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脏用药(肝、脾、肺、肾、胆6种气虚)

 图书 馆员 2021-08-02
肝、脾、肺、肾、胆6种气虚,6种补气中成药,医护人员偷着用,建议收藏!
1、肝气虚——医护人员偷着用——柴胡舒肝散
2、心气虚——医护人员偷着用——养心生脉胶囊
3、脾气虚——医护人员偷着用——人参归脾丸
4、肺气虚——医护人员偷着用——玉屏风颗粒
5、肾气虚——医护人员偷着用——右归丸
6、胆气虚——医护人员偷着用——温胆汤

五脏用药

心之用药

   心主血,为神明之官。养血方有张仲景的炙甘草汤、柏子养心丸、天王实补心丹、归脾汤。症有心慌、胸闷、脉结代,病如现代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冠心病等。

   心阳虚

   方用人参(或党参,病重用高丽参)、黄芪、桂桂、炙甘草、茯苓、石菖蒲、远志、当归。手足不温用桂枝、炙甘草;重者可用附片。远志是通心神药,用生远志好,不要用炙远志。西药用远志酊排痰,这里体会到痰排不出来用点远志好,但要用生远志,不用炙远志,因肺喜润恶燥,但润过则聚痰。

心阴虚

  治宜养心阴,补心血。方用柏子仁、龙眼肉、鸡子黄、阿胶、西洋参(或太子参)、五味子、麦冬。养心血用柏子仁、阿胶、龙眼肉;健忘加酸枣仁、小麦、甘草;失眠加酸枣仁、夜交滕、花生苗;镇静心神、化痰用生龙齿;宁心安神、化痰利水用茯神(朱茯神少用)梦遗用金樱子、龙骨;盗汗用煅龙骨、牡蛎、黄芪、浮小麦;口干加麦冬;心火上炎用莲子心、生地黄加连召、黄连。

心血瘀阻

方用丹参、远志、生蒲黄、三七未、藏红花、炒五灵脂、当归、香附、川牛夕;胸闷甚加全瓜蒌、石菖蒲、郁金;治冠心病、胸闷、苔腻用昌蒲、郁金;大便干用瓜蒌、薤白,滋阴通大便,开胸阳;心悸加生龙齿、柏子仁、琥珀未;关节麻木者加牛膝、桑叶;纳差加白术、云茯苓;高血压、头晕加夏枯草、石决明。治冠心病若血压高禁用当归;血压低者可用当归。对冠心病一般医生喜欢用活血化瘀、记住对老的人(因冠心病老年人多一些)虽要通一通,但病因是血管硬化,化瘀的当中要养一下,柔一柔。

肝之用药

 肝为刚脏,将军之官,性喜条达,恶抑郁,故宜柔。肝郁有一般肝郁,有肝郁化火。郁宜达之。

 肝的治法,有疏肝、养肝、凉肝、暖肝、泄肝、舒肝、抑肝、柔肝,切肝。

(1)舒 肝

    对一般肝郁采用舒肝之法,不宜疏肝,以免太过之;肝郁较甚,才用疏肝之法。木宜条达,舒肝常用逍遥散,是调肝良方。方中柴胡疏肝。柴胡有北、南、红、软、银柴胡之分,银柴胡是退虚热,疏肝气则用红柴胡、北柴胡;方中薄荷辛凉疏散,量宜少,用1克,以助柴胡疏肝气以免化火,不使火炽;重点是当归、白芍养肝血、当归辛、苦、温、配白芍才能养肝血。此方妙在虽是治肝郁代表方,但未用一味行气药,因行气药多香燥,肝郁易化火,香燥药既助火又伤阴,故不用。若肝郁化火就要用丹桅逍遥散清气分、血分热了。

   对肝热患者要仔细观察小便,肝热重小便呈茶色,此时疏肝不宜用柴胡,因柴胡就升、降、没、沉、浮来看主升,虽柴胡劫阴不作定论,但柴胡至少不养阴,易导致肝经风热上炎,这时往往用白薇来和解表里。白薇对虚热能发表解散,如产后虚热所用玉竹汤中就有白薇;白薇治疗小便黄,既能利小便,又能退虚热,其性也不燥。若尿黄、手足心热,凡慢性肝病均有胸闷,不思饮食,而青蒿护,且可利胆,此即所谓不用柴胡而用清淡之品之意。

   对肝郁来说,苔薄白用当归;黄用丹参,因其性平凉且活血行血,还有解毒的作用。对肝炎病人,当归用之太过易呕吐。

   升肝舒郁汤(张锡纯的方)

  组成:生黄芪18克,当归9克,知母9克,柴胡5克,生乳香8克,生没药9克,川芎5克。

  功用:舒肝解郁,补气升陷。

  主治:阴挺、肝气郁结、子宫下垂、乳腺增生。

   歌决:  升肝舒郁用柴胡, 并用乳没肝气疏; 再加芪芎补肝气,  还有当归与知母。

  方解:肝主筋,肝脉络阴器,肝又为肾行气。阴挺自阴中挺出,形状类筋之所结。病之原因,为肝气郁而下陷无疑也。故方中黄芪与柴胡、川芎并用,补肝即以舒肝,而肝气之陷者可升。当归与乳香、没药并用,养肝即以调肝,而肝气之郁者可化,又恐黄芪性热与肝中所寄之,相火不宜,故又加知母之凉润者,以解其热也。

  白话自解,画蛇添足:我提这个问题大家思考;1,肝郁化火是什么意思?2,你见过风起火吗?3,大怒郁气伤肝,有那么严重吗?4,中风、高血压患者是不是肝火大,脾气大,性子急?

 ( 2)疏 肝

   疏肝用于证见胸闷不舒,胸胁胀满,脉弦涩者。疏肝常用青皮、香附、陈皮、川楝子,均为辛温或苦寒之品。疏肝止痛,用香附量大(其中有四制香附丸也有七制香附丸等,均为妇科要药)香附善于调经、味辛性温,疏肝力强,过用则伤肝,非养肝之品,其特点是兼能暖宫,如艾附暖宫丸治宫寒不孕。除痛经寒凝气滞用此或乌药外,一般较少用到该药,仅用橘叶即可。若嫌橘叶力不足,可用青皮(青皮力量较花青皮力量强),其性与橘类相似,如陈皮、香橼皮等;若化火则用川楝子;脘腹胀痛可选用佛手,因其性平淡。

   阴虚阳亢:症见头晕耳呜,面红易怒,舌红少苔,脉弦细,治宜育阴潜阳,方用龟甲、生牡蛎、阿胶、麦冬、生地、白芍;肝阳上扰,症见巅顶痛。

脾之用药

   脾喜燥恶湿,主运化,脾虚生湿。

   脾气虚:四君子汤重用白术、用焦白术,若苔白而不润,用生白术,生白术润,焦白术燥。若脾虚湿滞,胃脘不适,苔白稍厚,轻者加陈皮为异功散,重者苔白腻,胃脘胀闷,用六君子汤;若胃脘胀闷甚,胀痛不思食,用香砂六君子汤;这都是脾胃气虚,失于和降而引起湿聚,因程度不同而分别所用的代表方,可见中医治病到什么程度用什么药,不能太过也不能过少。若脾虚泄泻,一般用参苓白术散,治腹泻关键是重用茯苓15-100克,以及扁豆、白术等,用淡渗之品分消气。关于砂仁、白豆蔻的用法,一般化湿用白豆蔻,脾肾虚寒、五更泄用肉豆蔻,中焦虚寒(脾寒)用砂仁。

   脾阳虚:方用党参、白术、炙甘草、茯苓、干姜、砂仁、法半夏、陈皮、白豆蔻、草果、扁豆。脾肾虚寒、五更泄加肉豆蔻;有下坠感用枳壳少许。

   脾阴虚:能食而瘦,大便秘结,口干咽燥,舌质红,脉细。治宜养益脾阴,方用沙参、山药、甘草、芦根、黄精;重者加石斛、玉竹、沙参、甘草。甘草一定要用生的,因其能泻炎存阴,恐炙甘草滞;养阴一定要配山药,怕滞一定要配茯苓。

   脾虚食滞:方用山楂、神曲、麦芽、谷芽、鸡内金、莱菔子、川楝子、槟榔、广木香。

   寒湿困脾:方用霍香、佩兰、豆蔻、白术、陈皮、生薏苡仁。若脾虚气陷用补中益气汤,也是由四君子汤发展而来的,由异功散去淡渗利下之茯苓,加黄芪补气、柴胡主升、升麻升提清阳之气而成,升阳举陷,除升提药外,应重用补气药。若脾虚化源不足,引起心脾两虚,出现心慌、气短、失眠、纳呆、崩漏、治宜补心脾,用归脾汤。该方养心不离补血,健脾不离益气,全方大量壅滞药中加了一味广木香,理气行滞。这里不用陈皮而用广木香,因陈皮燥湿有伤阴血之嫌,而广木香 作用平和,又能理脾行气。总之,治脾要慎用滋腻药,因滋腻碍脾。

肺之用药

肺是华盖,清虚之脏、娇脏、不耐寒热,用药宜恰到好处,不能太过,其性喜润而恶燥。

1,外感咳嗽

   基本方:前胡    桔梗   杏仁    甘草 

   风寒咳嗽:基本方加紫苏叶、法半夏、橘红、白前。外感风寒,喜用辛燥之品,虽可治病,但会伤阴液,而以上药物都比较平和。咳而呕吐加生姜;若初起风寒咳嗽,荆芥用多了病人咳嗽可加剧,最好用紫苏叶,杏苏散是比较平缓之剂,用时效果好;痰多加法半夏、陈皮;对风寒重证,可酌情用麻黄或炙麻黄绒。在治疗风寒咳嗽时苏叶、荆芥、麻黄不能超过10克,生姜用3克即可,不宜过多,过多伤肺。

   风热咳嗽: 基本方加贝母、桑叶、牛蒡子;咳而作呕者加枇杷叶、法半夏;口干,舌欠润,开始加芦根清润流畅之品,日久则加沙参、麦冬;痰多加瓜蒌仁;风热咳嗽初期,宜用清发之品,但薄荷刺激性太强,又是芳香之品,宜少用,另用2克;不宜过于苦寒之品,因苦寒易化燥伤阴;也不宜过早加用炙枇杷叶、炙款冬花等,以免留邪。有人治风热咳嗽用贝母,我认为病初起用浙贝比较发,有清热解毒作用。最好用紫苏叶、白前、前胡合用效果好。

2,内伤咳嗽

   寒饮射肺:方用麻黄、桂枝、杏仁、紫菀、生姜、橘红、茯苓、法半夏、苏子、五味子。重者酌加细辛、干姜、白术;胸肋满闷、气逆甚者加旋覆花;喉如水鸡声加射干。

   风热雍肺:方用桑叶、川贝母、瓜蒌仁、马兜玲、冬瓜仁、桔梗、白茅根、枇杷叶、生薏苡仁、杏仁、莱菔子、枳壳。重者酌加金银花、连翘、黄芩。

3,哮喘

   喘有寒喘、热喘,及肾不纳气、肺气不降所致者。初喘常用麻黄、杏仁、苏子等,但麻黄对久喘不利,并伤肺阴;喘证初发或老病新发属痰饮,用小青龙汤;肺热用麻杏石甘汤;长期久喘,肾不纳气,用杏仁、苏子、沉香、胡桃肉、五味子、白果、并加养肾之品,不用麻黄、因麻黄对久喘不利,并伤肺阴;肾阳不足加蛤蚧等升阳之品;肺气不降用三子养亲汤;胸闷气喘加全瓜蒌、杏仁、贝母、苏子、苏梗。

4,痰

   寒痰用二陈汤加旋覆花,热痰加海蛤粉,同时要注意培土,偏凉加茯苓、白术、偏热加山药、茯苓。对肺结核,肺阴伤或阴水不足,仿清燥救肺汤,用南北沙参、山药、炙百部、川贝母;如有盗汗加地骨皮、百合;舌红,苔欠润,痰中带血,加阿胶珠、黑芝麻、冬虫夏草;出血多加白茅根 、旱莲草、藉节(白及,太滋腻,用时易滞,且伤肺气,不宜多用)。在药中还要加行气药,但络血不能用桔梗,因桔梗升提肺气,虽可排脓提痰,但对出血不利,胸闷时才可用之。

咳喘病位主要在肺、脾、肾,咳嗽不止于肺,也不离于肺,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咳不喘。  

天王补心丹组方用药的规律摘要:探讨古代名方天王补心丹的组方规律及深刻内涵,结合历代著名医家方论,研究该方的组方规律,发掘其蕴藏的丰富理论内涵,以期对临床组方用药及更好地运用此方有所启示。

天王补心丹是一首临床运用广泛的方剂,它来源于《摄生总要·摄生秘制卷一》,其功能在于滋阴清热、补心安神,作此方者借口日在梦中天王授以此方,用来说明该方的神奇疗效,虽然不足为信,但本方所体现的组方用药及精巧配伍与构思,对后世临床具有较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本文,笔者就此结合历代有关名家方论作一评析,以弘扬歧黄之道。

  1 组方精巧

天王补心丹是由14味中药组成,具体是人参、丹参、玄参、白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身、天门冬、麦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辰砂。其功效为补心、安神、滋阴、清热。临床常用于治疗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神疲乏力、梦遗健忘、大便干燥、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血亏少所致的各种病症。本方以生地和玄参为主药,其中生地滋阴凉血,补肾水以清心火,玄参滋阴生津,以使心神不为虚火所扰,二药同用作为主药,补水以制火,使肾水上升而心火不亢,心火下降使肾水不寒,取水火既济之意。此方中辅药有当归、丹参、人参、茯苓、柏子仁和远志6味中药,其中当归补血活血,丹参可清血中郁热而除烦,二者相伍补血养心除烦;人参生津益气而安神,茯苓健脾宁心,远志安神,柏子仁补心益脾,共同发挥益气健脾、宁心安神之功。方中五味子、酸枣仁、天门冬、麦门冬共为佐药,其中天门冬、麦门冬可清虚火上浮,五味子、酸枣仁可收敛耗散之心气,使心神自宁。使用桔梗作为使药,以使药效达于心而缓下于肾。由上可知,本方在组成上紧紧抓住心肾之阴不足,阴血亏少,心神失养这一主要病机,根据中医水火既济的五行脏象理论,精选中药巧妙配伍,从而组成科学方剂,堪称方中精品。

  2 历代方论精辟

医家吴昆在《医方考》中日:“心者,神明之脏,过于忧愁思虑,久久则成心劳。心劳则神明伤矣,故忽忽喜忘,心主血,血濡则大便润,血燥故大便难;或时溏利者,心火不足以生脾土也;口内生疮者,心虚而火内灼也。人参养心气,当归养心血,天门冬、麦门冬所以益心津,生地、丹参、玄参所以解心热,柏仁、远志所以养心神,五味、枣仁所以收心液,茯苓能补虚,桔梗能利膈。诸药专于补心,劳心之人宜常服也”。以上方论从心劳和心主血的角度,论述了组方的理论依据,分析了药物功效与病机联系,且从解心热、养心神方面分析了用药依据。

名医李中梓在《摄生剖秘》中评析此方时指出:“心者,神明之宫也。忧愁思虑则伤心,神明受伤则主不明而十二宫危,故健忘、怔忡。心主血,血燥则津枯,故大便不利,舌为心之外候,心火上炎,故口舌生疮。是凡以生地为君者,取其下入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况地黄为血分要药,又能人手少阴也。枣仁、远志、柏仁,养心神者也;当归、丹参、玄参、生心血者也。二冬助其津液,五味收其耗散,参、苓补其气虚。”以上方论重点从心血亏损、阴虚火旺、心火上炎、火扰神明的角度论述了主证病机,分析了该方在用药上不仅体现了滋阴降火、养血安神之功,还反映了津血同源的中医理论的内涵。

名医徐大椿在《医略六书·杂病征治》中对此方亦有较好分析,指出:“血虚挟热,虚热生风而心神失养,故怔忡、惊悸不己。生地、玄参壮水制火,枣仁、柏仁养心安神,人参助心气,当归养心血,天冬、麦冬清心润燥,茯神、远志渗湿交心,丹参理心血,五味收心阴,少佐桔梗载药上行,俾诸药人心。若心火太旺,加黄连以直折之。此是心虚挟热惊悸、怔忡之良方。炼蜜为丸,朱砂为衣,使心火降心神宁,则虚风自熄,而心悸诸证无不痊矣。”以上方论不仅从滋阴生津、壮水制火的理论探析了本方的组成,还提出了“丹参理心血”的论点,由此可以看出在治疗心系病、心律失神等诸证中,“理心血”亦为临床治疗大法之一,笔者认为此点对临床有一定启发和指导意义。

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更有一段深刻精彩的论述。不仅体现了医家水平,更具有一定独到见解,指出:夫心为离火,中含真水,凡俑读吟咏,思虑过度,伤其离中之阴者,则必以真水相济之。故以生地、玄参壮肾水,二冬以滋水之上源,当归、丹参虽能人心补血,毕竟是行走之品,必得人参之大力驾驭其间,方有阳生阴长之妙。茯苓、远志泄心热而宁心神,去痰化湿、清官除道,使补药得力。但思考过度,则心气为之郁结,故以柏子仁之芳香润泽人心者,以舒其神,畅其膈。枣仁、五味收其耗散之气,桔梗引诸药上行而人心。衣以朱砂,取其重以镇虚逆,寒以降浮阳,且其色赤属离,内含阴汞,与人心同气相求,同类相从之物也。以上从阴阳互根的角度分析了天王补心丹的组方用药特色。

医家柯琴在《古今名医方论>中论述此方时指出:“心者主火,而所以主者神也。神衰则火为患,故补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补心丹用生地黄为君者,取其下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此非补心之阳,补心之神耳,凡果核之有仁,犹心之有神也。清气无如柏子仁,补血无如酸枣仁,其神存耳。参、芩之甘以补心气,五味之酸以收心气,二冬之寒以清气分之火,心气和而神自归矣;当归之甘以生心血j玄参之咸以补心血,丹参之寒以清血中之火,心血足而神自藏矣;更假桔梗伴舟,远志为向导,和诸药人心而安神明,以此养生则寿,……”。”以上方论结合药物功效分别从养心血、敛心气、伏心火、养心液的角度探讨了天王补心丹的精巧组方及方义。

综上所述,天王补心丹作为中医经典名方之一,多次为历代医家推崇和讲评,在临床亦广泛应用,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它、分析探讨其组方规律,研究其蕴涵的中医组方内涵,对临床组方用药必将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同名方约有9首,现选《校注妇人良方》卷六方。组成:人参(去芦)、玄参、丹参、茯苓、远志、桔梗各五钱,生地黄四两,当归(酒浸)、五味、天门冬、麦门冬(去心)、柏子仁、酸枣仁(炒)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每服二三十丸,临卧竹叶煎汤送下。

方剂组成

  组成:酸枣仁12 柏子仁10 当归10 天冬9 麦冬10 生地15 人参10 丹参9 玄参 10 云苓12 五味子8 远志肉9 桔梗8  歌诀:归地二冬酸柏远,三参苓桔味为丸  歌诀:  天王补心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功能主治

  【功用】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鉴别

   (1)取该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石细胞斜方形或多角形,一端稍尖,壁较厚,纹孔稀疏。石细胞黄棕色或无色,类长方形、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约至94μm。石细胞长方形或长条形,直径50~110μm,纹孔极细密。种皮表皮石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较厚,孔沟细密,胞腔含暗棕色物。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24~50μm,直径约3μm。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壁薄。联结乳管直径14~25μ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油细胞圆形,含黄色或黄棕色油状物。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内种皮细胞棕黄色,表面观长方形或类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不规则细小颗粒暗棕红色,有光泽,边缘暗黑色。(2)取该品1g(或大蜜丸半丸),捣碎,平铺于坩埚中,上盖一长柄漏斗,徐徐加热,至粉末微焦时停止加热,放冷,取下漏斗,用水5ml冲洗内壁,洗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淡蓝绿色荧光。  (3)取该品1g(或大蜜丸半丸),用水淘洗,得少量朱红色沉淀,取出,用盐酸湿润,在光洁铜片上轻轻摩擦,铜片表面即显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后,银白色即消失。  (4)取该品水蜜丸18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27g,剪碎。分别加水100ml,超声处理30分钟,用盐酸调节PH值至2,滤过,滤液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每次60ml,合并乙醚液,挥去乙醚,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原儿茶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甲酸(8:1:0.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再置碘蒸气中显色,显相同的褐色斑点。

方解

  本方证是由阴亏血少,心肾之阴不足所致。虚烦少寐,心悸神疲,皆由阴虚血少,阴虚阳亢而生。梦遗健忘,是由心动则神摇于上,精遗于下。血燥津枯,故大便不利,舌为心之外候,心火上炎,故口舌生疮。本方重用生地,一滋肾水以补阴,水盛则能制火,一入血分以养血,血不燥则津自润,是为主药。玄参、天冬、麦冬有甘寒滋润以清虚火之效,丹参、当归用作补血、养血之助。以上皆为滋阴、补血而设。方中人参、茯苓益气宁心,酸枣仁、五味子酸以收敛心气而安心神,柏子仁、远志、朱砂养心安神。以上皆为补心气,宁心安神而设。两相配伍,一补阴血不足之本,一治虚烦少寐之标,标本并图,阴血不虚,则所生诸症,乃可自愈。方中桔便,一般为载药上行。

临床应用

  天王补心丹是常用中成药。其方剂来源于元朝的《世医得效方》一书。此方由生地、人参、元参、天冬、麦冬 、丹参、当归、党参 、茯苓、石菖蒲、远志、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朱砂及桔梗共16味中药组成。  天王补心丹具有补心安神、滋阴清热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心肾不足、阴亏血少所致的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或口舌生疮等病症。近年来,经临床实验与研究证实,本方还有许多新用途。  1 .可用于治疗阳痿  阳痿又称“阴痿”,“阴器不用”,是男性性功能障碍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用天王补心丹治疗阳痿的服药方法是:每次服2丸(18克),早晚各服1次,用温开水送下。20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失后停药。经临床观察 ,用药1-3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为96.6%。  2.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及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神经性皮炎及老年性皮肤瘙痒症都是有皮肤瘙痒感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疾病。因皮肤瘙痒会使患者搔抓皮肤,使皮肤出现抓痕、血痂、苔藓化、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等继发性皮肤损害。用天王补心丹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服药方法是 :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经临床观察,连续服药10-15天后的总有效率可达96.4%。用天王补心丹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服药方法是: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用温开水送服。3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失后停药。经临床观察用药1-4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为100%。  3.可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  用天王补心丹治疗顽固性咳嗽的服药方法是 :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用温开水送服。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后病症即可好转或痊愈。本方适用于阴虚火旺型咳嗽。而阴寒内盛型咳嗽者应禁用。  4.可用于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  用天王补心丹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服药方法是: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用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后病情即可好转或痊愈。  5. 可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症  用天王补心丹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服药方法是 :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后病情即可好转或痊愈。

现代应用

  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及复发性口腔炎、荨麻疹等属上述证候者。

新用法

   天王补心丹是一种常用的著名中成药,传统应用于心肾不足、阴血亏少所致的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等。近年来发现,天王补心丹经中医辨证后使用,对下列几种疾病也有较好疗效。1.高血压病方法是口服天王补心丹,每次1丸,每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其治疗机理是配方中丹参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的作用,麦冬能提高机体耐氧能力,玄参的降压作用较为明显,丹参、当归亦有一定降压效能,故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效。  2.冠心病方法是口服天王补心丹合剂,每次15毫升,每日2次。经用药15~20天后,心慌、气短、胸闷等自觉症状消失,心电图显著改善。实验证明,该方对由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实验性心肌梗塞具有满意的对抗作用,不仅能防止由药物所致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和心肌损害,而且对缺血性心肌的生化代谢也有良好的影响。说明补心丹“补心气、养心血”的作用确有其特定的药理学依据。  3.阳痿内服天王补心丹,每次2丸,早、晚各服1次,20天为1个疗程。经用药1~3个疗程可获良效。

补脾益气

  由于本药方中加有成分甘草,使其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甘草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属于补益药(亦称补虚药)中的补气药。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百合清脑静神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该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该品调和诸药。  甘草性味甘,平。人心、肺、脾、胃经。该品生者(生甘草、粉甘草)入药,能泻火解毒、润肺祛痰止咳,用于治疗咽喉肿痛,以及药物、食物中毒,咳嗽哮喘等症;炙后入药,能益气补中、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用于治疗心气不足、心悸怔忡、脉结代、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以及腹中痉挛急疼痛等症。甘草的药性缓和,可升、可降,可以与补药、泻药、寒药、温药、凉药等各类药物配合使用,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别录》记载:“温中下气,伤脏咳嗽,温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日华子本草》记载:“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滋阴养血

  天王补心丹成分当归,其别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当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早有报道。日本学者报道日本太和当归(An-gelicaacutilobaKitagalia)挥发油有镇静、催眠、镇痛、麻醉等作用。  考证  1.陶弘景: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四川北部当归,多根枝而细。历阳所出,色白而气味薄,不相似,呼为草当归,阙少时乃用之。  2.《唐本草》:当归苗有二种,于内一种似大叶芎穷,一种似细叶芎穷,惟茎叶卑下于芎穷也。今出当州、宕州、翼州、松州,宕州最胜,细叶者名蚕头当归,大叶者名马尾当归,今用多是马尾当归,蚕头者不如,此不复用,陶称历阳者是蚕头当归也。  3.《纲目》:当归,今陕、蜀、秦州、汶州诸处,人多栽莳为货,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他处。  各家论述  1.《注解伤寒论》:脉者血之府,诸血皆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故张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  2.《主治秘诀》云:当归,其用有三:心经本药一也,和血二也,治诸病夜甚三也。治上、治外,须以酒浸,可以溃坚,凡血受病须用之。眼痛不可忍者,以黄连、当归根酒浸煎服。又云: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  3.李杲:当归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4.《汤液本草》: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参、芪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当知。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木,故以血药主之。  5.《韩氏医通》:当归主血分之病,川产力刚可攻,秦产力柔宜补。凡用本病宜酒制,而痰独以姜汁浸透,导血归源之理,熟地黄亦然。血虚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配以生地黄、姜黄、条芩,不绝生化之源;血积配以大黄,妇人形肥,血化为痰,二味姜浸,佐以利水药。要之,血药不容舍当归,故古方四物汤以为君,芍药为臣,地黄分生熟为佐,川芎为使,可谓典要云。  6.《本草汇编》:当归治头痛,酒煮服,取其清浮而上也。治心痛,酒调末服,取其浊而半沉半浮也。治小便出血,用酒煎服,取其沉入下极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王海藏言,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气,按当归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也,况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用血药补阴,则血和而气降矣。  7.《本草汇言》:诸病夜甚者,血病也,宜用之,诸病虚冷者,阳无所附也,宜用之。温疟寒热,不在皮肤外肌肉内,而洗在 皮肤中,观夫皮肤之中,营气之所会也,温疟延久,营气中虚,寒热交争,汗出洗洗,用血药养营,则营和而与卫调矣,营卫和调,何温疟之不可止乎。  8.《本草正》: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 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若血滞而为痢者,正所当用,其要在动、滑两字;若妇人经期血滞,临产催生,及产后儿枕作痛,具当以此为君。  9.《本草正义》:归身主守,补固有功,归尾主通,逐瘀自验,而归头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带等之阴随阳陷者,升之固宜,若吐血衄血之气火升浮者,助以温升,岂不为虎添翼?是止血二字之所当因症而施,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误谓其无所不可也。且凡失血之症,气火冲激,扰动血络,而循行不守故道者,实居多数,当归之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

药理作用

 。实验提示,本方加味适宜治疗心绞痛、心肌梗塞伴有心脏泵和电衰竭者,尤其适宜治疗“梗塞前综合征”。

各家论述

  1.《医方考》:人参养心气,当归养心血,天、麦门冬所以益心津,生地、丹、玄所以解心热,柏子仁、远志所以养心神,五味、枣仁所以收心液,茯苓能补虚,桔梗能利膈,诸药专于补心,劳心之人宜常服也。  2.《摄生秘剖》:是九以生地为君者,取其下入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况地黄为血分要药,又能入手少阴也。枣仁、远志、柏仁,养心神者也;当归、丹参、玄参生心血者也;二冬助其津液;五味收其耗散;参、苓补其气虚;以桔梗为使者,欲载药入心,不使之速下也。  3.《古今名医方论》引柯琴:心者主火,而所以主者神也。神衰则火为患,故补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补心丹用生地黄为君者,取其下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此非补心之阳,补心之神耳;凡果核之有仁,犹心之有神也,清气分无如柏子仁,补血无如酸枣仁,其神存耳;参、苓之甘以补心气,五味酸以收心气,二冬之寒以清气分之火,心气和而神自归矣;当归之甘以生心血,玄参之咸以补心血,丹参之寒以清血中之火,心血足而神自藏矣;更假桔梗为舟楫,远志为向导,和诸药入心而安神明。以此养心则寿,何有健忘,怔忡,津液干涸,舌上生疮,大便不利之虞哉!  4.《医方集解》:此手少阴药也。生地、玄参北方之药,补水所以制火,取其既济之义也;丹参、当归所以生心血,血生于气;人参、茯苓所以益心气,人参合麦冬、五味又为生脉散,盖心主脉,肺为心之华盖而朝百脉,百脉皆朝于肺,补肺生脉,脉即血也,所以便天气下降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万物乃生;天冬苦入心而寒泻火,与麦冬同为滋水润燥之剂;远志、枣仁、柏仁所以养心神,而枣仁、五味酸以收之,又以敛心气之耗散也;桔梗清肺利膈,取其载药上浮而归于心,故以为使;朱砂色赤入心,寒泻热而重宁神。  5.《古方选注》:补心者,补心之用也。心藏神,而神之所用者,魂、魄、意、智、精与志也。补其用而心能任物矣。《本神篇》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当归、柏子仁、丹参流动之药,以悦其魂;心之所忆谓之意,人参、茯神调中之药,以存其意;因思虑而处物谓之智,以枣仁静招乎动而益其智;并精出入者谓之魄,以天冬、麦冬、五味子宁静之药而安其魄;生之来谓之精,以生地、元参填下之药定其精;意之所存谓之志,以远志、桔梗动生于静而通其志。若是,则神之阳动而生魂,魂之生而为意,意交于外而智生焉;神之阴静而生魄,魄之生而为精,精定于中而志生焉,神之为用不穷矣,故曰补心。  加减法:  1.若心悸不安,不能入眠者可加入龙眼肉10 夜交藤12  2.遗精滑泄者,可加入芡实12 金樱子10 覆盆子10  3.心火较盛者,可加栀子10 灯芯草3  4.心悸较甚,再加入磁石20 龙齿15  类别:安神类  ◎方 名:天王补心丹(补养之剂)  总 结:补心  编 号:012  组 成:桔梗、天冬、麦冬、人参、茯苓、生地、元参、枣仁、五味、远志、柏仁、丹  参、当归、蜜、朱砂  主 治:  1.治思虑过度,心血不足,怔忡健忘。心口多汗。  2.大便秘或溏,口舌生疮等证。  归 经:手少阴药  方 义:生地、元参,北方之药,补水所以制火,取既济之义也。  丹参、当归,所以生心血。  血生于气,人参、茯苓所以益心气。  人参合麦冬、五味,又为生脉散。  盖心主脉,肺为心之华盖而朝百脉,补肺生脉,所以使天气下降也。  天冬,苦入心而寒泻火,与麦冬同为滋水润燥之剂。  远志﹑枣仁﹑柏仁所以养心神。  而枣仁、五味,酸以收之,又以敛心气之耗散也。  桔梗,清肺利膈取其载药上浮而归于心,故以为使。  朱砂,色赤入心,寒泻热而重宁神。  读书之人,所当常服。  又附方:一方有石菖蒲四钱,无五味子。  一方有甘草。  煎服法:蜜丸,弹子大,朱砂为衣。临卧灯心汤下一丸,或噙含化。  天王补心丹  【来源】《万病回春》卷四。  【组成】人参15克 五味子 当归(酒洗)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柏子仁 酸枣仁(炒) 玄参 白茯神(去皮) 丹参 桔梗(去芦) 远志(去心)各15克 黄连(去毛,酒炒)60克 生地黄(酒洗)120克 石菖蒲30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30丸,临卧时用灯心、竹叶煎汤送下。  【功用】滋阴泻火,养心安神。  【主治】阴虚火旺,心神失养,惊悸怔忡,健忘失眠,咽喉干燥,夜梦遗精。

天王补心丹方论

  明·吴 昆:心者,神明之脏,过于忧愁思虑,久久则成心劳。心劳则神明伤矣,故忽忽①喜忘;心主血,血濡则大便润,血燥故大便难;或时溏利者,心火不足以生脾土也;口内生疮者,心虚而火内灼也。人参养心气,当归养心血,天、麦门冬所以益心津,生地、丹、玄所以解心热,柏仁、远志所以养心神,五味、枣仁所以收心液,茯苓能补虚,桔梗能利膈。诸药专于补心,劳心之人宜常服也。(《医方考》)  明·李中梓:心者,神明之宫也。忧愁思虑则伤心,神明受伤则主不明而十二官危,故健忘、怔忡。心主血,血燥则津枯,故大便不利;舌为心之外候,心火炎上,故口舌生疮。是凡以生地为君者,取其下入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况地黄为血分要药,又能入手少阴也。枣仁、远志、柏仁,养心神者也;当归、丹参、元参,生心血者也。二冬助其津液,五味收其耗散,参、苓补其气虚。以桔梗为使者,欲载诸药入心,不使之速下也。(录自《摄生秘剖》) 清·柯 琴:心者主火,而所以主者神也。神衰则火为患,故补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补心丹用生地黄为君者;取其下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此非补心之阳,补心之神耳,凡果核之有仁,犹心之有神也。清气无如柏子仁,补血无如酸枣仁,其神存耳。参、苓之甘以补心气,五味之酸以收心气,二冬之寒以清气分之火,心气和而神自归矣;当归之甘以生心血,玄参之咸以补心血,丹参之寒以清血中之火,心血足而自藏矣;更假桔梗为舟楫,远志为向导,和诸药入心而安神明。以此养生则寿,何有健忘、怔忡、津液干涸、舌上生疮、大便不利之虞哉?(录自《古今名医方论》)  清·汪 昂:此手少阴药也。生地、元参,北方之药,补水所以制火,取既济之义也。丹参、当归,所以生心血。血生于气,人参、茯苓所以益心气。人参合麦冬、五味,又为生脉散,益心主脉,肺为心之华盖而朝百脉,补肺生脉,所以使天气下降也。天冬苦入心而寒泻火,与麦冬同为滋水润燥之剂。远志、枣仁、柏仁,所以养心神,而枣仁、五味酸以收之,又以敛心气之耗散也。桔梗清肺利膈,取其载药上浮而归于心,故以为使。朱砂色赤入心,寒泻热而重宁神。读书之人,所当常服。(《医方集解》)  清·王子接:补心者,补心之用也。心藏神,而神之所用者,魂、魄、意、智、精与志也,补其用而心能任物矣。《本神篇》曰:随神往来者为之魂,当归、柏子仁、丹参流动之药,以悦其魂;心之所忆谓之意,人参、茯神调中之药,以存其意;因思虑而处物谓之智,以枣仁静招乎动而益其智;并精出入者为之魄,以天冬、麦冬、五味子宁静之药面安其魄;生之来谓之精,以生地、元参填下之药定其精;意之所存谓之志,以远志、桔梗动生于静而通其志。若是,则神之阳动而生魂,魂之生而为意,意交于外而智生焉;神之阴静而生魄,魄之生而为精,精定于中而志生焉,神之为不穷矣,故曰补心。(《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徐大椿:血虚挟热,虚热生风而心神失养,故怔忡、惊悸不已。生地、元参壮水制火,枣仁、柏仁养心安神,人参助心气,当归养心血,天冬、麦冬清心润燥,茯神、远志渗湿交心,丹参理心血,五味收心阴,少佐桔梗载药上行,俾诸药入心。若心火太旺,加黄连以直折之。此是心虚挟热惊悸、怔忡之 方。炼蜜为丸,朱砂为衣,使火降神宁,则虚风自熄,而心悸诸证无不痊矣。(《医略六书·杂病证治》)  清·陈念祖:小篆②心字篆文,只是一倒火耳。火不欲炎上,故以生地黄补水,使水上交于心;以元参、丹参、二冬泻火,使火下交于肾;又佐参、茯以和心气,当归以生心血,二仁以安心神,远志以宣其滞,五味以收其散;更假桔梗之浮为向导。心得所养,而何有健忘、怔忡、津液干枯、舌疮、秘结之苦哉?(《时方歌括》)  清·张秉成:夫心为离火,中含真水,凡诵读吟咏,思虑过度,伤其离中之阴者,则必以真水相济之。故以生地、元参壮肾水,二冬以滋水之上源,当归、丹参虽能入心补血,毕竟是行走之品,必得人参之大力驾驭其间,方有阳生阴长之妙。茯苓、远志泄心热而宁心神,去痰化湿,清宫除道,使补药得力。但思虑过度,则心气为之郁结,故以柏子仁之芳香润泽入心者,以舒其神,畅其膈。枣仁、五味收其耗散之气,桔梗引诸药上行而入心。衣以朱砂,取其重以镇虚逆,寒以降浮阳,且其色赤属离,内含阴汞,与人心同气相求,同类相从之物也。(《成方便读》)  【注释】  ①忽忽:心中空虚恍惚。  ②小篆(zhuan撰):汉字的一种书体。《法书考》:“小篆者,秦相李斯的所作也,增损大篆籀文谓之小篆,亦曰秦篆。”  问答;  1.肾阳虚、气血不足的女人能用天王补心丹吗?  天王补心丹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功用。临床用于阴亏血少,心肾之阴不足所致虚烦少寐,心悸神疲,梦遗健忘,大便干结,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者。  方中重用生地滋肾水以补阴,使水胜能制火;入血分以养血,血不燥则津自润,是为主药。玄参、天门冬、麦门冬甘寒滋润以清虚火;丹参、当归用作补血、养血之助,实为滋阴补血而设。  "肾阳虚、气血不足"可以用成药桂附地黄丸和健脾丸同用。非是不补血,而是通过健脾丸调养脾胃的功能,使脾胃熟腐水谷的功能恢复,气血自复。  肾气丸,是补肾阳的,还有就是用十全大补丸或用八珍汤,都是补气血的。

用药禁忌

  方内天、麦门冬、玄参、生地虽能降火,生血化痰,然其性沉寒,损伤脾胃,克伐生气,若人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者,不宜用;忌胡荽、大蒜、萝卜,鱼腥、烧酒。  【名医方论】  天王补心丹出自《摄生总要》:“心者神明之官也。忧愁思虑则伤心,神明受伤则主不明而十二官危 ,故健忘怔忡;心主血,血燥则津枯,故大便不利;舌为之外候,心火上炎,故口舌生疮。是丸以生地为君,取其下入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况地黄为血分要药 ,一能入手少阴也。枣仁、远志、柏子仁养心神也;当归、丹参、玄参、生心血也;二冬助其津液;五味收其耗散;参苓补其气虚,以桔梗为使者,欲载诸药入心,不使之速下也。”又《名医方论》柯运伯:“心者主火,而所以主神也,神衰则火为患,故补心者,必清其火,而安其神。补心丹用生地为君,取其下足少阴以滋肾水主,水盛可以伏火,此非补心之阳,补心之神耳!……清气如无柏子仁,补血如无酸枣仁,其神存耳;参苓之甘以补心气,五味子之酸以收心气,二冬之寒以清气分之火,心气和而神自归矣;当归之甘以生心血,玄参之咸以补心血,丹参之寒以清血中之火,心血足而神自藏矣。更能假桔梗为舟楫,远志为向导,和诸药入心而安神明。”从临床应用上看,如果是轻度患者,可适当服用 天王补心丹进行控制,由于此方中重镇药朱砂用量较大,常服容易损伤脾胃功能,所以不可久服。对于服用西药控制睡眠的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服用西药以免产生依赖性,让病情进一步恶化。

天王补心丸与柏子养心丸有什么区别?

药物组成

天王补心丸:

地黄、玄参、天冬、麦冬、丹参、当归、党参、茯苓、石菖蒲、远志、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朱砂、桔梗、甘草。

柏子养心丸:

黄芪、党参、当归、川芎、柏子仁、 酸枣仁、五味子、朱砂、远志、茯苓、半夏曲、肉桂、甘草。

处方解析

天王补心丸:

本品为心肾失调、心火上炎之心悸失眠而设。

  • 重用地黄、玄参、天冬、麦冬,滋阴凉血,补肾养心、清热安神,为主药;

  • 丹参、当归清心除烦,补血养心,使心血足、心火降而安神;

  • 党参、 茯苓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

  • 石菖蒲、 远志安神定志,调养心肾;

  • 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以养血安神,收敛心气,以防耗散,使心血足心气平则神自宁。

  • 朱砂镇惊安神,桔梗载药上浮以入心经,甘草调和药性。

柏子养心丸:

本品为心气虚弱、心血不足所致失眠而设。

  • 以黄芪、党参、当归、 川芎益心气养心血为主药。

  • 以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朱砂、远志安神定志为辅药。

  • 茯苓、半夏曲健脾和胃,肉桂鼓舞气血运行,为佐药。

  •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用药鉴别

天王补心丸:

为滋阴养血,养心安神之剂。

适用于心肾不足、阴亏血少、虚火上炎、心失所养而致的心悸、失眠。

临床以兼见心烦、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质红、脉细数为辨证选药要点。

柏子养心丸:

为补气养血,安神定志之剂。

适用于心气虚弱,心血不足之心悸、失眠。

临床以兼见精神倦怠、气短、多汗、舌质淡、脉细弱为辨证选药要点。

敲黑板,划重点!

天王补心丸药性偏凉,重在滋阴降火,补养心肾而安神。

柏子养心丸药性偏温,重在补气养血而宁心安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