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厚文本 走近鲁迅

 江南小窗 2021-07-23

读厚文本  走近鲁迅

          读厚文本  走近鲁迅                                         ——基于单元整合深度教学的思考

      内容摘要:如何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中?单元整合中如何抓住要点进行教学?以一篇带多篇的学习怎么进行呢?以《少年闰土》为主旨文章,深入学习,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及语言文字折射出的情感,进而体会到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认识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关键词:深度学习  走近鲁迅 读厚文本 单元整合    深度学习在学校开展一段时间了,从最初的理论学习《深度学习》一书到后来的深入探究,我一直在想,如何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呢?恰逢此时,本年级组开展了“读厚文本  走近鲁迅”的教研活动,我就将本册书的最后一单元鲁迅专辑作为文本,带着孩子们进行深度学习,从而达到“读厚文本  走近鲁迅”的目的,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中。  

      一、解析学习背景:本单元是鲁迅专辑,对于孩子们来说,鲁迅是那么陌生,又是那么久远!鲁迅所写的文章,对孩子们来说也是有一定的年代感和距离感!本单元选取了两篇鲁迅所写的文章,分别是《少年闰土》和《好的故事》,另外两篇别人写鲁迅的文章,分别是他的侄女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藏克家写的《有的人》。

      二、预期达成目标:四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跟我们所认识的不一样的鲁迅先生。我们所认识的鲁迅先生是犀利的,尖锐的,严肃的……而从本单元鲁迅的两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不为人知的一面,温暖,平和,那如何带着学生去看懂鲁迅先生的另一面呢?这是我在教学中主要思考问题,也是本次单元教学中需要深入学习的问题。

     三、深度学习策略:

     1、 以《少年闰土》为主教材深度学习,学会另一种外貌描写的方法。  

     2、 研读四篇文章,通过学习文本体会鲁迅和我们查阅资料鲁迅的不一样之处。认识文字背后的鲁迅,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深度学习片段一: 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见到闰土的段落,你读懂了什么?

     1、读读描写闰土外形的句子,体会这种描写的特点。

    解读:闰土的外貌描写作者寥寥几笔,却传神刻画出闰土的形象,为什么?与平时我们看到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

    生1:平时描写外貌要求细致,抓住特点,这个描写似乎跟我们平时要求不一样?师:怎么不一样?

     生2:三言两语,没有把五官的特点写得清晰。

     生3:不过,却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这值得深思,为什么三言两语,却能给读着留下深刻印象呢?我们去看看几幅漫画。 [图片] 出示丰子恺的几幅漫画。      

 师:我们先看看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出示丰子恺漫画,发现五官画得都不甚清晰,表达人物却很传神,和鲁迅用文字描述有异曲同工之处。

     生1:是的,我听我妈妈说过,人们说:“丰子恺的漫画不要脸。”

     生2:这个“不要脸”是指五官画得不清晰,甚至没有五官。

     生3:没有五官,人物特点也很清晰,为什么呢?

     一边是语言大师的语言刻画,一边是丹青大师的丹青妙笔,用最简单的文字,用最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的人物形象特点鲜明,栩栩如生这就是大道至简!我们学习到的人物外貌又一种表达方法!

     收获:外貌的刻画不仅仅停留在写作方法的指导,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文学和美学之间的关系,将语文学习和美育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行了文学和审美教育。

     深度学习片段二:

     1、闰土的见多识广,给作者带来的新鲜有趣的生活,使得作者心生感慨,与闰土难舍难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终究分别的日子来了,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读懂鲁迅的不舍,难过,无可奈何……

      2、深入研读另外三篇课文,在字里行间感受鲁迅的特点。解读:鲁迅给我们的感觉是严肃的,是冷峻的,读了这些文字,看到这些画面,听到作者的心声,你觉得鲁迅除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概,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举的事例让我感受到鲁迅很关心贫苦百姓,还很幽默。

     生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放烟花的片段还让我感觉到鲁迅先生也很热爱生活。  

     生3:《有的人》让我知道了鲁迅先生深受大家爱戴。

     生4:《好的故事》我没有太读懂,但我觉得作者写得很美好,很有趣。

     生5:《少年闰土》太有趣了,原来鲁迅先生也很可爱呢。能写出这样额文字,一定也是一个注重友情、热爱生活的人。

     师:原本鲁迅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我查阅了资料,他是思想家,政治家,爱国人士,一定特别严肃。

     生2:他是中国民族的脊梁。

     生3:他给我的感觉特别冷峻,也特别犀利,让人觉得不易亲近。

     生4:我看过鲁迅先生的画像,是一位须发直立、横眉冷对的人。

      解读: 这一单元,我们就这样走进文字,品读文本,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先生,原来须发直立、横眉怒目、犀利尖锐的鲁迅先生还是一位温暖的先生,一位诗意的先生,一位恋旧的先生……这就是通过鲁迅的文字和别人的文字,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原来最真实的鲁迅,不在教科书里,不在纪念馆里,也不在神坛,而在这些不朽的经典中、文字中……  

     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改变的呢?老师读一段他们三十年后见面的场景,后面还发生了什么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从这些文字中,你们又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鲁迅。  

     四、深度学习思考:  

    在学生们已知的知识层面,鲁迅先生是高高站在神坛上的人,是民族的脊梁,是嫉恶如仇的斗士,通过单元学习,去认识不一样的鲁迅先生,认识走下神坛的鲁迅先生,认识温暖的、慈祥的鲁迅先生,认识充满烟火气息的鲁迅先生……就这样,慢慢走近了鲁迅;大量的资料查阅,以一篇带多篇,通过深度阅读文本,品读文字,把一篇简简单单的《少年闰土》读厚了,读丰满了,读宽泛了……在本单元学习中,我就是抓住了这两点进行单元整合、深度学习,完成了“文本读厚,走近鲁迅”的预设目标,将语文要素和人文情感落到了实处,从教课文慢慢走进教语文。

江南小窗

欢迎阅读分享


仙女都在看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