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观傅雷故居

 苍松xujp 2021-07-30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第一次知道傅雷这个名字,40年前读过的一本《傅雷家书》;去年底,86岁的傅雷长子、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国逝世了。这可是一门两代名家呀!

阴雨多日,昨日放晴,到傅雷故居去看看。乘地铁16号线,在鹤沙航城站下。


沿古博路东行,路北一带是张江创新新药产业基地。


路南是上海华力公司巨大的厂房。



步行约2里地,便见路南麦地前面有一个村庄。村庄前的围墙上写有“传承傅雷文化”“弘扬傅雷精神”的标语,这便是傅雷故居所在的村了。


沿着小马路往村里走,园林工人们正在吃午饭。


村外的麦地边还有故居所在地王楼村五组的简介。


村前一条小河叫“张家漕”。隔河便是修缮一新颇具规模的傅雷故居。

“傅雷故居”建筑始建明代,清末重建。故居白墙黛瓦、傍水而居,是一座“四面绞合、围圈而建”的绞圈房,共36间房屋(修缮前尚存17间)。由于年代久远,故居的主体建筑及院落毁损严重,部分建筑甚至已完全坍塌。东厢房及原先沿河而建的码头均被拆除。

原先面临张家漕和村道的故居前,新建了围墙,尽管还设有南门,但游客出入都要走西门。


西门外已建起了停车场。






经测体温、刷随申码、登记,戴上口罩,进入故居。


中间一条甬道,将故居分为南北两部分。





北面正中是“四乐堂”。这是正式会客、议事和行礼的场所。傅氏祖辈为崇尚人生的“助人之乐”、“天伦之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而故名。




“四乐堂”东有傅雷父亲书房。

傅雷父亲傅光祖,任教于周浦镇扬洁女子中学。在辛亥革命时被土豪劣绅诬陷,入狱三月,出狱后,因含冤未得昭雪,抑郁病故,年仅24岁。


南面的一排房舍修葺一新。

也保存了部分旧貌。故居的修缮过程,有一个专门的“傅雷故居修缮展”,可以了解到故居许多的历史信息。





傅雷故居中“傅雷年谱展”。展览梳理出傅雷0—4岁童年时期以及从法国留学回来后的生平脉络,在此布置傅雷生平年谱展,真实呈现傅雷的生活场景和成长足迹。


幼年傅雷与奶妈。


傅雷母亲李欲振(左二)、傅雷故母傅仪(中)和 幼年傅雷(右一)。


傅雷赴法时所乘之安德烈·勒邦号轮。


傅雷留学护照。


傅雷在法国。


傅雷、朱梅馥结婚照。








傅雷夫妇喜庆聪儿出生合影留念。


傅雷与长子傅聪。






1939年4月,26岁的朱梅馥与儿子合影。时傅聪5岁,傅敏2岁。


《傅雷家书》展室。展室未开放,且里面的也无展品。


傅雷在庐山牯岭边养病修改《欧也妮·葛朗台》译稿(1948年9月)。


1954年11月13日傅雷夫妇从杭州归来即致函黄宾虹。


黄宾虹题赠傅雷的山水画。


傅雷雁荡山摄影作品。


傅雷手书“疾风迅雨廔”。傅雷在书房。


傅雷致傅聪函长卷(局部,1961年6月27日)


傅雷致弥拉函长卷(局部,1961年6月27日)




1965年8月,傅雷夫妇在书房;傅雷夫妇在卧室阳台上。


傅雷夫妇在上海江苏路284弄5号公寓。


1966年9月2日,因不堪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傅雷与妻子朱梅馥在上海江苏路284弄(安定坊)5号的家中双双自尽。
自尽前,傅雷写下遗书,将存款赠予保姆周秀娣,作为她失去工作后的生活费,还在一个小信封里装入53.50元,写明是他们夫妻的火葬费。他们还将棉被铺在地上,以免尸体倒地时发出声响,惊扰他人。这就是傅雷,一代翻译大师自此远离我们而去。







傅雷夫妇遗书手迹。


傅雷夫妇平反昭雪追悼会全景(1979年4月26日)


傅聪傅敏护着骨灰盒去骨灰堂。


傅聪傅敏与亲友在骨灰堂前。




傅雷作为将法国文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由他翻译的法国文学名著被再版,并在故居中陈列。他的全部译作,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

翻译家死了,留下了一颗蓄满着大爱的心。真人的自毁,好像揉碎了花朵,震撼的同时,还能嗅到色香。如果,我们的土地容不得这样的真金子,那我们的土地一定是积淀了太多的尘埃。不懂得珍惜,那是真正的不幸……

(2021年3月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