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月28日 世界肝炎日

 中医陈振喜 2021-07-28

世界肝炎日

2010年召开的第6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确定将每年的728日设立为世界肝炎日,以纪念乙肝病毒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728日是他的生日),以此提高人们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2021728日是第11个世界肝炎日,今年世卫组织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时不我待”。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病例数最多的乙类传染病。据估算,全国现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8600万人,其中约2800万为需要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患者约有450万人。2016年第69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全球卫生部门战略:病毒性肝炎(2017-2021年)》,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危害。

01

肝病的危害

肝病不仅影响肝功能,而且由于肝脏和其他器官密切相连,严重肝病可以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比如脑功能受损(肝性脑病)、肾功能受损(肝肾综合征)、肺功能受损(肝肺综合征)、心功能受损(肝硬化心肌病)、骨质疏松(肝性骨病)等。

02

肝炎的分类

(1)甲型肝炎病毒(HAV)

潜伏期通常为14-28天。甲肝常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通过人与人的接触或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大多数甲型肝炎感染病例症状轻微,大多数人会完全康复并获得持久免疫力。甲型肝炎感染不会造成慢性肝病,也很少致命,但有时可导致高死亡率重型肝炎,即急性肝衰竭。

(2)乙型肝炎病毒(HBV)

潜伏期平均70-80天。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患者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3)丙型肝炎病毒(HcV)

潜伏期为两周至6个月。丙肝感染初期,约80%的人不会出现任何症状。随后,75-85%的新感染者出现慢性肝病,其中5-20%会出现肝硬化,1-5%会死于肝硬化或肝癌。检出丙肝病毒抗体表明受检人被感染或者曾经被感染过,需进行核酸检测确诊。目前没有可以预防丙肝的疫苗。

(4)丁型肝炎病毒(HDV)

丁肝病毒感染仅发生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中。丁肝病毒和乙肝病毒双重感染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疾病和后果。安全有效的乙肝疫苗能够为抵御丁肝病毒感染带来保护。

(5)戊型肝炎病毒(HEV)

潜伏期平均为40天。戊肝大多通过食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物感染。戊肝是一种自限性感染,一般4-6周内会自愈。以水型流行最常见,少数为食物型暴发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感性较高,怀孕妇女最易患戊肝导致的产科并发症,在孕晚期,戊肝造成的死亡率可高达20%。戊肝流行率最高的地区是东南亚。

03

肝病的预防

对于一些肝病而言,已经有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好各种可能伤肝的因素,比如病毒感染、酒精、药物、熬夜等,即可预防肝病的发生。

(1)预防病毒性肝病:甲肝病毒、乙肝病毒、戊肝病毒感染已经有成熟的疫苗来进行预防,及时进行接种即可预防。

(2)预防酒精性肝病:不饮酒可以避免酒精性肝病。

(3)预防药物性肝病:不乱吃药可以避免药物性肝损伤。在用药时,遵照医嘱,及时治疗,定期复查,避免各种伤肝因素,而且要注意对肝功能进行监测,可以尽早发现药物性肝损害。

04

肝炎治疗误区

(1) 与亲人生活要分餐具而食

不少患者在家庭生活中自行设置或在家人暗示下设置专用餐具,与家人分餐具而食,人为制造与家人的生活隔离状态,日积月累必然会或多或少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实际上,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体液、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而感染,因此,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乙肝病毒感染者除了不能献血、不能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外,可以放心地与他人一起进餐(包括共用餐具)、拉手、拥抱,这些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染乙型肝炎的。

(2) 肝功能正常者就不用抗病毒

许多患者认为只要肝功能是正常的,不论病毒复制水平如何,均不必抗病毒治疗。这种观念可能会使部分需要治疗的患者丧失治疗时机。对于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和有乙肝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者,即使肝功能完全正常,而HBV DNA阳性,也是需要给予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

(3) 对慢性乙肝治疗持悲观态度

许多患者对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认识不清,疑虑重重,乃至悲观失望,认为抗病毒治疗不能根治乙肝,干扰素不良反应多且治疗后大多复发,口服核苷类似物治疗时间太长且有耐药风险等,因而不愿接受抗病毒治疗,或勉强接受抗病毒但依从性差。这种心理放大了抗病毒药物的所谓缺点,却无视乙肝长期活动带来的巨大危害,无视抗病毒药物带来的显著疗效。其实,只要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即可充分克服抗病毒药物的相关缺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从而达到上述治疗目标。

(4) 过于追求理想化的治疗目标

很多患者对抗病毒治疗寄予极大期望,希望一蹴而就,获得HBsAg转阴,HBsAb转阳,彻底根治慢性乙肝。而一旦未达到这种理想目标,即心绪低沉,不再认真配合治疗。其实,通过适当的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即使达不到HBsAg转阴伴HBsAb转阳这一理想目标,仍可获得病毒的持久抑制,肝脏炎症活动减缓并停止,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减轻,肝癌风险大大下降、并发症显著减少等收益。

(5) 抗病毒治疗HBV DNA转阴后就停药

不少患者对抗病毒治疗抱有“见好就收”的心态,在抗病毒治疗获得肝功能正常、HBVDNA转阴后,即贸然停药。其实,目前的抗病毒治疗虽然可以充分抑制病毒复制,并最终改善肝功能和延缓或阻止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发生,但很难根除肝细胞内的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cccDNA)。一旦过早停用口服抗病毒药物,很可能会引起HBV DNA再次复制并导致肝炎复发甚至恶化。慢性乙肝患者应与经治医师多沟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规范的监测和治疗,用药情况谨遵医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