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来讲讲: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三北文体 2021-07-28

        其实就是“始作俑者”断子绝孙,任何脱离历史实情仅仅从文字含义上曲解的做法,都是耍流氓。什么是始作俑者?始作俑者是谁?答案是,所谓的始作俑者,就是第一个做人俑用于殉葬的人。在孔子之前的时代,也就是商代,人殉是很普遍的,直接活人殉葬。到周朝,活人殉葬得到有效控制,这在《周礼》中明确出来。孔子为什么说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呢?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那时,活人殉葬又风行了起来。

        我们可以看到,人俑殉葬和活人殉葬的曲线是一致的,但总要晚上一段时间,这是对于活人殉葬的一种模仿。《周礼》反对活人殉葬,就有人想歪招,用人俑代替活人。孔子时期,活人殉葬还是有的,一些自称文明的国家,说俺不用活人了,俺用人俑,于是人俑殉葬也紧随而来。孔子想要恢复《周礼》,不仅反对活人殉葬,还反对人俑殉葬。但人俑殉葬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反而到秦朝达到了顶峰。

        为什么说人俑殉葬可恶?有人用人俑,自然有人为显示自己地位高,用真人。再者,人俑是对真人的模仿,我们说吃人是不好的,这时候有人也觉得直接吃人太浪费,不如把肉做成逼真的人形,摆在桌子上吃。孔子所追求的《周礼》,是既没有活人殉葬,也没有人俑殉葬的。在孔子看来,人俑殉葬和活人殉葬一样黑,用机枪打着人玩者,坏,用弹弓打着人玩的人,就不坏了么?

       奴隶社会,中国古代商朝就盛行“人殉”,用活人陪葬,有钱有势的用活人,无权无势的奴隶或者平民就“束草为人”用草扎的人代替活人,周代之后推行仁政,改用陶俑。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社会进步。后世哪怕是暴君秦始皇也用的是陶俑而不是活人。

        而很多人误解孔子觉得这是骂人的,其中宋代朱熹有注:“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意思是说原来孔子主张“束草为人”,而不赞成用俑,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头,就可能用活人来殉葬了。

      其实大家读《论语》就会发现,孔子在《论语》里面经常骂人的,比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骂季氏“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骂人的很多,但是没有一例是以“乎”结尾的,倒是带有“乎”的句子有很多,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反问句,表示的是肯定。

       这就可以理解孔子说的那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表达的是对第一个用陶俑陪葬这个做法之人的肯定。孔子认为对这种改活人为陶俑做法是对的,那些用活人陪葬的才应该断子绝孙。

       有些人非说孔子说这句话,是在肯定人俑殉葬,那就是胡扯了。你是怎么从“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分析出孔子对“始作俑者”是肯定态度的呢?这里要着重强调一下,“无后”在古代是非常严重的话,表示“断子绝孙”,譬如“自子亹而下皆无后”“佞夫无后”“无后未必不孝”,说的就是“断子绝孙”。都骂“始作俑者”断子绝孙了,还肯定呢?所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本真意思,就是:头开始做人俑的人,真是断子绝孙啊!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大别山神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