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知青回忆录] 学徒(十九)

 周氏纵横 2021-07-23

学徒(十九)

我们先去了队长小八路李振山的家,只有李振山的爱人在家,李振山也在场院打场。我拿出了给他买的一份点心,交给了小八路的夫人。

然后我们就去了老队长刘文彩的家,和李振山家一样,刘文彩也在打场。留下了点心,我们又去了送我到村口的李万荣家里。

李万荣因为有病没有出工,在家休息。一看是我立刻就张罗留我吃饭,我和他讲,因为只有一晚上,所以谁家也不能去吃饭了,今天晚饭就在青年点吃。

从李万荣家出来,又去了我的好朋友刘春学家,他没在家,也在场院打场。

前前后后,又去了几个社员家,基本上都没在家。直到一旅行袋的点心全部送完,我和徐丽回到青年点。我立刻洗了洗手,开始和徐丽一起做晚饭。

晚饭是玉米面大饼子,白菜炖土豆。徐丽负责做菜,我又拿出我当年在青年点里的绝活开始“贴大饼子”!

青年点昨天晚上合好的玉米面已经发酵,我用热水化了一小块面碱(水碱),估量发酵好玉米面的多少,一点一点地把碱水兑入到玉米面中,直到觉得兑的正好,就开始重新合面。

合好兑好水碱的玉米面,醒二十分钟,就可以贴大饼子了。徐丽已经把白菜和土豆下到锅里,锅里的水已经开始响边。

水响边就是:“铁锅里的水面,在和铁锅相交的一圈,水开始发出水烧开时滋滋滋的响声,而铁锅中间的水面还很平静,没有烧开翻滚。”

把合好的玉米面做成一个手掌大的团子,用右手把面团向大铁锅里用力一贴,玉米面团就粘在铁锅里响边水的上面的铁锅里。这用力一贴,这就是东北人所说的“贴大饼子”。

首先,锅里的菜(水)必须开始响边,但不能把锅里的菜(水)烧开。烧开了,锅太热,大饼子就贴不上去。锅里水不响边也不行,不响边,锅太凉,大饼子同样也贴不上去。贴不上去的大饼子,就会溜到铁锅的菜(水)里,那可就麻烦了。

铁锅里的一圈大饼子,一定要在响边后、开锅前全部贴完,才能保证大饼子全部贴得成功。

贴完大饼子,盖上大锅盖,灶坑里就不能再添柴火了。用已经燃烧完的余火,将锅里的菜烧开,直到锅里冒出蒸汽。二十分钟后,焦黄喷香的大饼子就可以出锅了。而锅里的菜也同时熟了,这就叫一锅成。也可以先烧水贴大饼子,大饼子熟了,出锅后再做菜。

把大饼子从铁锅里,用铁铲子一个一个地铲下来时,千万要注意,不能让大饼子掉到锅里。大饼子一旦掉到锅里,就不脆也不好吃了。

青年点同学们下工后,看到我回来了,也都很兴奋。大家边吃饭边叙述各自分别后的情况,我们虽然都在谈笑风声,但总是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怪怪感觉。也许是我太敏感了吧,但是和同学们换位思考一下,恐怕这种感觉是真实存在的。

晚上生产队召开全体社员大会,我也赶到了会场和全体社员们见了面。一时间“指导员”的称呼又熟悉地在耳边响起,这声音感觉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又那么的遥远!

会上我抽时间把我回来取钱的想法,和队长及全体社员们讲了。小队长李振山马上接过来说:“赵雨祥从抚顺赶回来取钱,我想大家不会有什么想法吧!去年一年里我们的指导员也干的非常辛苦。我还撂了几回挑子(闹情绪,队长不干了),都是指导员一个人支撑着安排队里的工作。在我不干的时间里,他除了主持当时队里的工作外,还得做我的思想工作,干得异常常艰难。虽然生产队现在的现金不多,我的意见是一定要让指导员把他的血汗钱拿回去。苞会计你看一看我们还欠指导员多少钱。”(未完待续)

清风细雨

20121017日于澳大利亚墨尔本

   这张照片是我们叶家村三队青年点同学徐丽(沈阳铁中初三四班,已故),于1968年下乡之前在沈阳留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