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味中药竟包含了20首方子?这是治啥病的?

 liuqingxun 2021-07-27

先来看一则病案。

梅某,女,54岁。初诊:2020年8月13日。患者形寒怕冷,逐渐加重,冬夏均怕冷,脘腹以下冷至足,已两年有余。自觉有冷风从足心钻入而上行达腹,两侧少腹时有隐痛,腰酸,易疲劳,畏寒怕冷,现虽时值酷暑难当,但白昼着长袖衣,夜间睡觉更需覆盖棉被,根本无法耐受冷空调,为此自夏以来,造成“夫妻分居”数月。

去年8月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肌瘤大于5厘米)后,畏寒及上述诸症越发加重。寐浅,无腹泻,纳尚可。

望诊面色暗而萎黄,唇暗,舌暗红,舌下络脉迂曲显露,苔白腻;切脉细弦;问诊得知平素因家庭琐事情绪不佳,郁郁寡欢。

处方:甘草,干姜,茯苓,炒白术,薏苡仁,附子,败酱草,桂枝,白芍,桃仁,当归,柴胡,枳壳,14剂,水煎服,日服2次。

二诊(8月27日):服药后形寒怕冷减少,脘腹以下冷至足明显减轻达七成,少腹再无隐痛,稍能耐受空调,精神较前为振,面色唇色明显改善,心情舒展,唯仍有腰酸、后背及颈椎拘急不利。上方加葛根、川牛膝,再予14剂。

三诊(9月10日):形寒怕冷减半,脘腹以下不冷,也无冷风自足心钻入上行,但仍有脘腹冷、肩颈胀,舌淡红齿痕,脉细弦。处方:附子(先煎2小时),干姜,甘草,红参(自备),生黄芪,桂枝,白术,茯苓,14剂。

四诊(9月24日):形寒怕冷减去八成。处方: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干姜,附子,茯苓,炒白术,桂枝,当归,桃仁,14剂。

五诊(10月15日):畏寒几无,自觉双目干涩灼热,咽中有痰难以咯出,胃凉,舌淡红,苔薄,脉细弦。处方:竹茹,半夏,茯苓,枳实,陈皮,厚朴,甘松,夏枯草,合欢皮,14剂。

六诊(11月5日):怕冷已止,目热减,咽中有痰不明显。近日口舌生疮,治予以兼顾。

首诊处方虽仅13味药,但不难看出其含有甘姜苓术汤、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甘草附子汤、附子汤、白通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甘草干姜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芍药甘草汤、四逆散、桂枝汤、附子桂枝汤等约20首经方在内,内涵信息量极其丰富。

甘姜苓术汤在《金匮要略》中用来治疗肾着腰以下怕冷为其主要表现之一,不必拘泥“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从《病郁同存治肾着》文中案例即可看出,腰腹部重坠感伴怕冷者用之亦效。在本案,患者素有下半身冷已达二年有余,符合甘姜苓术汤指征。蒋健教授运用甘姜苓术汤剂量较大,认为非此难以迅捷祛除陈寒痼湿。

薏苡附子散原治胸痹缓急,薏苡附子败酱散原治肠痈,其主治适应证看似风牛马不相及,但均可针对寒湿病机,其实与甘姜苓术汤适应病机相差不大,薏苡仁可助苓术祛湿,附子可助干姜散寒,正可借力。余如甘草附子汤原治风湿相博骨节疼痛、恶风不欲去衣,附子汤原治少阴病寒湿身疼,真武汤原治少阴病阳虚水泛(停),苓桂术甘汤原治阳虚痰饮所致奔豚气、头眩而身为振振摇者,茯苓甘草汤原治胃中饮停,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原治风湿相博身体疼烦,这些方剂药物组成有共性,与甘姜苓术汤功能主治并无云泥之差,均主要针对阳虚和(或)寒湿、水饮内停的病机证候。当合用这些方剂时,自然包含了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白通汤、甘草干姜汤等温阳散寒方剂在内。

本案处方引人瞩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并未满足于运用甘姜苓术汤及其类方温阳散寒除湿,因本案尚有子宫肌瘤及少腹隐痛的临床表现,何况畏寒因子宫肌瘤术后加重,对此不可熟视无睹。

本患天癸尽而绝经,术后更伤冲任气血,阴水既乏,孤阳不长,阳气愈虚而导致畏寒加重。故在处方中还引入了桂枝茯苓丸与当归芍药散的主要药物,前者原治妇人宿有癓瘕,后者原治妇人腹中痛,使处方又具养血活血祛瘀的作用,且败酱草有助于以上两方祛瘀止痛,兼顾妇人腹部术后残余湿瘀毒,使血行通畅,有助于祛瘀化湿、散寒止痛。

处方中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其酸甘化阴的作用与养血药物又可制约干姜附子桂枝药性之温燥。

二是处方中特别运用了四逆散,该方原治肝失条达气郁致手足厥冷,本案虽并无典型四逆症状而仅表现为下半身冷,但患者情绪不佳而影响睡眠,更经子宫肌瘤手术创伤受惊,多少存在肝气郁结的表现。四逆散既能疏肝理气解郁,又能疏通气机而使阳气舒展布达,有利于解郁祛寒。

三是患者尚属围绝经期妇女,其下半身怕冷乃是缘于自觉冷风自足心钻入上行所致,蒋健教授将此认定为“Ⅰ类怪症”。蒋健教授在“怪症必有痰”“怪症必有瘀”的基础上,提出“怪症必有郁”论,即心理情绪障碍可致种种怪诞症状表现。对此治疗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以四逆汤从郁论治;另一方面以桂枝汤及附子桂枝汤温阳调和营卫,坚固腠理防风钻入,以杜绝脘腹冷感的产生,体现了病郁兼顾的治疗思路。

四是在初见成效基础上,三诊转以四逆汤、苓桂术甘汤加参芪,附子用量猛增;四诊转以四逆汤、四逆散、苓桂术甘汤及桂枝茯苓丸;五诊转以温胆汤、半夏厚朴汤加味。

综上,蒋健教授在首诊方区区13味药中,涵盖了《伤寒杂病论》经方将近20首,信手拈来,融会贯通,配伍丝丝入扣,相得益彰;后续治疗取舍增减适宜,麻利干净;最后治以化痰解郁为主,以收全功。整个治疗过程足见其经方功底,构思精密,进退及时,变化灵巧。

蒋健教授告诫我们:从书本上初学经方时,需用“放大镜”仔细琢磨每首经方的功效主治;在临床运用经方时,需用“广角镜”按证归类,触类旁通,抓住本质病机,纲举目张。


医师手札

13味中药竟包含了20首方子?这是治啥病的?

蒋健,岐黄学者,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本文转载于上海中医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