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张立山老师梅核气的临床经方常见方证

 华华YHBH0207 2021-08-02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药方、剂量只为学术传承,切勿擅用!!!

“梅核气”一词,首见于宋代的《仁斋直指方论》,早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中就对该病症进行了记载,曰:“心脉大甚为喉吤”。即言喉中有异物梗阻。该篇又记载:“胆病着,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数唾。”

此描述胆腑病变会出现咽部有物梗阻,多次想把它吐出来而又吐不出来之症状。《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妇人咽中如有炙肉,半夏厚朴汤主之”,由此,半夏厚朴汤成为治疗梅核气的经典方剂。

观诸医家之论,多认为该病的产生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余咽喉,或乘脾犯胃、运化失司、津液输布障碍、凝结成痰、痰与气结于咽喉。该病的发作与脏腑失调有关,咽部异物感为标,肝脾失调为本,痰气郁结咽喉为其病机关键。

其病因病机多因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湿聚痰生、痰气郁结咽喉。亦有饮食劳倦、忧思过度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聚痰生、土壅木郁痰气郁结咽喉。

经方理论对梅核气的认识,张立山老师认为其病多由于痰饮为患,病在太阴。然而痰饮为患病变多端,而出现梅核气表现时,多由于在大阴里饮基础上,有外邪袭扰,出现外邪里饮,或者出现少阳气郁或郁火呈现太阳太阴合病,或少阳太阴合病,甚至出现太阳少阳太阴合病。

关于梅核气的治疗,古今公认仲景先师的半夏厚朴汤为治疗该病的经典方剂,然本方的药物化痰之力尚可,疏肝之功则稍逊,因此,半夏厚朴汤证多由饮食不节痰饮内生、复感外邪而出现的外邪里饮。张立山老师认为若考虑肝脾失调、气滞痰凝为病机时,则需合上四逆散等疏肝之剂。

小青龙汤证也可以出现梅核气的表现,《伤寒论》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其中噎可以是食道哽噎,也可以是气道有痰塞不顺。

经方中可以用来治疗梅核气的方剂还有麦门冬汤,《金匮要略》云:“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此处咽喉不利的表现可以多样,可以表现为咽痒、咽痛,也可以见到咽中异物感、咽喉有痰、堵闷不舒之梅核气样改变。

因少阳病的提纲证中有口苦、咽干之症,提示咽部疾患易见少阳证。梅核气病在咽喉,故少阳证颇为多见。临床上,有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方证即柴朴汤证的患者非常多,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的应用机会也不少。

此外,梅核气以太阴里饮为基础,除了与太阳和少阳合病之外,也常常与阳明合病,表现为痰黏难出,口干,张立山老师常常在半夏厚朴汤或柴朴汤的基础上加生石膏。若表现为小青龙汤证之梅核气,必是咽喉痰堵,质黏难出,呈现小青龙加石膏汤证,否则典型的小青龙汤证是痰白质稀,一般不会出现咽喉痰堵之症。有时患者大便稀溏,恐生石膏过于寒凉伤胃,也采用合惹苡仁法,亦可建功。

患梅核气除了考虑痰饮之外,还可能缘于湿邪。当代国医大师路志正即善于从湿热方面论治梅核气,路志正认为梅核气的主要病机为气结炎阻,但证之临床,则变化多端。一些医生见到梅核气患者则考虑“郁结”,若忽略“湿邪”,则痰去,湿可复聚成痰;气舒,湿邪仍阻于焦,焉能得愈。

综上所述,梅核气之产生为饮水湿为患、饮水湿同出一源,皆由于牌胃虚弱、运化失司所致。然则水饮偏于太阴,而痰湿夹热偏于阳明、且即便是水饮,亦常有化热之机而兼有阳明证。此外,除太阴外梅核气常并见太阳证及少阳证。

治疗方剂中代表方为半夏厚朴汤,其他如小青龙汤、麦门冬汤亦有应用机会,且与小柴胡汤、四逆散合用的机会较多。湿热为患可选择麻杏苡甘汤合三仁汤或甘露消毒丹等。此外,因梅核气的发生常与情绪有关,故治疗时调整情绪也颇为关键。

笔者简介

李东海,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崇尚仲景医学,临证六经辨证与路老、李可老学术结合,喜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善于用纯中医治疗优势病种:脾胃病,肾病,眩晕,失眠,焦虑、抑郁证,哮喘,痹症,带状疱疹、月经病,不孕不育,肿瘤放化疗后的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