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日课248: 做一个内心有秩序的人

 新用户7922tYMY 2021-07-28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10.10) 

古人席地而坐,席移动偏斜不坐,所以有正席之礼。关于席之正,有一种说法是:

古人坐席,天子五重,诸侯三重,大夫再重,南北向,以西为上,东西向,以南为上,此席之正。

《集注》引谢氏云:

圣人心安于正,故于位之不正者,虽小不处。

正席而坐体现的是一个人内心的端正,有秩序感。所谓的秩序感就是自己内心对于某一确定目标按要求和标准达成的自我要求程度。

简单地说就是心中有明确的目标,不混乱;目标的完成有标准,不能差不多就行了;能自我要求而不需依靠外力的督促去执行。在做这种情况下,做事情就会有步骤有规划地有序进行,不会懈怠,也不会心急。

在各自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人,内心的秩序感往往都很强。而这种秩序感其实是儿童时期就应该建立起来的。敏感期的孩子,就处在这样一个内心世界里。蒙台梭利因此提出了秩序敏感期的概念,她认为:

正是在童年的生活中,人们学会在生活道路上指导和指引自己。在敏感期自然所给予的第一个刺激是跟秩序有关的。就好像自然给人一只指南针,使他自己能够适应世界。

不少人内心的焦虑与慌张,往往都与童年敏感期的秩序感培养缺失有关。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焦虑,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重建内心的秩序。

而这种重建,往往就是从举止行为的规范开始。就坐时,先把椅子摆正,然后就坐;离开时,把椅子归到原位。就是这个道理。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尔雅书苑

微信:956357037

传承经典  涵养性情

温故知新

《示儿长语》之“读书五则”

论语日课24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论语日课246: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论语日课245:古代祭祀后的祭肉如何处理

乾清门“进克食”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