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旋律

 新用户1296RLlw 2021-07-31

和君一年,一场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主旋律:和君一年,不虚此行】


一、在这里,我收获了知识。

十次大课,紧紧围绕着和君的核心知识体系:国势+产业+管理+资本;二十四节气课程,紧贴和君的辅助知识体系:职业技能和技巧+法律+文史哲儒释道+科技知识+健康和养生,以此帮助我们构建了一个“丁”字型的复合式知识结构:宽广的知识面和视野,纵深的目标专业领域知识。

如此的课程安排看似不多,实际上知识量巨大,只是学到什么程度全在于每个人当前的需要和用心程度。

我想就十次大课来简要梳理一下对整套课程体系的理解。

第一课:国势。不知国势者,不知人生。

学习国势的时候,我就自己的思维习惯梳理了一个3W1H1N框架:

Why:建立国势和个人、企业之间的连接。一句话:《孟子》:“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Where:世界格局——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一句话:“东升西落”。

What:增长阶段、结构转型、社会重建——中国的现状。

How:科技创新、资本浪潮——中国经济如何做。

Next:选择一个行业从六个大势维度进行行业分析。

第二课:组织。组织决定战略,战略跟随组织。

第一个故事,空盒问题,引导我们思考组织目标、战略意图和组织结构的关系。

第二个故事,几家公司的对比,引导我们思考组织文化和组织类型及其发展阶段的关系。

第三个故事,一个洞察人性的制度设计,从微观层面引导我们思考领导素质中敏锐的规则意识和卓越的组织能力。

第四个故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回答了组织能力的重要性,组织,让个体弱小的智人种族战胜了比自己强壮的物种,也让血肉之躯的人类拥有了现代文明中的一切。

无论是组织建设还是其他,都必须秉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求全、不求高、不求雅。

第三课:产业。产业为本,企业家必须具备产业思维。

先生说,投行的分水岭是产业认识而非金融,如果做投行,前两年都要读产业而不是接触金融。十六字诀中也强调,“产业为本”。

第一个故事,剩男引发的产业效应,说明一个现象可以引发很多产业效应,做商业,需要有产业意识,需要拥有热爱生活、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心智,而且一定要接地气。

第二个故事,从网红产业说开去,说明要分析一个产业,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善用数据,并且要加深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培养产业感觉。

第三个故事,武钢养猪、鞍钢种土豆,说明企业的命运在更高一级的层面上,实际上是产业特点而非企业本身(内部管理、战略方向等)决定的。

第四课:战略。眼界与见识,志向与投入。

画中画和干将莫邪,课前秀的两个故事剥离表象,跳出繁杂的各种理论,直指战略本质。

战略是什么?战略不是运营效益,不是管理工具,而是企业方向的选择和竞争的取舍,是与企业愿景对应的策略,是企业运营活动的落地实现。

它是超越竞争的,扩大视野的,价值创新的。

第五课:资本。金融为器,产融互动、良性循环。

资本市场(市值)是国家基础设施,是企业竞争的制空权。

胡润百富榜、资本市场与企业成长阶段曲线、产业不止是生意,课前秀的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如何看待财富,如何看懂资本市场趋势,如何理解产业这个话题。生意可以富民,产业才能强国。

第六课:市值。选对市场、研判周期、做好自己、与“狼”共舞。

市值管理,既要管理经营利润(产业面),又要管理估值水平(资本面),而且还要管理它们二者之间的因果传导和互动关系(产融互动),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理论:市值= E(Earning,利润)╳ PE(市盈率)

微观:市值管理模型=价值塑造+价值描述+价值传播+价值实现。市值已经变成了现代公司的一种生存方式和价值实现形态。(内:做好自己、与狼共舞)

宏观:资本市场总是呈周期性波动,表现出显著的主题迁演和热点兴衰。要掌握对全球形势和资本市场的理解。(外:选对市场、研判周期)

发展和繁荣资本市场是发展经济之需,资本市场的发展在人类历史阶段中的作用将日益增加。

第七课:文化。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文化是一群不同的人一起把事做成,然后积累下的价值观和方法;文化是多数人影响少数人。

What:是实相、场域,而非投影。是集体的心流,是人类神性的汇集,是企业和员工的精神存在形态。核心要件:使命,愿景,价值观。

Why:是企业存在的原因!是不确定时代的不变,微利时代的弹性。

How:修炼领导力:仁义信。仁,敬天爱人;给员工心流:义,以人为本;真正的激励:信,承担责任。

退出画面看画:

个人:追求幸福?退出画面看画,超越而广阔的视角,找到幸福之上的追求。

企业:追求利润,市值?退出画面看画,超越而广阔的视角,找到利润、市值之上的追求。

当你去追求更难,更理想化的东西,幸福、利润、市值就会成为一种附加的东西。

凡夫为果,圣人为因。

稻盛和夫是否高不可攀?其实圣人就在身边。只不过很多人的理想主义是半吊子的理想主义:坚持理想没力量的原因,是因为不够纯粹。

第八课:营销。我相信,并先行于你。

成交(销)、影响力(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相生互动)。

“营”=影响力(站在产业链和生态圈角度建立营销战略)。

“销”=成交的一招鲜(产品是基础,渠道是范围,品牌是效率)+战略管理与流程优化。

“营”,让达成商业价值的产业资源拥有共同的信念和协同;“销”,有效率推动商业价值的变现。

修炼:内圣外王的征程。在“造梦”和“达成”中正循环。

第九课:创新。创新为魂,科技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业变革在即。

新零售:零售的本质就是经营客流,经营客流的本质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效率为王:零售效率升级=供给侧生态建设+需求侧生态建设。得供应链者得未来。

科技经济学: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奇点来临: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促进,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而“数据”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围绕数据的交换和确权,重构价值网络,再反过来映射到每个细分环节。

三位一体:从激励机制,到价值网络,到融合原子和比特的万物互联的三位一体的网络。

第十课:致良知。三度修炼,君子务本!
致良知,是要你真诚地站在地平线上,然后脚不离地地无限向上升华,把人拉成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这一课还没完成,我正在预习,只先说阳明。从侠客梦的小阳明开始,这是一部动人的成长小说。

王阳明“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正德丙寅,始归正于圣贤之学。”一个不务正业的狂妄青年。

从立志开始到龙场悟道,十几年来王阳明一直在这条线上苦苦摸索,在常人看来似乎是魔障了。如果没有悟道,或许真的是一种魔障。

王阳明命大,“运”却一直不佳,虽有大志但仕途坎坷——打击好名之心;被廷杖、入狱、贬官——锤炼荣辱耐性,直到真正面对生死的绝境,这一切,却都成为了王阳明悟道的机缘。

太多的道理在纸上“早就说过”,“古已有之”,从理论上看来,心学的道理似乎也并不神奇,但王阳明后来的实践,以及这个道理得来的过程,才是真正的“心学”。

“纸上”得来的一切在这个心学体系中是不算数的,因为能“学”过来的东西是衣裳,用心“证”出来的东西才是自家骨头上长的肉。

二、在这里,我收获了感悟。

1、宏大的气魄与缜密的体系,十六字诀的力量。

大课主题紧紧围绕着和君原生的十六字诀: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创新为魂,金融为器。总体的课程路径是从国势、组织,到产业、战略,到资本、市值,到文化、营销,到创新、致良知。总体的感觉是,在一个系统、宏大而灵活的框架下,视线被不断拉近拉远。

宏观中观微观,穿梭自如,不断切换视角,以全面而又细致的眼光,强大而迅速的执行,深刻洞察、开拓未来。既有恢弘的气度,又有落地的执行。

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力量。

更值得思考的,是先生的课程设计逻辑。

先生说,对企业战略来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商学课程亦是如此,学习具体课程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时常拉远视线,回顾温习,才能融会贯通。

而对立志成为企业家和投行家的同学们来说,唯有如此,先生的感悟与提炼才能真正融入你的血液、融入你和你关联的企业当中,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和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授人以渔的方法论。

综合几次大课,我认为最有效的是清晰的思维架构和历史发展的眼光。

十六字诀自不必说,它是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

比如国势中对增长阶段、世界格局的认识,三维四期矩阵。

比如组织课中企业成长的历史与逻辑路线。

比如产业课中17个产业思维与产业认识与产业分析模型Fla、SMART(超棒!)。

比如战略课中ECIRM模型和产融互动模型。

比如资本课中的资本市场与企业成长阶段曲线和体系(超有用!)。

比如市值课中的市值=E ╳ PE公式、市值管理模型、WMF模型

比如文化课中的系统思维、超越而非否定的思维方式、场域和自由度。

比如营销课中的成交(销)、影响力(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相生互动)。

比如创新课中的零售业创造价值基本模式、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三位一体网络。

更有ABCD学习模型和12345法则来指导我们如何炼成过硬的科班功底,正如先生所说,和君教的是方法论,而不是万象。重要的是方法论和洞察力,而不只是行业经验。

ABCD学习模型:知识体系、历史轨迹、重要学派、实际案例。

12345法则:1理2史3实4感觉5逻辑。

心归航,再启航

愿每日微小知识激发你的深刻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