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管狭窄症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指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等原因引起的椎管管腔、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从而刺激、压迫脊髓、神经根、动脉血管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但不包括单纯椎间盘突出、感染或新生物所致的椎管内占位病变所引起的狭窄。椎间盘突出,如果与其他类型的狭窄同时存在,则也被视为病变的组成部分。多见于中、老年人,约80%发生于40~60岁,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见,体力劳动者多见。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① 间歇性跛行:为诊断腰椎椎管狭窄症的重要依据。病人直立或行走时,下肢发生逐渐加重的疼痛、麻木、沉重感、乏力等不同的感觉,以至于不得不改变姿势或停止行走,蹲下或休息片刻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继续站立或行走,症状再次出现而被迫再次休息。因反复行走与休息,其行走的距离则逐渐缩短。在爬山、骑自行车时,可不出现间歇性跛行。 ② 腰腿痛:多见于站立位或走路过久时,若患者平卧或坐、蹲片刻,其疼痛自行缓解或消失;骑自行车数公里乃至10km以上,也无腰腿痛。若坐骨神经痛型腰椎管狭窄者,其腰痛可持续或在持续痛的基础上急性发作,多有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痛麻无力;亦可有双下肢或单侧坐骨神经痛。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是主诉多,体征少,但腰腿痛是必有的。 ③ 神经根压迫症状与体征:神经根管狭窄引起相应的神经根受压迫或受刺激症状及体征。有些病人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另一些表现为持续性放射性神经根症状,多为酸痛、麻痛、胀痛、窜痛,疼痛的程度不同。神经根症状的部位与受压神经根有关,表现为相应的神经根性分布区针刺觉减弱、痛觉异常、肌肉力量减弱及腱反射异常。 ④ 马尾神经压迫症:腰椎管狭窄症可导致马尾神经受压迫,出现鞍区的症状与体征以及括约肌的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及性生活障碍症状。 (2)体征 ① 腰过伸试验阳性:是诊断腰椎管狭窄症的重要体征。因为腰椎过伸时,其椎管管腔前后径变窄,导致神经受压,疼痛加重。 ② Kemp试验:患者伸膝直立,检查者纵向用力使患者向后患侧侧弯,当出现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此征阳性率达82%。 ③ Laseque征:阳性率不高,低于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约64.9%。 ④ 直腿抬高及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通常为阴性,下肢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正常。 患者的症状多,但体征较少或较轻,特别在休息后更难查到阳性体征,这是本病的特点。此外如[插图]趾背伸力减弱,膝、跟腱反射减弱,消失或亢进以及感觉变化,但不具有特异性。 (3)辅助检查 ① X线检查:常规腰椎X线平片可以排除腰椎肿瘤、炎症及结核,面对腰椎管狭窄仅有参考及提示价值,在X线平片上,可能显示腰椎管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退行性滑脱、小关节肥大、小关节不对称及椎间孔狭窄等,有时仅表现为腰椎退行性改变,骨质疏松或骨质硬化样改变,这些改变虽然不足以肯定椎管狭窄,但常提示椎管狭窄的存在。 ② 脊髓造影对诊断中央型腰椎管狭窄价值较大,可显示椎管横径及前后径变小,造影剂通过缓慢,有时出现分滴通过现象,应用水溶性造影剂正位摄影可见神经根轴缺失,或侧方充盈缺损,有时可见单侧或双侧呈齿状缺损;侧位可见造影剂在背侧缺损。另外,脊髓造影可以排除腰部椎内肿瘤。 ③ CT扫描:为诊断腰椎管狭窄提供了可靠依据,可清楚地显示椎管前后径和横径的大小,一般腰椎前后径小于10mm即可诊断为腰椎管狭窄,也清楚地显示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的情况,CT扫描测定正常人侧隐窝前后宽度为5mm以上,如小于3mm即可诊断。CT扫描还能清楚地看到椎体后缘的增生或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关节突肥大及黄韧带肥厚,椎间盘的退变及椎间盘突出。但CT扫描范围必须包括椎管,侧隐窝与神经根管,在椎间盘平面扫描应与椎间盘平行。椎体部扫描应与椎管垂直,这样才能正确显示椎管大小。 ④ MRI检查:图像清晰,立体感强,可清楚地显示狭窄的部位、范围、狭窄的严重程度,已经成为评价腰椎管狭窄的重要方法之一。 ⑤ 肌电图检查:可发现神经根受损的表现,其阳性率约为80%。 二、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有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步行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出现间歇性跛行,而脊柱畸形和阳性体征较少或较轻。 (2)辅助检查支持诊断。 (3)神经根阻滞试验 有时临床上不能定位,而影像学显示多节段狭窄,为了确定受压迫部位可进行神经根阻滞。 |
|
来自: 我爱看金匮伤寒 > 《颈腰管狭窄全身头脸手足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