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尚参透“色即是空”后,在墙上写妙诗,苏轼王安石各回首更牛的

 大极禅宗师 2021-08-02

禅诗,大概是诗坛最有意思的存在之一。

一般意义上的禅诗,往往是内容上劝人看破红尘、文字上极为空灵的作品。并不是所有禅诗都是诗僧写的,正如王维不是僧人,但他的很多山水诗都算是禅诗,只因写得够有禅意。除了这类作品外,还有一种名为“悟道诗”的禅诗,也很有深度。

和尚参透“色即是空”后,在墙上写妙诗,苏轼王安石各回首更牛的

随便举一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它们有多有意思。北宋僧人白云守端,一直以来都不理解“色即是空”的道理,师父便让他闭门苦思。他想了多日后仍不解其意,直到有一天夜里看到一只苍蝇冲向纸窗。很显然它是看到窗户外有光亮,以为那里能出去。苍蝇连续撞窗多次,最后急得四处乱飞,无意中找到大门,顺利飞出。

这件事让守端参透“色即是空”,于是写下这样一首“悟道诗”:

蝇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和尚参透“色即是空”后,在墙上写妙诗,苏轼王安石各回首更牛的

此诗中的“色”跟男女之事无关,指的是一切有形质、能感触到的东西,也有人干脆把它理解为凡尘中的一切俗事。苍蝇看见的光亮即为“色”,它苦苦追寻才发现自己是被“色”蒙蔽了双眼。

这样的“悟道诗”,若非有一定的领悟力,是很难写出来的。因此,它们也是一般文人很难写得了的。除了守端这首外,本期笔者要给大家介绍另一首有趣的禅诗。此诗被民间称为“酒色财气题壁诗”,作者为北宋著名诗僧佛印。

和尚参透“色即是空”后,在墙上写妙诗,苏轼王安石各回首更牛的

了解苏轼的朋友都知道,佛印是东坡的至交好友,在北宋是非常出名的。黄庭坚、秦观、王安石等人,都与他多有唱和之作。此人和普通僧人的个性很不一样:一来,佛印重情重义,苏轼被贬后很多人都避嫌,不愿和他往来,唯有佛印一直视他为知己;二来,他是为数不多能和苏轼开得了玩笑的文人;三来,他写起诗来嬉笑怒骂,作品往往非常辛辣。

中年后,佛印潜心习禅,终在年迈时参透了“色即是空”的道理,于是他在墙上写了这样一首作品: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

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和尚参透“色即是空”后,在墙上写妙诗,苏轼王安石各回首更牛的

此诗看起来很简单,通篇无一生僻字,意思也很好理解,但却藏着很深的禅意。首句,用“四堵墙”来比喻酒、色、财、气,点破了世人常为这4物所困扰的事实。而后,再用墙内和墙外作对比,道出抛却这4物后,人生将会有何不同。

既然是题在墙上,自然会引来不少文人围观,其中就包括王安石和苏轼。苏轼和王安石算得是朝堂上的老对手了,但对于佛印这首诗却一致表示欣赏。甚至,二人还各写了首诗作为对佛印的回诗。这一次,苏轼和王安石作为文人代表,作品水平甚至比佛印的原作更牛。我们来看看他们俩写了什么: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苏轼)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王安石)

和尚参透“色即是空”后,在墙上写妙诗,苏轼王安石各回首更牛的

和以往的作品不一样,苏轼和王安石这两首诗,都没有任何“卖弄”文采的痕迹,都是直接用最直白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酒色财气”和“色即是空”的理解。

苏轼的看法,是比较理智的。他认为酒不是不能饮,但不能轻易醉;对爱情,恋而不迷的境界才算是高;对财物,不取不义之财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因外物而恼怒也是难免,重要的是要懂得自我调节。不得不说,苏轼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这4点哪怕放到现在,仍不过时。

和尚参透“色即是空”后,在墙上写妙诗,苏轼王安石各回首更牛的 

相比苏轼,王安石的作品立意则要更大一些。他其实也是在反驳佛印的说法,而且说得有理有据:跟人吃饭时,如果拒绝给人敬酒,则是不懂礼仪;人人拒绝男女爱情,那过不了多久路上就没有人了;人人都不爱财,那奋进的人也就少了;人人都是没脾气的老好人,北宋将没有生机。

仔细看佛印、苏轼、王安石三人的作品,会发现佛印写得很绝对,作为一个僧人他这样写当然没错。而苏轼和王安石作为普通人,能写到如此深度则显然更牛。对这3首诗,大家更喜欢哪一首?欢迎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