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桥遗址告诉你,上海历史有多悠久

 苍松xujp 2021-07-30

上海,多少年来在人们的印象中,是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开埠才100多年。不过,今天要告诉你,上海历史真的没那么短暂,而是绵长悠久,并且还很精彩……

最有力的实证是马桥遗址,以及由此命名的“马桥文化”。冲着是上海40个“国保”之一,来到马桥遗址一探究竟。遗址位于上海闵行区南部、马桥镇俞塘与竹港的汇合处的俞塘北岸,东西宽60米,南北长80余米,海拨4.466.29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为4000多年前村落遗址。

到了一看,不免失望——眼前的遗址叫“马桥古文化遗址公园”,只有草坪、树木、一屋一亭而已,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开放式公园。遗址在哪?门口的保安他告诉我:面前的草坪和陈列馆下面都是遗址。马桥遗址发掘的土坑早已填平,挖出来的文物都送闵行区博物馆了。

遗址最早发现于1959127日:马桥公社俞家生产队社员在俞塘河南岸挖掘储粪池,在距地表层1.5米左右土层中,发掘出一大批硬陶、黑釉等陶器器皿和碎陶片,引起在此劳动锻炼的下放干部许克家的警觉,认为这些出土陶器很可能是地下文物,呼吁保护。1210日,上海重型机器厂新建厂房需要填土,用挖土机在俞塘河北岸取土时,同样出土大量古陶器具和碎片。

经过逐级上报,19602月开始了对马桥遗址的第一次发掘。此后因多次工程施工发现地下文物,又发掘了4次。从首次发掘到2012年下半年的最后一次发掘,前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

1982年,国家文物局将考古界视为太湖地区具有早期印陶文化典型遗存的夏商遗址,命名为马桥文化(其广义范围还包括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39003200年。她起源于良渚文化,而又接受南方印文陶、西安半坡和中原地区等文化影响而成的文化遗存。换言之,当时的上海,已经是海纳百川了。

遗址上建有一亭,亭中木板上刻有2字,是不是 “马桥”就不得而知了,4000年前,马桥顶多会有文字起源初萌。

遗址西南角建有马桥文化展示馆。只是展示“文化”,而不是展示“文物”。

1977年,上海马桥遗址被上海市政府公布为上海市古文化遗址保护地,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示馆前言,引导我们去解读沿海古村落文明的繁华。

早在六七千年前,在长江和海水的作用下,在现今上海的西部逐渐形成了“冈身”(上图紫色和蓝色之间的虚线部分),通俗地说,就是上海的“古海岸线”。这条冈身为“西北—东南”走向,由贝壳砂堤构成,比附近地面高出几米,东西最宽处达10里,最窄为4里,是古海岸线的沉积标志,也是上海滩逐渐成陆的有力佐证。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共计发现了先秦时期文化遗址约30处,其中以上海地名来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就有三处:崧泽文化、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它们均位于上海古海岸线“冈”地带。

浩渺星河,时光旖旎。从距今6000年到距今3000年,上海古文化源流,一脉相承。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说,三大古文化共同形成上海文化的源头,如果说崧泽文化是上海之源,广富林文化是上海之根,马桥文化就是上海之本。这三大古文化,好像是构成“沪”字的三点水,缺一不可,共同创造了上海古文化的辉煌。

1994年马桥遗址发掘现场。(网络图片)

展示馆再现了当年的发掘现场。马桥考古历经多次发掘,终于彻底开启了地下王国之门。在北纬3112分、东经12123分地段的5000多平方米工作面中,出土1000多件各类有价值的文物,探明从明清到夏商及以前的各层次文化遗存。

美好的事物,总要在时光里沉淀,遇到智慧的双眼,那些珍贵的文化遗存就会留给世人足够的惊艳。

广袤沃土,文明演进。垂直分布时光的力量——地层堆积主要形成了良渚文化、马桥文化、马桥文化以后这三个大的阶段。遗址包括三层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存:上层为晚期印纹陶遗存,属春秋战国年代;中层为早期印纹陶遗存,属商代;下层叠压着典型的良渚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下面还有一条贝壳沙带,说明遗址所在地是古代海岸,即“冈身”。一个遗址,多个遗存,不多见的。

造型精美的鸭形壶等器物,已接近原始瓷的质量,壶面上呈现出光亮的青绿釉彩和极为罕见的黑釉。据测定,烧制这种陶瓷火候,至少要1100℃以上的创新技术,证实马桥遗址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原始瓷出产地之一。

且在这类陶器上,还呈现出方格、菱形、波浪形和云雷纹等各种几何纹饰,这些朴质大气的原始装饰图案,一直为国人乃至世界沿用至今。

万物皆尘土,广袤的沃土既生长万物,也承载人类文明,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一代又一代马桥先民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生存印记……

马桥文化精深博大,她撩开上海先民神秘的生活帷幕。他们以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伴以使用陶器,生产活动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结合饲养家畜,进行原始的刀耕火种农事活动。

居所已从穴居样式过渡到用树枝构筑离地高的平栏(拱)式房屋,取薪用火已成常态,不仅建灶煮食,还用以烧荒种地,烧制陶泥器物……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变化无常的生态环境中,通过不懈劳作追逐梦想,通过世代奋斗铺就辉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应时,恬淡生活。马桥先民用双手创造物质,用思维创造文明,用行走推动交流。

马桥文化意义深邃不同凡响,她揭示了上海大地变迁的沧桑岁月。一直以来,学者对上海江海冲击的成陆年代众说纷纭,大多认为在东西汉连接前后,时间不会超过2000年。而马桥早在6000多年前就成平原陆地,5200年前就有人栖居。它把上海大部分地区陆年代足足上推了2000多年。马桥遗址和“冈身”的发现,为上海“冈身成陆说”找到科学依据。同时,更为沪地具有5000多年悠久的中华文明史深感骄傲自豪!
世间兴废如电,沧海桑田几回变。马桥文化,海纳百川,精彩纷呈。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夏商以来的马桥子民,继承祖辈搏风击浪,不断革新劳动技能,不断孕育新的文明,原始文化的生命内涵得到由量到质的嬗变,变出一番新天地。
(2019年11月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