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谈恋爱就想逃,回避型依恋该如何改善?| 心理周报播客Vol.12

 长沙7喜 2021-07-24
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到被爱。与其徒劳努力,何不就此开始。
 
回避型依恋的人,拥有专属的”不值得定律”,你中招了吗?
 
心理学家巴塞洛缪(Bartholomew)提出,一个人的依恋模式主要由两个命题来决定:
 
1. 我值不值得被爱?(自我价值认同)
2. 别人值不值得信任?(他人价值认同)
 
你的答案是怎样的呢?
 
本期“心理周报播客”,我们邀请了2位老师,一起聊聊【回避型依恋】。
 
图片
 
(文稿经过编辑,音频可在文末扫码领取)
 

图片
痛苦的循环是修正的机会
 
利用不值得定律:“不值得的事,就不值得做好”,开启一场得体的逃避,跑回自己的舒适圈。
 
趙昕: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遇到痛苦、困境肯定想逃。
 
但每一段痛苦关系中,都是无数次自我修正的机会。
 
人生之所以有趣,正是“选择”不断重复一样的行为模式,并在当下的人际关系当中去得到矫正或者修通。
 
亲密关系是最好的修行道场,如果碰到一个让你很痛苦的人,两个人能够去共同成长或者得到修通,其实也是一个契机。
 
我们为什么在痛苦当中依然不断重复,因为我们想要获得一些修正,想要获得一些疗愈,想要去弥补可能早年缺失的部分。
 
打破这种痛苦重复,我们就有可能获得一些和以前不同的经历。
 
 
孙希同:
 
对回避型的人来讲,千万不要害怕冲突争吵。
 
争吵也是帮助我们表达个人需求的一种方式和方法
 
如果在那种情绪化的状态下逃避,那可能你就丧失了一个成长以及建立安全型关系的机会。
 
在亲密关系中,自己会呈现最为真实的那个部分,所以我们也需要去发现自己真正内在的需求是什么。
 
当我们能够成为自己的时候,自我满足、自我丰盛的状态也会出现。
 
图片

 
图片
习惯性回避是自我保护机制
 
回避型人格经常自我贬低,这是TA的常态。
 
因为偏激的回避型随时都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在自己没受伤之前赶紧离开。
 
趙昕:
 
对于回避型依恋的人来说,能看到他会不断地从关系当中逃离,从对方的需要当中逃离。
 
回避型人格不会依赖别人,他们对外人的表达都是“我不需要爱,你离我越远越好。”
 
人格的形成其实很难去改变,但可以有新的体验。
 
尝试去建立一个相对来讲就是安全型的,甚至可能更焦虑一点的关系。
 
也许就能衍生出一种应对策略,就是新型的关系模式、关系状态。
 
孙希同:
 
在关系当中尤其在爱情当中,回避型依恋的人给人感觉是有点冷淡,是偏内倾个性的状态。
 
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达到一种自我协调、自我契合的方式。
 
所以我们常常有一种说法,就是内倾的人往往需要独处来给自己充电。人际交往的部分可能会是一种消耗的过程。
 
图片

 
图片
新的体验替换旧的编码
 
大脑可塑性是终身发展的,人的潜力和创造力是巨大的。
 
通过团体体验,或者个体的咨询,甚至看一部电影,去读书、观影或者旅行的方式,都有可能获得一些不同的编码,去代替掉原来的一些编码
 
趙昕:
 
回避型的人到底有多“冷漠”,很大程度取决于关系当中的另外一个人对他的依赖程度。
 
如果回避型的人在关系当中能体验到,需求能够被看到,他好像能够被尊重、被理解的话,他也许就不会逃得那么远。
 
回避型的人怕情感剥削,如果他觉得自己一直在被索取,要不断地去满足对方被吞噬。
 
他不仅会逃,还会回避得更远。
 
相反,经由各种关系,前提是真实的并且足够长的、安全的、稳定的关系当中,去获得新的体验,回避型依恋也是能发生改变的。
 
即使我们现在感觉到,是焦虑矛盾性或者回避型的、混乱型的,也没有关系。
 
孙希同:
 
共同语言很重要。两个人在一起如果只是陪伴,回避型人就会觉得是很无聊、很没有价值的事情。
 
所以如何赋予两个人关系的价值感,这个也蛮重要。
 
当你面对回避型依恋的人,首先要让自己独立,不要过度的依赖,然后在付出跟给予的方向上能够双向流动起来,不是一味索取,不要让回避型的人因为感觉耗竭而逃跑。
 
 
图片
写在最后
 
贴标签也好,下定义也罢,都是让我们去了解其他的人的状态,包括理解自己,这是一个标签化的过程。
 
但同时,我们在人际交往当中又需要去标签化
 
每个个体都有自己很丰富的东西和内在,每个人都他自己的心理需求。
 
世界和我爱着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