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疏调学术论坛》话说“疏调汤”之茯苓

 stccp 2021-07-28
《疏调学术论坛》话说“疏调汤”之茯苓

国医大师张震研究员,是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和云岭中医疏调学派创始人,从事中医临床诊疗近67年。张老提出“欲求临床疗效的提高,勿忘对病体气机之疏调”的观点,其疏调气机之核心在保持人体气机的条畅稳态运行,以肝为主体,脾肾为侧翼,“一体两翼”,并根据长期临证治疗实践反复锤炼验证,创立了疏调人体气机疗法临证运用技术,其具体代表为张氏疏调气机汤,简称“疏调汤”。该方是张老为治疗多种疾病时提高疗效而构建的一个基础方,其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具有相应广谱性、通用性和基础性。

“疏调汤”由柴胡、香附、郁金、丹参、川芎、枳壳、白芍、白术、仙灵脾、茯苓、薄荷和甘草12味药组成。在临床上运用疏调汤为基础化裁治疗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症、失眠、便秘、血液病、肿瘤、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乳腺小叶增生、慢性子宫颈炎、经前紧张综合征、痛经、儿童多动症、黄褐斑、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慢性胆囊炎以及胆汁淤积症等多种疾病,临床疗效显著。此法有较广阔的应用空间,进一步的现代科学技术探索可为其扩大运用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疏调汤”中之茯苓,别称松茯苓、松柏芋、茯菟等。早在春秋末年就有应用茯苓的记载,其药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被誉为“除湿之圣药”、“仙药之上品”,中药“八珍”之一

《疏调学术论坛》话说“疏调汤”之茯苓

茯苓

“疏调汤”中之茯苓,《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收载,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性状有茯苓个、茯苓块和茯苓片。主含以茯苓酸为代表的80多种三萜类成分、水溶性多糖和酸性多糖及其衍生物等。具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日华子本草》记载“补五劳七伤,走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忌醋及酸物”。《神农本草经》记载“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久服安魂魄养神”。说明茯苓具有益智、改善记忆、宁心安神的作用。《本草分经》记载:“甘、淡,平。白者入气分,益脾宁心”。《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记载:“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心脾和通之效”。

“疏调汤”中之茯苓,在方中为佐药,其性和平、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可扶正又能祛邪,可发挥标本兼顾一药两效之妙。张老在对茯苓“质-性-效”关联研究基础上,配伍白术,共为“一体两翼”中的“脾翼”。与方中诸药配伍,以达舒展肝气,恢复、调整、激活其正常的疏泄功能,保持人体气机的条畅稳态运行。

茯苓是我国的传统名贵中药材,是大宗药材和国家认可的唯一药食两用菌类物质,临床配方使用频度仅次于甘草居第二位,是近300种中成药和近800种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并大量用于普通食品。为2021年云南省中药材“十大云药”品牌之一,是重要的药食两用物质,食用历史悠久,使用极为安全。

茯苓也是云南的道地大宗中药材,以“云茯苓”道地之名行销全国400余年。“云茯苓”之称始于清代并一直沿用至今,是云南传统的道地药材之一,云茯苓的历史渊源和品质优势十分突出。史书记载至少自明代以来就以云南所产茯苓为多为佳。明代李中梓《本草征要》记载茯苓“产云南、色白而坚实者佳”。自清代开始就有了“云苓”之称,清代檀萃之《滇海虞衡志》中有记载:“茯苓,天下无不推云南,曰云苓”。清代汪讱庵《本草易读》有云“近世所用茯苓,皆自云南来”。1930年陈仁山《药物出产辨》记载“以云南产者为云苓,最正地道”。云南茯苓道地之名“云苓”一直沿用至今。现今云茯苓仍以“个大、体实、色白、粘牙”为品质优异的特征行销全国,主要用于制作高品质中药饮片和食用材料,并占出口量的60%以上。云南省开发云茯苓深加工产品与其他省区比较具有十分明显的道地优势和资源优势。

《疏调学术论坛》话说“疏调汤”之茯苓

《神农本草》中茯苓为上品,《本草纲目》详细记载了茯苓药用食用的方法和效用,加之现代初步研究的进展表明,茯苓在人体内有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均衡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减少有害物质吸收、保持水分正常储运排泄等作用,对便秘、尿多尿少尿频、上呼吸道干燥、疲劳、肥胖、血脂偏高、失眠、健忘以及烦郁等有明显的缓解效果,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长期以来,健康、亚健康和患病等不同的群体都易于接受和使用茯苓,每年国内使用量约4万吨和出口约1万吨。临床实践过程中,还应将茯苓作为大健康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维系基础正常代谢的基本物质的这一高度来认识和开发,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才能得以显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