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婷专栏】张婷:语文教学如何走向深度 ——以李华平老师《卖炭翁》教学为例

 春华秋实4570 2021-08-01
语文教学如何走向深度——

以李华平老师《卖炭翁》教学为例

张婷

图片

2021年5月7-8日,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重庆市第七中学校承办的“重庆市基于深度教学的初中语文教学研讨活动”虽然过去了一两个月,相信不管是在现场还是像我一样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观看回放的一线教师对于那些精彩的课堂和讲座都是记忆犹新。对于深度学习,或许我们有的一线教师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而有的教师可能还处于学习阶段,研讨活动的第一堂课是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华平老师执教的《卖炭翁》,这堂课现在回忆起来我都觉得颇有收获。我将从李老师的导入、主体和结尾三部分谈谈我的收获和感悟,也期待这样的优秀课例能够被更多的一线教师知晓,能够对我们的真实的教学有所助益。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寻常导入具匠心

李老师的导入环节比较简单,他抛却了诗意的语言文字,也没有所谓的多媒体辅助的音像视频导入,就是简单的课前交流,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得知学生很多没有做预习的情况下,急中生智,让学生利用课前的时间现场预习,为本堂课增加了真实性的同时也为教师的上课增加了挑战性,当学生不熟悉文本的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快速走进文本,融入课堂,这需要教师的语言魅力和引导,李老师做到了。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交流自己刚刚预习中发现的比较难懂的字词,全班交流。这样的交流不是流于形式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而是采用形式多样的交流形式,比如思考同桌容易忽略的文言字词,然后再去考同桌,最后学生再起来分享同桌对自己的考查是否是自己知识的盲区,在这样的考查过后,学生对文本就相对熟悉了,为后面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奠定了基础。

图片

二、深挖主体潜文本

在课堂的主体部分,教师先让学生复述故事,学生在前面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基本上能够很流畅地复述故事,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透视故事,对于卖炭翁这个人物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在透视故事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师巧妙地让学生通过再拟一个标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诗歌中心主旨的理解程度,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呈现《卖炭翁》这个故事的原型,让学生通过比较两个故事,真正理解白居易写《卖炭翁》的真实意图,从而再次理解卖炭翁的可怜,理解朝廷的不公和腐朽,理解诗歌的内涵。自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提出了何为“典型化”的概念,并让学生以举例的方式来理解典型化手法在《背影》、《桃花源记》等文本中的应用。

图片
三、总结收束拓能力

一般教师,可能在讲到《卖炭翁》的主旨的时候就止步了,因为不管从考试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理解的角度,学习一首诗歌学生只要通过朗读能够理解诗歌主旨,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但是李老师的课堂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考试的能力,更是在教给学生学习一类文本的能力。通过将《卖炭翁》和故事原型的比较,得出“典型化”的概念,将文本第一次推向了深度,接着教师让学生续写故事,想象卖炭翁的炭被掠夺之后,如何艰难地走向终南山,看似是一个简单的续写故事,其实这需要学生对诗歌的主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然后还要结合当时的背景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联想,只有这样的续写才是有意义的续写,这是第二次带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就在这样方法的总结和深度引领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学会了如何学习《卖炭翁》,更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一类诗歌,相信这一节课学生收获颇多,相信我们教师在学习之后也是颇有收获。

愿这样精彩的课堂真正能够促进我们对教学的反思和总结,真正促进语文教学走在正道上!

图片
图片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