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才女:前半生怼老公、后半生怼鲁迅的文坛常青树苏雪林(下)

 贝叶闲持 2021-07-24

接上篇

才女:前半生怼老公、后半生怼鲁迅的文坛常青树苏雪林(上)

1999年4月,102岁的苏雪林在台湾南部走完了她孤独、矛盾的一生。

婚姻的不幸,使得她把丰富的情感留给了文学。残缺的爱情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她事业的辉煌。假如生命再来一次,她又会作何考虑和打算呢?

她是一个勤奋的作家,执笔时间之长,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是少有的。

自从以笔名绿漪发表自传体小说《棘心》和散文《绿天》,让她一举成名之,一直笔耕不辍。

她创作丰富,内容广泛涉及小说、散文、戏剧、古典诗词、绘画等领域,且形式多样。

1999年8月,海峡两岸苏雪林作品研讨会在她的故乡黄山召开。在她逝世一周年之际,黄山区文化馆和博物馆举办了她的作品展,多达400多部。

然而,苏雪林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便是大半生反对鲁迅的战争。她自己也说过“反鲁几乎成了她大半生的事业。”她也因此被称为反鲁第一人。

苏雪林反对鲁迅的时间之长,发表文章之多,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而早先的苏雪林是很崇拜和敬重鲁迅的。她尊称鲁迅为先生,自称学生。在出版第一部作品《绿天》之际,她第一时间把书送给了鲁迅,并在扉页上写了:“鲁迅先生校正 学生苏雪林谨赠七、四、一九二八”,还加盖了“绿漪”朱红印章。无论是措辞还是做法都是相当谦虚客气。这部书现藏于鲁迅博物馆中。

1929年5月,苏雪林在《写在<现代作家>前面》,称鲁迅是中国最成功的乡土文学家;

对《阿Q正传》评价是:对中华民族病态具有深刻研究。这中间颇多赞誉,

1934年,对鲁迅的两本小说集《呐喊》和《彷徨》评价道,仅仅两本,已经使他在将来的中国文学史上占永久地位了。

那么苏雪林从什么时候开始,把直言不讳地表达对鲁迅的钦佩之情转化为激烈地抨击呢?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11月12日,苏雪林便发表了《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蔡元培字孑民)。揭开了她半生反鲁迅的序幕。

她写信阻止蔡元培成立鲁迅治丧委员会,在信里,她言辞犀利,激烈,指责鲁迅是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奸恶小人等等。

同时,她还给她的老师胡适写了封信,要求在他主编的《独立评论》发表批判鲁迅的文字。

她大骂鲁迅:鲁迅这个人在世的时候,便将自己造成一个偶像,恨不得教全国人民都用香花供养;鲁迅本是个虚无主义者,他的左倾,并非出于诚意,无非借此沽名钓利罢了;鲁迅不仅身体病态,心理也完全病态。人格的卑污,尤出人意料之外,简直连起码的'人’的资格还够不着。

胡适是个宽厚的人,尽管鲁迅生前怎么骂他,他都报予沉默。更何况一个不在人世的人。

他对这位自己的弟子提出了委婉的批评和劝诫:我同情你的愤慨,但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我们尽可以撇开一切小节不谈,专讨论他的思想究竟有些什么,究竟他信仰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什么,有些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无价值的------余如你所言,诚玷污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邪小人,下半句尤不成话,未免太动火气,此是旧文字的恶腔调,我们应该深戒。

可惜,苏雪林完全不听。

1936年秋末37年春,苏雪林发表了很多篇内容和言辞激烈的文字来批判鲁迅。

1949年,国共处于敌对状态,到了台湾的苏雪林更是马不停蹄地撰文,继续她的“反鲁”事业。

1966年10月,值鲁迅逝世30周年之际,她一口气写了一篇两万字的文章《我对鲁迅由钦敬到反对的原因》,并把她自己半生的反鲁迅的主要文字结集出版,收录在《我论鲁迅》这本书中。

最为八卦的一个说法是鲁迅研究学者陈漱渝对苏雪林的采访。

苏雪林说:有人说,我之所以攻击鲁迅,是对鲁迅的单相思,爱而不得转为恨。这是没有根据的。

这位陈先生评论道,我并没有问她是不是爱上了鲁迅先生,她却先说了。她为什么又性急了呢?她要表白什么?她要洗刷什么?我也搞不清楚,只有天晓得。

苏雪林和鲁迅第一次见面是在1928年,上海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举办的宴会上。本来苏雪林是带着热情和崇拜而来。

那时候的她《绿天》刚刚出版,在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所以,大家都对她十分热情。

当她端着酒杯向鲁迅敬酒时,表示敬意,还想和鲁迅握手时,鲁迅却傲慢地不理她,不和她握手,不寒暄,只是点了点头,这让大家都很意外,让她更是尴尬。

席间,鲁迅大骂一个叫孙福熙的人,说这个人卑鄙无耻,而这个名叫孙福熙的人是苏雪林在法国的好朋友。

或许,本身经历敏感的她,错以为鲁迅先生看不起自己,却忘记了那个时候的鲁迅,每日要见的人太多太多,他们之间也根本没有任何的交集。

从此之后,苏雪林就和鲁迅结下了梁子。

苏雪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到,为什么对他的感观幡然改变呢?那就是女师大风潮以后。

说到苏雪林和杨荫榆,她们两个曾经都在东吴大学执教,当时的两人关系十分要好。

杨荫榆,杨绛的姑姑,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但在她任职北京女师大校长时,因多次阻挠学生运动而被学生共同抵制。一向支持学生参与政治运动的的鲁迅,自然是一样看不惯她的。特别是在刘和珍等学生被无情杀害后写大量文章抨击她。

其实,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出来之前,杨荫榆就已经辞去了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职位,回到了苏州闲居。受《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影响,学生们对杨荫榆冷淡,杨荫榆的日子过得并不好。

苏雪林和杨荫榆,她们两个曾经都在东吴大学执教,当时的两人关系十分要好。

在她的自传中,她对杨荫瑜是格外尊重的。个人立场不同,鲁迅害得朋友如此下场她是非常不平的。

另外一个原因是鲁迅对胡适的攻击。胡适是她的恩师,是她的仰仗,她将其竖立为楷模。胡适逝世之际,她哭了二十多天。

那么问题来了,苏雪林反对鲁迅,抨击鲁迅,要在他逝世以后呢?她在自传中所说的这两件事之后,还是有赞誉鲁迅的文章发表。

鲁迅活着的时候,一般人是不敢和他对垒的,在他面前也应该走不了几个回合,连胡适都保持沉默。

苏雪林应该没有机会应战。尽管她很勇敢和有胆量,但在鲁迅生前,这些文字也不太有机会发表。

晚年的苏雪林性格有了转变,变成了一个慈祥和蔼的人,她的学生说,根本想不到自己的老师年轻的时候,竟然是那般张牙舞爪。

或许人生,总要有一段时间去张牙舞爪,但随着年华的老去,岁月的沉淀,尤其以她多感的个性来说,又有什么看不开的呢?

应她本人的要求,她的骨灰埋在了她母亲身边,黄山岭下村的凤形山。这是她的起点,也是她的终点。

一切都已烟消云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