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宝《中医食疗学》学习笔记1-5 张仲景食疗思想探讨

 木丹园 2021-07-30

一、张仲景简介

张仲景,东汉南阳人。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后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是中医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经典。

《伤寒杂病论》中有关饮食的论述开创了中医食疗辨证论治的先河。整个著作中有关食疗法的条文约有80余处;《金匮要略》中列有饮食禁忌专篇。全书运用的食物性药38种,组成的食疗方13首,70%的方中运用了食物性药,治疗疾病10余种。

二、张仲景食疗思想和方法

1、注重饮食病因

《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篇》:“饮食五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相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张仲景认识到饮食对于人体的双重性,十分强调恰当运用饮食以健身祛病,强调合理的饮食方法能强体愈疾,不良的饮食习惯伤人致病。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篇》张仲景说:“㯏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从而提出了“服食节其寒热酸苦辛甘”的饮食有节原则,张仲景还指出饮食方法必须因人、因地、因时选择,所以在《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篇》说“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妇人妊娠,不可食兔肉,山羊肉及鳖……令人无子。”这些说法虽有当时认识水平所限的影响,也体现了中医三因制宜的思想,也需辨证认识

2、关注饮食禁忌问题

张仲景关注病后饮食禁忌,他强调病后人体阴阳发生了变化,食有偏性,也应做到因病选择。《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篇》:“羊肉,其有宿热者不可食之”,因羊肉性热,患有热病者食后会增其热势,故病人应注意饮食禁忌。

同时张仲景提出,病后少食生冷之品,禁食变质有毒之品。如“肉中有米点者不可食之”,“食冷物,冰人齿;食热物,勿饮冷水”等病后不可不禁的一些饮食禁忌理论,对现代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食疗应用广泛

张仲景将食疗方法既用于外感诸症,又用于内伤杂病。凡用于饮食失调所致疾病,张仲景都可以运用食疗。对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病证,也可以适当选择应用。

张仲景对食疗的运用,多选择甘温之品,以健脾补肺益肾,采用药食结合的方法,或单以食疗,或与它法合用,剂型以汤剂为主,也采用丸、散、膏、酊、栓等剂型。轻的一类疾病,以饮食的改变和调理来达到驱邪愈病的目的。

如《金匮要略·疟病篇》:“疟脉自弦……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所说的“饮食消息止之”就是饮食的调养,疟热伤津耗气,如果能恰当地以甘寒的梨汁,甘蔗汁调理,有利于病情好转。

一般的疾病,张仲景主要通过对病人饮食的改变促进疾病的好转,或者与其他方法配合达到驱邪愈病的目的,临床上在张仲景的方剂中运用不鲜。如用米,大麦,小麦,赤小豆,粟米,饴糖,蜜,盐,酒,蛐,鸡蛋等近38种药食两用之品。

张仲景以食药入方,依药性和病情的不同分为两种组方形式:

1)单纯以食药组成可食可药的方剂;

2)将药物与食药相合成方,以食药促进药效。

其中,《伤寒杂病论》中纯食疗方据统计有13首。

张仲景还强调服药中及服药后的饮食调摄。如十枣汤,服后要“糜粥自养”,用稀软的稀饭来固护脾胃,防止病邪伤及正气。这些对我们如何把食疗与药疗相互配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特别强调食复

食疗的运用以少至多,张仲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突然大养大补,防止饮食不当诱发病复。

如服大建中汤时,强调“当日食糜”,表示胃气初复,不可恣食。

《金匮要略》后专门列有一篇叫食复篇,表示其重要性。后世吴又可受张仲景食复篇的影响,十分强调热病后饮食的调理。“夫大病后……宜先与粥饮,次糊饮,次糜饮,循序渐进,切勿失其序。”与现代医院膳食的流程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张仲景作为奠定中医辨证论治基础的苍生大医,其食疗思想和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本节小结:辨证论治出仲景,张师还重食疗方。食禁食复需注意,糜粥自养学问多。

食疗小贴士:甘麦大枣粥

原料:粳米,淮小麦,大枣,甘草

步骤:

1、准备工作,洗净粳米,淮小麦洗净后提前浸泡3小时备用。

2、放入食材,将所有食材药材投入锅内,加入约1000ml水。

3、大火煮开,小火焖煮20分钟。

  功效:养心安神,用于悲伤欲哭,睡眠不安,心情忧郁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