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治疗的理论与实践诗歌治疗:一种表达性心理疗愈 | 诗通社 | 诗生活网

 置身于宁静 2021-07-27
(诗通社注:转载此文仅用于资讯传播,它体现了在传统媒体中看待诗歌功用的一个新的视角。正因为如此,我们觉得有必要指出这个话题是存在争议的。一方面,这种医学层面的探索十分重要。但同时也很容易举出反例,说明诗歌不但不能治疗或缓减心理疾病。还可能加重病情。确实存在一些心理学上的案例,某些天才诗人带有一种本能的自我毁灭倾向。因此在一般层面,我们最好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来源:宝安日报 | 罗慧怡
 

  “诗歌,也能像药物一样起到治疗或疗愈的作用吗?不少诗人都有这种体验,即诗歌写作是一个心灵疗愈的过程。这就是心理治疗学常用的治疗技术:表达性治疗。”有16年心理治疗工作经验的心理治疗师、诗人肖功莲做客第413期文化茶座,分享她将这种诗歌语言艺术运用到心理治疗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

  诗歌是连接意识与潜意识的载体

  作为心理治疗师时她是肖功莲,作为诗人时她叫湘莲子,讲座中,肖功莲首先介绍了为何诗歌可以运用到心理治疗过程中。

  肖功莲说,诗歌治疗是一种表达性治疗,所谓表达性治疗,就是使用音乐、舞蹈、绘画等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表达”,达到自发性的揭露或追求自我的一种心理疗法。这种疗法中,艺术其实就是一种载体,可以连接意识和潜意识。

  这里首先要区分几个概念: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意识,一般指自觉的心理活动。意识是随时可以直接被感知的心理部分,负责调节进入意识的各种映象,压抑心理中那些先天的、兽性的本能和欲望。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只是人的精神结构中很小很微弱的一部分,它源于潜意识。

  潜意识是精神活动的主要方面,是人本身没有意识到的、内心的、隐蔽的、深沉的部分。它包括人的各种原始本能冲动和与本能相关的各种欲望,是“由本能冲动构成”的,这其中尤以被压抑的欲望为主。但被压抑的欲望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潜意识中仍然活动着,以求满足。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支配着人的行动。

  前意识是指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召唤的记忆。前意识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履行“检察官”的职责,即不让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检察官”丧失警惕时,先前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就会伪装成精神病、过失、梦、俏皮话等形式迂回地渗入意识。

  而诗歌,就是连接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诗人会在无意识中将自己的人格倾向、心理需要、心理问题等潜意识活动直接投射到诗歌里。诗歌疗法则是把人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和人格倾向以诗歌形式表达出来。此外,不仅创作诗歌是一种心理治疗,读诗过程中,人能体验诗和潜意识结合,激发、领悟和表达内心的感受,这一过程也是心理治疗。

  肖功莲举了陶渊明的例子,一千多年前,陶渊明辞官回家之后,写诗作文,从写作中求得慰藉,可谓“诗歌治疗”先行者。而现代人阅读他的诗,也能从中获益,属于自助读诗治疗。

  诗歌治疗实践

  诗歌治疗中,应该用现代诗还是中国古诗?肖功莲说,这要分情况,如果是自己创作诗歌,现代诗,脱离格律诗的轨道的诗,更能表达人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因为它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正常说话用的语言,链接的,也是我们对这个时代的人和事甚至是这个时代的梦。

  而中国古诗,在肖功莲的实际心理治疗中起过作用。肖功莲遇到过一些脑损伤患者,他们的记忆没有了,不记得自己是谁,自己姓什么叫什么,自己的年纪有多大,但是,当心理治疗师带领他们一起读唐诗,读到“春眠不觉晓”的时候,他们像突然间从外星球旅游回家了一样,跟着她读。有的人失去了连贯的说话能力,也能通过他们的嘴唇变化,他们的眼神,看出他们想起来了,他们在跟着一起读诗。这部分病人,对现代诗,任你如何激情澎湃,都毫无反应。这是认知学上的问题。就像一个老年人,记忆“反”了,越久远的事情,记得越清楚。

  肖功莲说,中国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必须押韵,按照严格的格律写成,是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听到的“旋律”,已经深入我们骨髓,刻在我们的“基因谱”上。某种情绪甚至某种生理状况下,古诗会不自觉地从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诗歌的治愈功能还表现在特殊时期,例如面对恐惧和人生打击的时候。肖功莲说,曾经有一位来访者告诉她,自己感到很绝望,孩子嗷嗷待哺,丈夫却因车祸躺在医院里。这位来访者有一天发朋友圈:人潮涌动/繁华/但我只一个人/安静地站在医院门口/等着牵起你的手/一起回家。这让肖功莲想起了“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经历巨大的痛苦后,她写出了代表作《安魂曲》,诗歌疗愈了诗人,也疗愈了从她的诗歌中感受到力量的读者。

  一首好诗,就像一张藏宝图

  诗人用文字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肖功莲认为,诗歌是诗人在这个世界活动轨迹和活动的心理表达,其中,有他们各自领域的历史、现象,和他们对现象所产生的表达,这些表达属于或者可以变成人类审美的共性,总有人能够通过阅读找到自己,或引领自我。阅读诗歌,无疑就是在阅读诗人,阅读诗人所属的时代和他在这个时代的发声。

  譬如美国著名诗人布考斯基的诗《完成》:我们像玫瑰/懒得开花/等到太阳等不及了/我们才怒放。布考斯基喜欢喝酒,他的很多诗以即兴叙事为主,和许多现代派诗人一样,诗歌创作是动态的,诗歌所表现的状态永远是未完成的、持续的过程,而这首短诗,却表达了一个永恒的自然现象:成长。肖功莲说,她跟很多受众讲过这首诗,有接受青春期心理辅导的中小学生,有接受儿童心理辅导的幼儿园孩子,也有患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求助者。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理解,共同点是感受到治愈,感受到对灵魂的启迪,同时,感受到这首诗非常美。

  诗歌如何疗愈

  肖功莲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分享诗歌写作如何成为一种治疗过程。她说,诗歌写作是一种试图与个人经验、与个人的“过去”连接的过程。诗人有两个过去:一个是现实中的真实的过去;另一个是人认识到的过去,或者说是人所关心的、所需要的“过去”。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使用各种手法创作出来的,是后一个“过去”。

  诗人会在潜意识中将自己的人格倾向、心理需要、心理问题等潜意识活动直接投射到诗歌里。通过诗歌分析,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内部心理现实,而且还可以看出诗人的人生经历。

  此外,通过脑部断层扫描图,可看出在创作活动中,人脑部血液流量会增多,出现α波(一种松弛紧张压力的脑波)。而吟诵诗歌能够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使血液循环加速、体内生化代谢活跃、乙酰胆碱和其他激素分泌增加、增强记忆力。这有利于疾病康复,更有利于心理健康。置身于这个诗歌世界,需要适宜的刺激来保持身心健康,此即诗歌治疗的基本命题。

  肖功莲说,中国是个诗歌王国,诗歌心理治疗有着十分肥沃的土壤。诗歌心理治疗分为欣赏、自由表达、创造性治疗;诗歌心理咨询治疗技术包括能量释放技术;认知内省技术;转移关注焦点技术;加强人际沟通技术;巩固强化技术;优化生活环境技术。

  ■现场互动

  记者:哪些人适合采用诗歌治疗?

  肖功莲:诗歌治疗适用于各阶层和年纪的人。包括压力、创伤、疾病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情绪困扰,或家庭、学业问题,人际关系等等的心理障碍。

  记者:我是第一次听说诗歌心理治疗,对此很感兴趣,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是什么?

  肖功莲:诗歌心理治疗有悠久的历史,但目前缺乏一个自觉、规范的治疗系统和标准,相关研究报道不多,缺少科学严谨的循证数据支撑。

  诗歌,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数量可观的现代诗歌,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诗歌记忆,为现代神经心理康复提供了宝贵的治疗素材。如何让诗歌治疗更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是我们这些有志于诗歌治疗的心理康复专业人士共同努力的方向。从我的经验来看,诗歌治疗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深入性,更易于在情感层面做工作,这种治疗方法也很容易和其他治疗技术结合使用,而且治疗师不易出现枯竭。

  实际上,已有不少康复治疗师早已开始探索包括诗歌治疗在内的表达性治疗,比如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中心及其附属南澳人民医院,以及东莞市虎门医院康复科,多年前就已经将诗歌治疗、音乐治疗、箱庭治疗、绘画治疗纳入康复治疗项目,相信不久就会有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的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