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板浦笔记:《诗经》中的黄花菜

 昵称16177767 2021-08-02

   
夏日暑假,放假在家,因受到“烟花台风”和“新冠疫情”影响,我很少出门,一般窝在家中。蜗居家里,无非喝喝茶,看看电视,写写文章,读些书,修身养性。
俗话说,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我于一个有雨的深夜,躺在床上,拧开台灯,打开空调,捧一本《诗经》慢腾腾地闲读着,读着读着,发现《诗经·卫风·伯兮》篇有诗句曰: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反复,读了好几遍,甚觉有趣,且钟爱有加。
谖草是何物?一般人乍听,感觉是一头雾水。其实答案:简单,明了。说白了,就是萱草,又名金针菜、忘忧草,也就是我们餐桌上常食的黄花菜。
《博物志》又载:“”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巧事总是无独有偶的,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也诗曰:杜康能解闷,萱草能忘忧。
提到黄花菜,就必须说到历史人物华佗。相传,黄花菜与三国时代名医华佗有瓜葛。民间盛传华佗有六枚金针,能够起死回生,着实非同小可。有一次华佗正在江苏宿迁一带的瘟疫区抢救病人,曹操的头痛病复发,派人强行把华佗带走。华佗无奈,便把六枚金针抛向田野。第二天,华佗抛针处便长出了一片长叶草,草苔上开着金色的六瓣花朵。每瓣花就像华佗的金针一样,金光熠熠。得了瘟疫的病人采来熬汤饮,饮后痊愈。后来华佗被曹操所害,宿迁的百姓不胜悲痛,便广种长叶草,以示怀念,并易名为“金针菜”。

黄花菜雅得很,易入诗。“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皆真金”。夏季,选一个寻常日子,步行于乡间,可以看到田野一望无际,恣意生长的黄花菜,微风吹过,纤细的枝条迎风摇曳,置身其间,闻着花香,身心放松,如饮陈酿,不觉自醉。试想,能在炎炎夏日,惬意地领略黄花菜这生机勃勃的万种风情。
在中国的文化意象中,萱草成了一种思亲的象征。这不,孟郊在《游子诗》中深情地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门,不见萱草花。”
黄花菜吃法颇多,可以凉拌,可以配以鸡蛋制汤,无论哪一种说法,皆为美味。但我苏北老家板浦菜谱中,有一种传统的做法------黄花菜烧鸡肉。我今日把制作方法写出,以飨读者。过程比较繁琐,是个细工慢活儿,需要一定的耐心,先将黄花菜用水泡发,择洗干净。然后,将鸡宰杀,去毛,用清水洗净,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把锅烧热,加入葱、姜及各种调料,鸡肉烧至熟烂,倒进黄花菜,烧上一会,则大功告成。餐桌上,有了黄花菜烧鸡肉这款菜,当然,有好酒的人,再搭上几杯“浦街小酒”,乖乖,那滋味,绝对呱呱叫。(呱呱叫,老家板浦方言,意思十分好!)那一刻,神仙也不换。若有兴致,可即兴吟诗,品菜成章。岂不是风雅无边!

黄花菜烧鸡肉,老家人几乎无人不爱,实话实说,我也倾心得不得了。
我们苏北老家板浦人还有一习惯,那就是常拿黄花菜或调侃,或说事,批评迟到或久等的人,说等你来了,黄花菜都凉了。虽是一句调侃,但又不伤彼此面子。你说,老家板浦人智商高不高?
平常的一道菜,被老家板浦人说成了禅意。老家板浦人真牛!


作者简介:潘友国,土生土长连云港板浦人。喜欢写作、看书。偶尔发表一些小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