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月】全球航天发射活动情况统计及航天器简介

 太空与网络 2021-08-02

北京呼风唤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微信公众号太多不好找到我们?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

置顶,或星标公众号“卫星与网络”

遇见你真好,希望能一直陪着你。

7月份全球航天发射活动情况统计

编辑整理 | 《卫星与网络》

7月,全球共进行11次航天发射活动,11次均成功。

  • 其中美国2次、中国6次、俄罗斯2次、欧盟1次。

成功向太空送入153个航天器:

  • 3个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150个运行在近地轨道(含1个国际空间站的太空舱,其中103个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

  • 包括86颗通信卫星、18颗对地观测卫星、12颗电子侦察卫星、9颗气象卫星、1颗数据中继卫星、23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3个卫星部署器、1个空间站太空舱。

  • 有70个属于美国、17个属于中国、1个属于俄罗斯、5个属于芬兰、5个属于瑞士、5个属于卢森堡、36个属于英国和印度共有、1个属于德国、1个属于立陶宛、1个属于澳大利亚、1个属于墨西哥、1个属于比利时、1个属于英国、1个属于意大利、1个属于泰国、1个属于保加利亚、1个属于西班牙、1个属于阿联酋、1个属于科威特、1个属于巴西、1个属于欧盟。

全球航天发射活动统计表(7月)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航天器简介

(1)“星链”卫星

本次通过“拼单”任务将3颗“星链”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自2019年5月组网发射启动以来,太空探索公司迄今已通过29次组网专项发射任务将1725颗“星链”卫星送入轨道。另外,该公司还借其1月底的首次自营拼单发射任务和本次拼单任务把13颗“星链”部署到极地轨道。加上2018年初发射的2颗“丁丁”原型卫星,已发射“星链”卫星总数为1740颗。

(2)Umbra-SAR2001卫星

图1 Umbra-SAR 2001卫星展开图

美国本布拉实验室正在组建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星座的首星,重约50kg,配备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具备在16km2区域内以25cm分辨率快速拍摄图像信息的能力。一种采用相对较低功率采集高质量图像的天线技术被应用于卫星。

(3)YAM-2/3卫星

图2 YAM-3卫星示意图

美国LoftOrbary公司设计的微型卫星,主要为不同客户运送各类有效载荷同时开展相关技术试验,重约80kg,YAM-2卫星上搭载了各组织/国家的高光谱成像仪、物联网射频装置、技术演示系统、加密密匙存储器等五种载荷;YAM-3卫星搭载了各组织/国家的光学成像传感器、物联网射频装置、自动驾驶系统、VanZyl-1成像仪、RGB成像传感器五种载荷。

(4)NewSat-19~22卫星

阿根廷SatellogicS.A公司正在组建的对地观测卫星星座中的4颗,星座中卫星均为51cm×57cm×82cm大小,重约37.5kg,设计寿命3-4年,配备可见光和红外成像系统,成像分辨率在1m左右,同时搭载超高频应答器。此前,NewSat系列卫星共有19颗分6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NewSat-1~2卫星,于2016年5月3日由长征-4B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NewSat-3卫星,于2017年6月15日由长征-4B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NewSat-4~5卫星,于2018年2月2日由长征-2D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NewSat-7~8卫星,于2020年1月15日由长征-2D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NewSat-6卫星,于2020年9月3日由维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NewSat-9~18卫星,于2020年11月6日由长征-6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5)ICEYE-X11~X14卫星

图3 ICEYE-X10卫星示意图

芬兰ICEYE初创公司正在组建的雷达成像卫星星座,旨在提供近乎实时的SAR图像。卫星携带紧凑而高效的合成孔径传感器,可最大限度地穿透云层,运行于574km×595km、97.7°的太阳同步轨道。此前,ICEYE系列卫星共有10颗分6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ICEYE-X1卫星(设计寿命2-3年、重约70kg),于2018年1月12日由PSLV-X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运行于494km×506km、97.6°的太阳同步轨道。

ICEYE-X2卫星(重约80kg),于2018年12月3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运行于570km×587km、97.8°的太阳同步轨道。

ICEYE-X3卫星(设计寿命3年、重约150kg),于2019年5月5日由电子运载火箭发射入轨,运行于484km×512km、40°的近地轨道。

ICEYE-X4~X5卫星,于2019年5月7日由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入轨,运行于574km×595km、97.7°的近地轨道。

ICEYE-X6~X7卫星,于2020年9月28日由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ICEYE-X8~X10卫星,于2021年1月24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6)TUBIN卫星

图4 TUBIN卫星示意图

德国柏林大学建造的纳米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设计寿命1年,重约17kg,主要用于测试热红外地球观测有效载荷。

(7)Mandrake-2A/2B卫星

图5 Mandrake卫星示意图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两颗技术试验卫星,载有宽带光纤链路系统,主要针对“黑杰克”计划下开展星间通信技术试验。

(8)Capella-5卫星

美国卡佩拉空间公司正在组建的SAR雷达成像卫星星座的第5颗,携带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分辨率0.5m。该星座计划建设规模30颗,旨在为美空军提供SAR数据,以提供国外威胁的预测情报。此前,Capella系列卫星共有10颗分6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Capella-1卫星,于2018年12月3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Capella-2卫星,于2020年8月31日由电子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Capella-3/4卫星,于2021年1月24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9)GNOMES-2卫星

美国蓝峡谷技术(BlueCanyonTechnologies)公司正在建设的气象卫星星座的其中一颗,重约30公斤,运行于650km左右的太阳同步轨道,载有全球定位系统无线电掩星有效载荷。该星座拟由约20颗卫星组网,将通过测量大气对GPS、GLONASS、“伽利略”和“北斗”导航卫星信号的影响来获取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空间天气监测用的无线电掩星数据。此前,GNOMES-1卫星于2020年8月30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10)LINCS-1/2卫星

图6 LINCS卫星示意图

美国国防部建造的两颗12U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载有激光通信终端,太空发展局将用来验证卫星光学交叉链路、卫星与MQ-9无人机之间的通信技术。

(11)PACE-1卫星

图7 PACE-1卫星示意图

美国NASA建造的6U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12)TROPICSPathfinder卫星

美国蓝峡谷技术公司拟建设的气象卫星星座的首颗3U立方体卫星,设计寿命1年、重约4kg,运行于600km×600km、30°的近地轨道。该星座计划由7颗3U立方体卫星组成,载有微波光谱仪、辐射计等设备,具备平均30分钟的重访率,能够高效监测全球降雨量、温度和湿度变化。

(13)AtlaCom-1卫星

立陶宛6U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

(14)EG-3卫星

也称Tyvak-0173卫星,美国回声星通信公司正在组建S波段物联网卫星星座的第3颗,6U立方体卫星,拟建设规模在28颗左右,用于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窄带数据服务,包括机器对机器和物联网通信。此前,EG系列卫星共有2颗分2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EG-1卫星,于2020年8月30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EG-2卫星,于2020年9月3日由维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15)Centauri-4卫星

也称Tyvak-0211卫星,澳大利亚空间技术公司正在组建的物联网卫星第4颗,6U立方体卫星,重量不超过10kg,拟建设规模为140颗,用于能源、公用事业和资源行业。此前,Centauri系列卫星共有3颗分3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Centauri-1卫星,于2018年12月3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Centauri-2卫星,于2018年11月29日由PSLV-CA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Centauri-3卫星,于2021年3月22日由电子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16)Lemur-2140~145卫星

美国顶尖公司正在组建的3U立方星气象/电子侦察卫星星座中的两颗,每颗卫星重约4kg,主要携带两种有效载荷:GPS无线电掩星测量有效载荷和跟踪船舶用的AIS接收器。该星座主要用于监测船只、飞机和天气。从第78颗开始,卫星增加了AirSafeASD-B有效载荷来跟踪飞机。GPS无线电掩星测量有效载荷能够实时测量GPS卫星信号,可根据信号受大气层影响的数值变化非常精确地计算出温度、压力和湿度廓线;AIS接收器能够接收AIS信号以跟踪世界各地的船只。此前,Lemer-2系列卫星共有129颗分25次发射进入太空,其中4颗入轨后不能正常工作,分别是:


Lemer-21~4卫星,于2015年9月28日由PSLV-X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5~13卫星,于2016年3月23日由宇宙神-5运载火箭发射入轨,其中Lemer-213卫星入轨后未能正常工作。

Lemer-214~17卫星,于2016年10月18日由安塔瑞斯-5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18~21卫星,于2016年12月9日由H-2B-304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22~29卫星,于2017年2月15日由PSLV-X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30~33卫星,于2017年4月18日由安塔瑞斯-5-401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34~41卫星,于2017年6月23日由PSLV-X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42~49卫星,于2017年7月14日由联盟号2-1a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其中Lemer-243卫星入轨后未能正常工作。

Lemer-250~57卫星,于2017年11月12日由安塔瑞斯-230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58~67卫星,于2017年11月28日发射失败未能入轨。

Lemer-268~71卫星,于2018年1月12日由PSLV-X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72~73卫星,于2018年1月12日由电子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74~77卫星,于2018年2月1日由联盟号2-1a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78~81卫星,于2018年5月21日由安塔瑞斯-230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82~83卫星,于2018年11月11日由电子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84~87卫星,于2018年11月29日由PSLV-CA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88~95卫星,于2018年12月27日由联盟号2-1a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96~99卫星,于2019年4月1日由PSLV-Q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100~107卫星,于2019年5月7日由联盟号2-1b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108~111卫星,于2019年12月11日由PSLV-Q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112~119卫星,于2020年9月3日由维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其中Lemer-2112和Lemer-2113卫星入轨后未能正常工作。

Lemer-2120~123卫星,于2020年9月28日由联盟号2-1b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124~125卫星,于2020年10月3日由安塔瑞斯-230+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126~129卫星,于2020年11月7日由PSLV-D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130~137卫星,于2021年1月24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Lemer-2138~139卫星,于2021年4月29日由维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17)SpaceBee-88~115卫星

美国蜂群技术公司正在建设的微小卫星星座,由150颗0.25U立方体卫星组成,每颗为0.25U立方星,重约0.25kg,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和数据中继。此前,SpaceBee系列卫星共有93颗分7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SpaceBee-1~4卫星(0.25U,设计寿命6个月至2年,运行于493km×505km、97.6°的轨道),于2018年1月12日由PSLV-D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SpaceBee-5~7卫星(1U,重约1kg,设计寿命6个月至2年,运行于573km×590km、97.8°的轨道),于2018年1月12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SpaceBee-8~9卫星(1U,重约0.4kg、0.7kg,设计寿命6个月至2年,运行于573km×590km、97.8°的轨道),于2019年6月29日由电子火箭发射入轨。

SpaceBee-10~21卫星,于2020年9月3日由维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SpaceBee-22~39、NZ-1~6卫星,于2020年11月20日由电子火箭发射入轨。

SpaceBee-40~75卫星,于2021年1月24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SpaceBee-76~87卫星,于2021年2月28日由PSLV-D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18)Lynk-06卫星

图8 Lynk-06卫星示意图

美国LynkGolbal Inc公司的试验性通信卫星,用于测试与标准手机终端的通信技术。

(19)Hawk-3A/3B/3C卫星

美国Hawk360公司正在建设的射频信号监测与定位卫星星座的其中3颗。该卫星星座计划部署18颗卫星,开展频谱测绘以及射频和雷达信号定位、应急位置指示等业务。整个系统分为6个3星编队,每个编队可独立工作,且编队中的卫星距离保持在120~250km;部署轨道采用高575km的太阳同步轨道;单颗卫星的发射质量为15kg左右,尺寸为40cm×27cm×20cm;可监测的信号频率为144MHz~6GHz,覆盖甚高频(VHF)、特高频(UHF,300MHz~1GHz),以及L、S频段和部分C频段,未来可扩展到Ku频段。此前,Hawk系列卫星共有6颗分2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Hawk-A/B/C卫星,于2018年12月3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Hawk-2A/2B/2C卫星,于2021年1月24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20)Astrocast-0106~0110卫星

瑞士Astrocast公司正在建设的物联网卫星星座的其中5颗。该星座规划由64颗近地轨道3U立方体卫星组成,各星重约4kg,覆盖全球的纳卫星网络,主要用于物联网低带宽数据传输,特别适用于远程监视和控制,并可无线升级卫星通信网络。Astrocast希望能够提供一种价格合理的全球卫星物联网连接。星座网络特点有:

  • 100%全球覆盖,包括偏远地区;

  • 利用LEO卫星网络实现低延迟性能;

  • 双向通信;

  • 采用L波段和S波段;

  • 与空中客车公司合作设计了一种比信用卡还小的通信模块;

  • 提供了256位加密以及多级安全;

  • 通过Web应用实现资产监视和计划订阅。

此前,Astrocast系列卫星共有7颗分3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Astrocast-0.1卫星,于2018年12月3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Astrocast-0.2卫星,于2019年4月1日由PSLV-QL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Astrocast-0101~0105卫星,于2021年1月24日由“猎鹰9”V1.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21)Painani-2卫星

墨西哥国防部的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具体信息不详。此前,Painani-1卫星于2019年6月29日由电子运载火箭发射入轨,其为3U立方体卫星、重约3.3kg,搭载了四个小型低分辨率相机作为技术试验设备。

(22)Tenzing卫星

美国AstroDigital公司的科学技术试验卫星,重约35kg、设计寿命5年,用于演示快速连接流体传输接口的试验,以评估未来避免碰撞、航天器处置活动以及未来交会、近距离作战和对接的机动能力。

(23)Shasta卫星

美国AstroDigital公司的科学技术试验卫星,34cm×34cm×49cm,重约22.5kg,上部结构由6块铝制等轴网外板组成,用于演示高光谱成像有效载荷试验。

(24)ARTHUR-1卫星

比利时12U立方体科学技术试验卫星,重约20kg,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利用光学前端提供5m轨道分辨率以降低飞行风险的技术。重点测试:卫星各子系统、通信系统、推进系统、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及软件、图像数据传输能力。

图9 ARTHUR-1卫星实物图

(25)FaradayPhoenix卫星

英国6U立方体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为多个用户的多项科学技术试验提供运行平台。

(26)KSF-1A/1B/1C/1D卫星

图10 KSF-1卫星示意图

卢森堡6U电子侦察卫星,用于侦察任务,对海上无线电进行地理定位,以保卫边境、保护资产和拯救生命。

(27)Tiger-2卫星

图11 Tiger-2卫星实物图

卢森堡6U立方体物联网卫星,是OQTechnology公司不断增长的近地轨道纳米卫星星座的新成员,该星座计划使用5G向非洲、中东、亚洲和拉丁美洲提供基本的商业物联网和M2M服务。

(28)NAPA-2卫星

泰国6U立方体对地观测卫星,载有GECKO成像仪,在近地轨道能够实现RGB成像,地面采样距离为39m;另外带有次级载荷TriScape-100成像仪,地面采样距离为5m。此前,NAPA-1卫星于2020年9月3日由维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29)Spartan卫星

图12 Spartan卫星示意图

保加利亚6U立方体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能够为多个商家提供技术演示和商业项目,共享服务包括卫星及载荷的集成、验证和测试、发射和操作等。

(30)Neptuno卫星

图13 Neptuno卫星实物图

西班牙3U立方体对地观测卫星,用于监视检测潜在的犯罪行为模式,其包含3D打印、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和新材料等创新技术。

(31)W-Cube卫星

图14 W-Cube卫星实物图

芬兰3U立方体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载有两个无线电信标,用于研究极高频W波段无线电波在电离层和高层大气中的传播问题。

(32)Ghalib卫星

图15 Ghalib卫星实物图

阿联酋2U立方体科学技术试验卫星,重约2kg,载有无线电接收器和高清相机,用于演示持续跟踪大型鸟类和野生动物迁徙的技术能力。

(33)QMR-KWT卫星

图16 QMR-KWT卫星示意图

科威特1U立方体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本国第一颗卫星),重约1kg,用于向学生演示卫星通信技术。

(34)Shperpa-FX2卫星部署器

图17 Shperpa-FX 2卫星部署器

与Shperpa-FX1卫星部署器一样,由意大利太空飞行公司开发、美国使用的卫星轨道部署器,重约150kg。本次任务承担了Lynk-06、Hawk-3A/3B/3C、Astrocast-0106~0110、Lemer-2142~144、Painani-2、SpaceBee-112~123等25颗卫星的部署任务。

(35)Sherpa-LTE1卫星部署器

图18 Sherpa-LTE 1卫星部署器

与Shperpa-FX1卫星部署器一样,由意大利太空飞行公司开发、美国使用的卫星轨道部署器,重约150kg。本次任务承担了Tenzing、Shasta、ARTHUR-1、FaradayPhoenix、KSF-1A/1B/1C/1D、Lemur-2145、Tiger-2等10颗卫星的部署任务。

(36)ION-SCV003卫星部署器

意大利D-Orbit公司研发的卫星部署器和技术演示器,本次任务中执行了NAPA-2、Spartan、Neptuno、W-Cube、Ghalib、QMR-KWT等6颗卫星的部署任务。另外,还承担了意大利LaserCube恒星项目、D-Orbit公司的星云测试项目、智能识别洪水项目、脱轨测试项目、模拟与外星人信息交流项目。

(37)OneWeb卫星

图18 OneWeb卫星示意图

OneWeb卫星星座是低时延低轨宽带星座,初期规划648颗卫星,首批卫星由12*49颗卫星组成,分为12个轨道平面,目标是要让地球上所有人随时随地都能无缝上网,所面向的市场包括航空、海事、回程服务、社区WiFi和应急响应服务等。此前,OneWeb系列卫星共有218颗分7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OneWebL1-1~6卫星,于2019年2月27日由联盟ST-B/“弗雷盖特”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OneWebL2-1~34卫星,于2020年2月6日由联盟2-1b/“弗雷盖特”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OneWebL3-1~34卫星,于2020年3月21日由联盟2-1b/“弗雷盖特”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OneWebL4-1~36卫星,于2020年12月18日由联盟2-1b/“弗雷盖特”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OneWebL5-1~36卫星,于2021年3月25日由联盟2-1b/“弗雷盖特”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OneWebL6-1~36卫星,于2021年4月25日由联盟2-1b/“弗雷盖特”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OneWebL7-1~36卫星,于2021年5月28日由联盟2-1b/“弗雷盖特”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38)吉林一号宽幅01B卫星

图19 吉林一号宽幅01B卫星

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光学遥感卫星,用于获取幅宽不小于150km且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运行于477km×492km、97.3°的太阳同步轨道,可为国土资源、矿产开发、智慧城市建设等行业提供遥感服务。此前,吉林一号宽幅01卫星于2020年1月15日由长征-2D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39)吉林一号高分03D-01/02/03卫星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三颗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重约42kg,分辨率为1m,用于提供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信息影像服务。此前,吉林一号高分03系列共10颗卫星分2次发射进入太空:


吉林一号高分03A于2019年6月5日由长征-11H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吉林一号高分03B-01/02/03/04/05/06、吉林一号高分03C-01/02/03于2020年9月15日由长征-11H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40)星时代-10卫星

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颗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用于提供遥感信息影像服务。

(41)风云三号E卫星

图20 风云三号E卫星示意图

风云三号E卫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的第五颗卫星,是世界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被誉为开启新征程的“黎明星”,重约2.69吨,设计寿命3至4年,载有11台有效载荷,包括以风场测量雷达、太阳辐照度光谱仪以及太阳成像仪为代表的3台全新自研仪器、7台升级换代仪器和1台继承升级仪器。

3台主3载荷中,风场测量雷达是风云系列卫星首次装载的主动探测雷达,为双频、双极化圆锥扫描微波雷达,主要通过海面后向散射测量获取全球海洋表面风场信息;太阳辐照度光谱仪通过紫外、可见和红外三个通道,每日对太阳光谱辐照度进行测量,获取太阳光谱辐照特征,测量数据将广泛应用于太阳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和气候物理学研究;太阳成像仪利用太阳辐射的X射线波段和极紫外波段辐射,将实现对太阳长期、连续、高时间分辨的全日面和低日冕成像观测,获取太阳高分辨率图像,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更加精确的参考。

此前,风云三号系列卫星共4颗卫星分4次发射进入太空:


风云三号A卫星于2008年5月27日由长征-4C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风云三号B卫星于2010年11月4日由长征-4C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风云三号C卫星于2013年9月23日由长征-4C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风云三号D卫星于2017年11月14日由长征-4C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42)天链一号05卫星

图21 天链一号卫星

天链一号05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第4颗装备星,重约2631kg,设计寿命8年,其使命是维持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完整性,保证系统的覆盖率和服务能力不下降;为航天器用户和相关平台等其他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测控信息传输和测定轨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新用户使用需求。卫星入轨并完成测试后,将与天链一号01星、02星、03星、04星以及天链二号01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具有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此前,天链一号系列卫星共有4颗分4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天链一号01星于2008年4月25日由长征-3C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天链一号02星于2011年7月11日由长征-3C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天链一号03星于2012年7月25日由长征-3C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天链一号04星于2016年11月22日由长征-3C/G2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43)宁夏一号卫星

图22 宁夏一号卫星

又称“钟子号”卫星,是宁夏金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所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制造,主要用于全球电磁频谱信号监测。此前,宁夏一号系列卫星,共有5颗于2019年11月13日由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44)遥感三十号10组卫星

共有3颗,被送入592km × 601km、倾角约为35°的近地轨道,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此前,遥感三十号系列卫星共有27颗卫星分9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遥感三十号01组3颗卫星于2017年9月29日发射入轨。

遥感三十号02组3颗卫星于2017年11月24日发射入轨。

遥感三十号03组3颗卫星于2017年12月25日发射入轨。

遥感三十号04组3颗卫星于2018年1月25日发射入轨。

遥感三十号05组3颗卫星于2019年7月26日发射入轨。

遥感三十号06组3颗卫星于2020年3月24日发射入轨。

遥感三十号07组3颗卫星于2020年10月26日发射入轨。

遥感三十号08组3颗卫星于2021年5月7日发射入轨。

遥感三十号09组3颗卫星于2021年6月18日发射入轨。


(45)天启星座15号卫星

天启星座是国电高科正在组建的小型物联网通信卫星星座,主要用于数据采集和传输服务,广泛应用于海洋、环保、气象、林业、地质、应急、救援和智慧城市等行业,对提升我国全球数据网络覆盖和应用能力具有战略意义。此前,天启系列卫星共有13颗卫星分12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天启-01卫星于2018年10月29日发射入轨。

天启-02卫星于2019年8月17日发射入轨。

天启-03卫星于2019年6月5日发射入轨。

天启-04A卫星和天启-04B卫星于2019年12月7日发射入轨。

天启-05卫星于2020年1月15日发射入轨。

天启-06卫星于2020年10月26日发射入轨。50公斤级航天器,首次采用扩容的立方星平台,突破了复杂光照、多变热环境的倾斜轨道运行技术。

天启-08卫星于2020年12月22日发射入轨。

天启-09卫星于2021年4月27日发射入轨。

天启-10卫星于2020年7月25日发射入轨。它比早前以立方体卫星为基础的天启卫星要更大。

天启-11卫星于2020年11月7日发射入轨。

天启-12卫星于2021年5月7日发射入轨。

天启-13卫星于2021年6月18日发射入轨。


(46)“科学”(Nauka)号空间舱

“科学”(Nauka)号空间舱是俄罗斯自2000年向国际空间站发射星辰号服务舱以来最大的航天器,基于“曙光号”功能货舱开发,实验舱长13米,直径4.11米,质量20.5吨,气密空间70.1立方米,携带欧洲航天局制造的活动机械臂、专门的实验机柜设施和具备“星辰”号核心舱的手动对接系统,还有生命保障循环设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