墓前列有石供及明顺天府尹王应麟撰书的石碑1通。整个墓地以砖墙围绕,南门外有一石墁甬道,墓前立有石门牌坊1座,大书“钦赐”2字。故后人又称为石门墓地。明及清的一些外国传教士相继葬于此墓地中。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整个墓地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原来的利玛窦墓,在利玛窦墓的左右两侧又葬了清代的两位最重要的传教士汤若望和南怀仁,成了三墓一园的一个单独组合。这是一个恰当的组合。明清两代的外国传教士中,这三位无疑是最杰出的人物,他们不仅在传教事业上获得显著成功,更重要的是在传播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方面以及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都获得过中国皇帝的信任和重用,曾经担任过重要的宫廷官职。利玛窦墓正中是一尊大理石墓碑,用方砖砌护。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紧挨着利玛窦墓的东侧就是明清时期其他西洋传教士墓园,如今共保留有63名传教士的墓碑。他们来自葡萄牙、意大利、德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各国。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上刻“耶稣会士利公之墓”八个大字,右侧的小字是:“利先生玛窦,号西泰,大西洋意大利亚国人。自幼入会真修。明万历壬午年,航海首入中华衍教,万历庚子年来都,万历庚戍年卒,在世五十九年,在会四十二年。”左侧是内容大体相同的拉丁文。墓碑周围环绕着有着宗教意味的玫瑰花,墓碑顶部却是一条中国龙缠绕着西方的十字架。石碑后面是灰身黑顶圆拱式的长方形砖砌坟墓,墓高1.5米、长2.4米、宽1.3米。这就是“利玛窦墓地”。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利玛窦(Matteo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教皇国马切拉塔(今意大利马切拉塔)人,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传教。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王应麟所撰《利子碑记》上说:“万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玛窦,号西泰,友辈数人,航海九万里,观光中国。”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通过“西方僧侣”的身份,“汉语著述“的方式传播天主教教义,并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Bell,1592年—1666年),字道未,神圣罗马帝国科隆(今德国科隆)人,耶稣会传教士,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逝世后安葬于北京利马窦墓左侧,康熙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在科隆有故居,塑有雕像。在意大利耶稣会档案馆有他大量资料。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汤若望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以虔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奠定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在华40余年,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是继利玛窦来华之后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南怀仁(FerdinandVerbiest,1623年10月9日—1688年1月28日,享年66岁),字敦伯,又字勋卿,西属尼德兰皮特姆(今比利时布鲁塞尔附近)人,耶稣会传教士,清代天文学家、科学家,1623年10月9日出生,1641年9月29日入耶稣会,1658年来华,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为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他是康熙皇帝的科学启蒙老师,精通天文历法、擅长铸炮,是当时国家天文台(钦天监)业务上的最高负责人,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1688年1月28日南怀仁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卒谥勤敏。著有《康熙永年历法》、《坤舆图说》、《西方要记》等。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袁崇焕墓和祠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袁崇焕墓和祠,位于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斜街,原是广东义园旧址。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帝下令为袁崇焕平反昭雪,后人为纪念袁崇焕,先后修建了祠和墓。祠有正房五间,前廊两端及室内墙壁上嵌有李济深撰《重修明督师袁崇焕祠墓碑》等石刻,屋檐下是叶恭绰敬题“明代先烈袁督师墓堂”匾额。袁崇焕手书“听雨”石刻保存完好,嵌于墙上。祠堂后为袁崇焕墓,葬着袁崇焕的头颅。墓前立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湖南巡抚吴荣光题写的“明袁大将军之墓”石碑及石供桌,坟侧小丘为佘义士之墓。1952年曾对袁崇焕祠和墓。“文革”期间遭破坏。1984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祠、墓的保护范围东北、东南、西北至保护建筑及其延长线,西南至东花市斜街。1992修复祠和墓。2002年袁崇焕祠、墓改建成袁崇焕纪念馆。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袁崇焕(1584~1630),初为福建邵武知县,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天启元年(1621)授福建邵武知县。二年入京朝觐,被提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崇祯元年(1628)升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二年皇太极率军取道喜峰口入关,袁闻讯自辽东支援,十二月,设伏于广梁门外的袁崇焕部为后金军击败,被迫移至城东南。北京城外的戚畹中贵的极度不满,纷纷向朝廷告状:袁崇焕名为入援,却听任敌骑劫掠焚烧民舍,不敢一矢相加,城外戚畹中贵园亭庄舍被敌骑蹂躏殆尽。崇祯帝因此于十二月初将袁逮捕入狱,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于三年八月磔(zhé)刑(凌迟,分割肢体)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民间传说其部下佘姓义士深夜窃走头颅,葬于广渠门内广东义园。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批准袁崇焕墓和祠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4.邢国墓地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邢国墓地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发现于1993年,墓地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500米,总面积100万平方米。在此范围内密集分布着两周诸侯、贵族墓葬,先商及商代中、晚期遗址。截至1999年已发掘大型墓葬6座,其中有:邢侯墓,邢侯夫人墓,并有穴合葬,有春秋时期大墓,据推断很可能为晋臣邢侯墓;中小型墓葬500余座;大型墓葬和部分中型墓葬有陪葬车马坑35座,有的墓有腰坑,腰坑内有殉狗。先商遗址位于墓地中南部,商中晚期遗址位于北侧,发掘面积共计4200平方米,发现房址6座,窖穴、灰坑120余座,出土青铜器、金器、漆器、玉器等各类器物1500余件。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早年遭严重盗掘。墓道与墓室连接处随葬6辆车,出十一批精美的车马器。该墓周围有马坑四座,葬马12匹。这批墓葬均遭严重盗掘,但仍出土一批珍贵文物,随葬品主 要有铜、玉、原始青瓷、陶、石 及蚌器等。铜器有戈、贝、车马器等;玉器多为各类动物形象,如鱼、蝉、猪、龙等;原始青瓷器主要有尊、豆、器盖等;陶器有鬲、簋、罐、豆、器盖等。春秋时期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墓坑,出土遗物有鬲、豆、罐等。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陪葬物

西周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邢靖渊)于邢国,是周朝的53个姬姓封国之一,先后传二十世,历五百余年。西周邢国是太行山以东具有征伐权的元侯之国,历史上多次率领诸侯与北方的戎狄作战,邢侯搏戎在当时中国北方占有重要地位。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批准邢国墓地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5.所药村壁画墓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壁画墓位于河北省望都所药村东,京广铁路西侧,为东汉郛阳侯孙程墓葬。孙程,字稚卿,生年不详,涿郡新城人(今河北徐水县西南),东汉宦官。安帝时为中黄门,给事长乐宫。安帝死后,因和宦官王康等拥立济阴王刘保为帝(顺帝)有功,被封为郛阳侯,食邑万户,132年卒后葬于此。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望都汉墓壁画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东汉墓室壁画之一。东汉时期是自秦朝统一后,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由战国时期不同地域的绘画风格相互融合,形成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时代风格时期,加之不断吸收域外艺术的新因素,因此,在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及技法方面,均较战国绘画有了巨大的丰富、提高和拓展。汉墓壁画布局均衡、疏朗。从壁画内容和仅分布于前室的布局意向来看,前室可能夸耀墓主生前的地位,甬道顶部的券形壁上,画有鸟兽腾驰其间的云气,云气则意寓墓主死后进入"天界"。汉代的升仙迷信意识,通过墓室结构的空间与壁画内容的整体设计表达出来。在用彩上,壁画用墨勾勒单线轮廓,再填施朱、黄、黑三色。面部线条工细,衣纹用笔粗简有力。赋彩虽用平涂,但颜色有浓淡之分,已属最初的渲染手法。在绘画技法上,物像造型以线条为主,勾勒的细线流畅,富有弹性,粗线则连勾带染,组成醒目的衣褶。人物形象的处理,采用3/4的侧面造型,使动态与脸部神情都得到简洁而充分的表现。这种不加背景的单个人物具有肖像画的性质,较写实地刻画出不同人物的身份与形貌特点。在汉代墓室壁画中,望都壁画具有独特的风格,预示魏晋以后人物画的更大进展,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演变及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批准所药村壁画墓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6.隆尧唐祖陵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唐祖陵位于邢台市隆尧县城正南6公里的魏庄镇王尹村北200米处,唐祖陵是唐高祖李渊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唐祖陵”。陵园整个布局与唐代长安城布局相似,陵园规制为帝王规格,并且与唐代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陵园大小一样,另外,光业寺碑详细记载了李唐二祖的生平、追封及建陵建寺之史实,是考证隆尧为李唐祖籍权威的实物证据。由此确认隆尧唐祖陵是大唐皇室祖籍所在地。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唐祖陵经历了1300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陵墓封土已平,整个陵区形成一片低于周围地面的洼地。陵区南北长约350余米,东西宽约80余米,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陵区南部神道长100米,宽40米,两侧原存唐代石刻自南向北依次有:石华表1对、翼马1对、鞍马及控马人各2对、文武侍臣3对、镇陵石狮1对,共20件,现存17件,毁失3件。建初陵遗存的这一对石狮高1.5米,有两层座。第一层座与狮为整石雕成。石狮昂首挺胸,后蹲作雄踞之势,其形态怒视,张口欲吼。颌下透雕三绺胡须,脑后毛发卷曲自如;四肢肌腱突暴,前肢后侧各有一排卷曲的细毛;石狮的爪深入石座2厘米。唐陵石狮雕刻艺术精湛,形象逼真,其结构准确,夸张适度而不俗套。充分体现了初唐匠师在写实基础上追求内在神韵和气势的艺术匠心。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批准隆尧唐祖陵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7.张柔墓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张柔墓群距满城约7.5公里,位于大册营乡岗头村西。有张柔及其子张宏略、张宏规3座墓,墓地依山傍水,背依伏岭,前绕沙河。墓前原有石马、石羊、石虎、石狮及文臣武将等,现多数已残。翰林学士王盘撰蔡国公张柔碑。张柔墓与其子张弘略、张弘范、张弘规墓合葬处,形成墓群。墓地南北长80米,东西阔60米,总面积约为4800平方米。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张柔(1190--1268),字得刚,汉族,易州定兴(今河北保定定兴)人。金末在河北组织地方武装,金政府任为经略使。后降蒙古,在灭金中屡立战功,其部成为灭南宋的主要武装势力,是蒙古三大汉族武装势力之一,为元统一中国立下赫赫战功,历任荣禄大夫,河北东西路都元帅,昭毅大将军。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晋封蔡国公。张柔有11个儿子,以弘略(张柔的八子,中奉大夫)、弘范(张柔的九子,镇国上将军江东道宣慰使)最为显赫。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张柔墓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8.怡贤亲王墓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怡贤亲王胤祥园寝,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与河北省涞水县交界地带,距涞水县城西北30华里,曾有面积600余亩,周长40余华里,是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唯一有望柱华表的王爷陵墓。河北省涞水县曾经葬有怡亲王胤祥、弘晓、绵庆、载坊、载垣。墓主人就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该陵寝也叫十三爷坟。此墓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是雍正在位前后最忠实、最得力的助手,被雍正封为怡亲王,领户部,曾疏浚京畿河渠,开拓荒地数千里,因治理京畿有功,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榜,雍正八年(1730年)病逝,谥为贤,雍正为之辍朝三日,命享祀太庙,遂建园寝。1934-1936年间,整个园寝被当地军阀和地方官吏所破坏。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规模宏大的怡贤亲王园寝,1935年被宋哲元派往涞水的县长王作舟及带来的一营军队,监押80多名盗墓犯公开施工,将墓内所有随葬的珍宝洗劫一空。(1925年,镇威军第一军副军长马瑞云强行砍伐了怡贤陵龙岗上的松柏林,把伐来的树木运到各村强行拍卖。据目击者称,这些树木卖得的银洋足足装了一大车。后来有人把消息透露给驻高碑店的另一支军阀队伍。正当马瑞云把卖树的赃款运往高碑店火车站时,被石友三的三十五帅大刀队截获。)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继续遭破坏,地面建筑全部平毁。所以,目前怡贤亲王园寝只有荒冢坑一个,古墓遗迹已片瓦无存。这座清代王公最大的陵墓,现只有碑、桥、牌楼、华表等幸存下来。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雍正八年五月(公元1730年),雍正最亲爱、最倚重的皇十三弟怡亲王胤祥逝世。雍正悲痛欲绝,亲临其丧,并辍朝三日痛悼之。封谥为“贤”,明配享太庙。诏令怡亲王名仍书原“胤祥”,以志思念。命将御书八字加于谥上。恤葬从优,建祠于京西白家疃正阳门内东顺城街,改所居府为贤良寺,以祈冥福雍正帝在诸兄弟中,为确保王位,严厉打击其政敌,唯独对怡亲王允祥恩宠有加,情同手足生死与共。先后推崇其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乾隆时期,又定为世袭罔替。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批准怡贤亲王墓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9.纪晓岚墓地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纪晓岚墓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纪晓岚的墓地,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面积南北300米,东西100米,坟墓1194座,墓碑136块。其坐落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崔尔庄镇北村村南约300米处。墓地东、南、西南侧是茂密的枣林,北、西北侧是打谷场。数株高大的椿、榆、槐树下有一丘封土,即为纪晓岚坟茔。坟茔向口朝东,往东约3米处竖立墓碑。墓碑为纪晓岚下葬时所立原物。墓碑上刻有嘉庆皇帝御制碑文。墓碑再往东15.6米处竖一通神道碑。神道碑为纪晓岚六代孙纪钜臣于民国九年(1920)重立。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纪晓岚墓前那通刻有御制碑文的墓碑是最有力的一个证据。据朱珪为纪晓岚所写的《墓志铭》记载,纪昀逝世之后,皇帝下旨赏库银五百两。嘉庆皇帝亲撰祭文和碑文。据地方志和口碑记载,第二年四月十九日,纪晓岚和马太夫人合葬于献县北村新阡。所谓每50里埋一坟的说法,不足为信。据说下葬那天,从崔尔庄到北村搭起了数里长棚,朝廷还派员到墓地诏谕。葬礼规模宏大,热闹非凡。纪晓岚不入祖坟也不难解释。凭他生前的官职品级,葬仪一定会超过祖先,如埋在先祖坟前,怕有欺祖之嫌。当年纪家有多处庄园,北村新阡是其中一处,纪晓岚将墓址选在此处不足为奇。另据"文革"中掘开纪墓所见之物判断,也能证明北村纪墓的真实性。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墓碑立于青石碑座上。原驮碑赑屃(俗称石龟)已损坏,碑高268厘米,宽109.5厘米,厚38厘米。顶部蛟龙碑冠,为1989年重新刻配,冠高120厘米,长、宽各大于碑身,碑身中间有一条不规则裂缝。碑身正背两面,四周都有精细的云龙浮雕。分别雕有12条游龙,上、下边各2条,左右边各4条。墓碑西为原刻御制碑文,约有一半字迹抚摩可辨,一半漫漶不清。墓碑东面为1989年修复按原碑文重刻,由沧州书法家刘文源先生书写。神道碑高195厘米,宽66厘米,厚20.5厘米。碑身正面(东面)刻楷书大字“皇清太子少保协办大字士礼部尚书纪文达公神道碑”。碑阴(西面)刻纪事碑文。神道碑碑冠高63厘米,宽77厘米,厚24.5厘米,上有蛟龙图案、篆额为“永垂不朽”。墓地还散落一些断石残碑,其中两块雕有花纹的残石,据说是原墓碑下石龟的残块。目前,人们所能见到的这一处纪晓岚墓地,无论其规模,还是布局都与原貌相去甚远,甚至还有人怀疑此处墓地不是纪晓岚真坟。种种迷团,须要我们逐步解开。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批准纪晓岚墓地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10.崔家河墓群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崔家河墓群位于夏县埝掌镇崔家河村东北部埝掌河与青龙河夹峡的丘陵之上。墓区东接崔家河水库,北接东下冯遗址,西接埝掌河,南接崔家河遗址,墓群墓地面积12.5万平方米,根据墓葬结构和随葬器物的形制,墓群时代为东周时期或偏早,墓群对研究东周早期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2004年在发掘中发现墓葬五百余座以及十余座与一些大型单体墓和与墓相对应的车马坑。墓地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中北部多见大、中型墓葬和车马坑,小型墓葬间杂其中,除个别小型墓为偏室墓和洞室墓,其余皆为土圹竖穴墓。墓葬的随葬品较为丰富,共出土器物386件套,器物组合为鼎、豆、盘、舟等。其中,M2是发掘规模最大的一座墓葬,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铜器、玉石器、骨器等种类器物245件套。墓群墓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墓葬多为竖穴墓,随葬品以铜鼎、豆、壶为主,还有铜编钟、鉴、匜、罍、石罄、玉、骨圭和铜贝、石贝、骨贝、贝币以及玉饰等。铜器纹饰为云雷纹、蟠螭纹等。根据墓葬结构和随葬器物的形制,墓群时代为东周时期或偏早,墓群对研究东周早期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崔家河墓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