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高参88 2021-07-29

本篇要目:

****************************************

541.恩格尔河墓群

元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

542.和硕端静公主墓

清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

543.四平山积石墓地

新石器时代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

544.马城子墓地

夏至西周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

545.东山大石盖墓

夏、商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

546.石棚沟石棚

夏、商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

547.岗上楼上墓地

西周至春秋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

548.东大杖子古墓群

战国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

549.望江楼墓地

西汉王东汉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

550.营城子汉墓群

汉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

************************************************

541.恩格尔河墓群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恩格尔河地区元代墓葬分布在恩格尔河庙西北10公里处,方圆1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恩格尔河地区墓葬发现于2001年,原为木棺,外饰金箍,棺内葬一个女性,并随葬一批金、银、丝织品等质地文物,经专家鉴定为元代墓葬,而且是内蒙古罕见的独木棺墓葬,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据专家推测,该墓附近有可能分布着更多的古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很罕见的龙凤纹镂雕马鞍具,花卉纹马饰具,高足金杯,十字架金饰片,绿松石金耳饰,金镯等。经内蒙古文物专家组鉴定,共有一级文物24件,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43件,一般文物21件,考古学家疑为“黄金家族”文物。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将恩格尔河墓群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2.和硕端静公主墓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和硕端静公主墓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十家村东北约1.8公里沟北坡地上,墓向正南。陵墓占地10余亩,四周是约3米高的石围墙。这座清公主墓在1949年春遭到人为的破坏,拆除建筑,挖毁灵堂,扒掉围墙,将整个墓地辟为耕地,现只存一石牌坊,一对石雕华表和那统御赐碑。为了保护这些清代历史文物。和硕端静公主,康熙帝第五女,排序为老三,母为布贵人兆佳氏,康熙十三年生。三十一年受封为和硕端静公主,同年十月嫁给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乌梁罕氏噶尔臧。公主于康熙四十九年,时年三十七岁。康熙五十八年,葬。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将和硕端静公主墓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3.四平山积石墓地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四平山积石墓地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镇。新石器时代。四平山积石墓地规模宏大,排列有序,对研究积石墓的结构、葬式和当时的社会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对该墓地的认识,为大连地区新石器——青铜时-古学文化的年代框架与谱系结构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将四平山积石墓地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4.马城子墓地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马城子墓地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马城子村,太河右岸断崖山的三处洞穴,洞穴编号分别为A,B,C。1979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3年、1985年两次发掘,共发掘66处墓葬。墓葬独特,有火葬和拣骨葬,随葬动物骨骼等。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器、装饰品。该墓地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为研究辽东地区青铜时代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将马城子墓地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5.东山大石盖墓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东山大石盖墓(位于凤城县东北9公里草河乡管家村。坐落于海拨589.4米的老黑山南端的1条呈带形的山坡和台地上。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墓葬分布在山坡顶部10座,坡下台地上15座。大石盖墓有的露出地面,有的在地下。墓葬石板封顶,墓室石板垒砌,墓向统一,头向东北20度。墓室长2米,宽0.5米,深0.3—0.4米。随葬品放置有规律,陶器放在头部的右侧,石器放在右脚下侧。该墓群1983年5月由凤城县文化局考古工作者崔玉宽发现并试掘。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泥质夹细砂含云母的陶罐。陶器内壁黑褐色,外部红褐色或黑褐色。1989年,由省考古研究所许玉林主持,组成省、市、县联合发掘组,认定此墓群是青铜时期墓葬,这一发现,为研究丹东地区青铜文化、墓葬类型、习俗等提供了新的有价值资料。)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将东山大石盖墓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6.石棚沟石棚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石棚沟石棚,位于大连市普兰店市安波镇俭汤乡戴家村石棚沟山坡上。石棚是指用三到四块板石套合在一起立在地上作为壁石、上覆一块大盖石的一种古代巨石建筑物。石棚是墓葬,石棚的墓主人身份应是大小奴隶主贵族或氏族部落酋长。石棚的分布很广,它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我国的吉林、山东、湖南、四川和辽宁省均有石棚,其中尤以辽宁省石棚为多,而辽宁省石棚又集中分布在辽东半岛上。大部分石棚座落在临河呈蘑菇状的丘陵台地上,少数在平地,但很少在高山峻岭上。多数石棚所在地和附近有遗址。石棚的年代,上限可能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但绝大多数石棚属于青铜时代,有的可能晚到春秋。这里介绍的石棚沟石棚和小关屯石棚,都属于青铜时代,距今大约3000年。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将石棚沟石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7.岗上楼上墓地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岗上楼上墓地,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岗上墓地是春秋时期的一座古墓。岗上墓地是以青铜短剑为特征的氏族公共墓地。墓地东西长28米,南北宽20米。岗上不仅出有六件曲刃短剑、一件剑柄,还出有矛、镞、马衔、钏、簪等,并发现斧、剑柄、凿和泡饰的铸范四件,表明此期生产力水平和冶铸工艺水平有所提高和发展。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将岗上楼上墓地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8.东大杖子古墓群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东大杖子古墓群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的西南部,临近河北;背靠燕山余脉,面临大凌河,地处华北通往东北的交通要道上。随着对东大杖子战国古墓群的考古发掘,40余座墓葬得以拨云见日,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极具史学和美学研究价值。东大杖子战国古墓群在600余个考古项目中脱颖而出,名列2011“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自2004年后,时隔8年辽宁考古重新进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行列。在发掘的众多墓葬中,当属M40号古墓最为惊艳,该墓为竖穴土坑木椁墓,两椁一棺,带墓道,平面呈“凸”字形,填土中有人骨以及大量马、牛、羊、猪、狗等动物头骨,墓内出土鼎、豆、簋、壶、盘、盨、灯等陶礼器,以及大量的滑石饰件、玛瑙器、铜器等,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晚期。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将东大杖子古墓群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9.望江楼墓地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望江楼墓地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是古代积石墓墓葬构筑形式,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旅顺地区的积石墓出现较早,以老铁山一将军山积石墓为代表。桓仁望江楼积石墓是桓仁地区目前发现的高句丽最早的积石墓群,在辽东半岛南端的积石墓葬和太子河流域的洞穴文化的影响下,最终发展为高句丽早期的无坛石圹积石基。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将望江楼墓地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50.营城子汉墓群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营城子汉墓群中的汉墓多为砖砌结构,看似“山”字型,建有主室、套室、前室和侧室,中间高,侧室低,错落有致,墓室全部由青砖砌筑。砖的一端均饰有环状纹、羽纹、方格纹等图案。有的砖饰还涂有红色、黄色或白色色彩,使墓室内富丽堂皇、绚丽多彩。墓室的穹顶采取青砖向上内收、交错叠压式砌筑工艺,线条柔和,结构科学,坚固耐久至今约两千年。此外在对营城子汉墓的发掘中,在我国首次发现了“品”字形汉墓,显示出与中原文化有别之处。墓中的壁画则多绘于墓室主室内壁和东西两权门门外墙面上。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2006年,营城子汉墓出土了一个特别的随葬品,这是非常罕见的陶制四合院。汉代四合院在全国也有过发现,但出土于营城子的这个陶制四合院非常完整,院子里有主人正楼,有粮仓,门口有狗,院内养猪。甚至连猪槽,水沟都完整保存。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在营城子地区已经发掘的汉墓中,陶鸡、陶猪、陶鱼甚至不少的动物骨头也经常能够在随葬品中发现,故可以确定大连居民当时的动物性食物与现在没什么差别。而粮食作物差别更小,经对营城子墓群的考古发掘可以证明现在北方地区人们所常吃的粮食在2000年前的大连地区都已普及。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3)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将营城子汉墓群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