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莱芜战役决战打响,山东各地村村布雷,节节阻击,使敌寸步难行

 梦想童年594 2021-07-27

“以散耗集,以集灭散”,这是刘伯承元帅在抗日战争的实践中,总结和提出的一条作战指导原则。其大意是,以分散兵力的方法去消耗集中强大的敌人,以集中兵力的手段消灭分散孤立的敌人。这一以弱胜强的有效战法,不仅是刘伯承经常运用的制胜要旨,也是张云逸在战争,他坚持的一条以劣胜优的谋略原则。

解放战争开始后,张云逸担任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等职。面对着国民党军队发动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在陈毅司令员带领军区野战军主力实施机动作战的情况下,张云逸一方面主持军区的军事工作,一方面领导地方武装和民兵积极地配合野战军作战。在实践中,他十分重视地方武装的组织建设和作战,曾多次指出:地方武装的建设是中国革命武装的重要问题,在十年内战、八年杭战中都起了伟大的作用。

莱芜战役决战打响,山东各地村村布雷,节节阻击,使敌寸步难行

尤其是在蒋介石反动派集中全力向解放区进攻,我们需要集中主力机动作战、消灭敌人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坚强的地方武装配合,要取得自卫战争的胜利是极端困难的。因为,如果没有地方武装,要保卫地方安全,配合主力机动作战,给主力不断补充兵员、给养是不可能的;主力转移时,要就地坚持游击战争,配合主力外线作战,待机反攻,恢复失地,也是不可能的。

那么,面对着优势敌人的大规模进攻,地方武装如何达到坚持游击战争,配合主力外线机动作战,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彻底粉碎敌人进攻的目的呢?在张云逸看来,当敌人进攻时,地方武装必须有组织地分散在大的范围内,采取一切斗争形式和手段,广泛地开展游击作战,牵制、迟滞、阻击、疲惫、破坏敌人的进攻,不断地消耗集中强大敌军的有生力量,使敌寸步难行,防不胜防。待敌弱点充分暴露,分散孤立后,再集中分散的地方武装,以大打小,歼其一部,积小胜为大胜,以期转变战局,配合野战兵团作战。这就是张云逸对刘伯承所讲的“以散耗集,以集灭散”原则的灵活运用和理解。

莱芜战役决战打响,山东各地村村布雷,节节阻击,使敌寸步难行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为了挑起内战,攻占我解放区,于1946年6月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大举进攻。在山东,敌军调集了第五十四军、第八军和第六十军、第九十六军等部,分别由青岛和济南,沿胶济铁路线东西对进,企图打通胶济线,割断我渤海、胶东、鲁南的联系,配合鲁南之敌北犯。根据当时危急的形势和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张云逸同黎玉等同志分析研究后决定,以地方武装和民兵、游击队,在敌军所到之处与后方,广泛地发动游击战争,不断地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制造和扩大敌人的缺点和过失,“以散耗集”;以主力部队,集中力量,寻求敌人较弱的一点或数点,坚决消灭之,“以集灭散”。

根据张云逸的这一指示,我各部队、地方武装,在敌军进攻后,积极地以一切形式不断地打击敌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战,我山东军民在张云逸的领导下,在胶济线西段,共歼灭敌第七十三军、第九十六军等部的7300余人。在胶济线东段,我予敌第五十四军等部以重大杀伤,歼敌5300余人。使敌人企图在半个月内打通胶济线的计划终于告吹,保卫了山东解放区,有力地配合了我野战部队在南线的军事作战。

莱芜战役决战打响,山东各地村村布雷,节节阻击,使敌寸步难行

1946年冬,敌军为了切断我山东解放区和东北解放区的海上联系,准备向我胶东北部进犯。张云逸得知敌人这一动向后,立即指示我胶东党、政、军、民紧急动员起来,积极进行作战准备。他要求部队加紧整训,认真总结和演练集中主力歼敌分散力量的经验和方法,他还要求地方武装、游击队、武工队、民兵等要加强组织建设和军事建设,做好开展游击作战的一切准备。10月31日,敌军第五十四军、第八军及整编第四十六师等部,开始分两路北犯,向我胶东北部发动进攻。在张云逸的领导下,胶东各地地方武装以分散广泛的游击战,不断地消耗、疲惫敌军主力,而我地方兵团则集中兵力在重要地段实施运动防御,层层阻击敌人进攻矛头,并对敌分散的部队进行中、小规模的歼灭战。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我军共歼敌正规军3个团,非正规军1个团和1个旅的大部,共达1. 5万余人,粉碎了敌人企图攻占我龙口、切断山东与东北海上联系的计划。

莱芜战役决战打响,山东各地村村布雷,节节阻击,使敌寸步难行

1947年2月,蒋介石亲自制定了“鲁南会战”计划,以欧震指挥8个整编师20个旅由陇海线北犯临沂;尽李仙洲指挥3个军9个师由胶济线南犯新泰、莱芜。两个重兵集团南北对进,企图夹击我华东野战军主力。为粉碎敌军的企图,我华东野战军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给敌以重大杀伤后,主动放弃临沂,以一部兵力佯装主力在南线阻击敌军南线集团,以主力秘密北上,突然在莱芜以北地区包围了李仙洲及第四十六军、第七十三军。为了配合主力作战,在张云逸的领导下,我山东各地方武装以积极的游击作战耗散敌军的有生力量,破坏敌军的行动。在胶济线上,我于一夜之间,将坊子至蓝村200余里的铁路完全破坏。

莱芜战役决战打响,山东各地村村布雷,节节阻击,使敌寸步难行

莱芜县还组织了16万民兵,对铁路连续7夜进行了大破袭,完全切断了敌人的交通,使敌进退无路,联络中断,成了瓮中之鳖,为我主力分割歼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决战打响后,我山东各地组织了120个子弟兵团,村村布雷,节节阻击,日夜袭敌,使敌寸步难行,难以实施机动、增援或突围,有力地配合了主力围歼作战。为了更好地协同主力歼敌,加速战役进程,“以集灭散”,张云逸及时集中地方部队的主要力量,配合野战兵团作战,加强我军的作战力量。如鲁中警卫五团,在协助主力围歼敌第七十三军之三十七师的战斗中,将该师师长击毙,俘敌百余名,缴获各种轻重机枪60余挺。为了鼓励部队英勇杀敌,张云逸还及时通报表彰了有功单位和个人。在这次莱芜战役中,张云逸领导地方武装成功地耗散了敌军重兵集团,并指挥部队有力地配合我军主力作战,从而使我军主力一举歼敌1个绥靖区指挥所、2个军、7个师,共6万余人,创造了我人民解放军一次歼敌7个整师的先例。

通过上述战例,我们可以看出,张云逸的“以散耗集,以集灭散”,就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通过我面上的广泛分散的游击作战,去不断消耗、疲惫强大集中的敌人,促进强敌转化为弱敌,或创造、扩大敌人的弱点和缺陷,然后再集中我之分散的力量,去打击歼灭孤立分散的敌军目标,以赢得战争的胜利。这种战法和作战原则,生动地体现了我军积极防御、以弱胜强的战略指导,是对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和创造性发展。在实施这一巧妙战术原则时,张云逸的主要做法和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莱芜战役决战打响,山东各地村村布雷,节节阻击,使敌寸步难行

其一,准备周密充分。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张云逸的一贯思想,是战役战斗胜利的基础。因此,他在战役前基本做到了思想准备充分,组织准备充分,军事准备充分,物资准备充分,保障了战役的顺利进行,适应了“以散耗集”作战的客观要求。

其二,任务分工明确。张云逸对各部队、游击队、民兵的作战任务都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他要求,地方武装中的机动作战部队主要打中、小规模的歼灭战,“以集灭散”;地方武装中的阻击部队,主要打阻击战和阵地战,游击队和民兵基本上不脱离本地区范围打游击战,“以散耗集”。这样,做到了“散得有章,散得有度;集得坚决,集得有力;散得开,集得拢”。

莱芜战役决战打响,山东各地村村布雷,节节阻击,使敌寸步难行

其三,战法灵活多样。在“以散耗集”中,各地方武装和游击队、民兵主要采取的游击作战形式为;“阻”,在敌人的必经之地、险关要口阻,重要高地阻,城城村村阻,使敌人步步受阻。“炸”,在敌人的必经之路埋设地雷炸,路路埋雷、村村埋雷、户户埋雷,使敌人步步挨炸。“破”,在敌人的必经之道,毁桥梁、扒铁路,使敌人步步难行。

“袭”,在敌人的必经之点,日日袭扰、夜夜袭扰、吃饭袭扰、睡觉袭扰,使敌人时时挨袭。如此等等,这些灵巧的方法,搅得敌人鸡犬不宁,疲惫不堪,从而达到了耗散敌人的兵力和体力的目的。在“以集灭散”中,机动作战部队主要是采取游击性的进攻歼灭战,如:伏击运动之敌、奔袭后方联结点之敌、突袭战术要点之敌、进攻分散孤立之敌,或配合野战部队主力打一些较大规模的歼灭战,等等。

莱芜战役决战打响,山东各地村村布雷,节节阻击,使敌寸步难行

张云逸正是在战争的实践中,充分调动了广大军民作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了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通过“以散耗集,以集灭散”的手段,达到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作战目的。

张云逸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在长期武装斗争的革命实践中,自觉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自己的军事行动和作战,不断地学习、总结、探索战争指导规律,博采古今中外兵家之长,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军事谋略思想与特点,成为他带领部队克敌制胜、达到胜利彼岸的战争游泳术,为人民军队军事艺术宝库又增添了一枝光彩夺目的奇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