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1488

 随缘522 2021-08-02
妇科调经片
【方源】:《上海市药品标准》
【组成】:香附50克,当归18克,川芎2克,生白芍1.5克,赤芍1.5克,熟地6克,白术3克,延胡索4克,红枣10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制成片剂,每服4片,日服3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效】:养血调经。
【主治】:月经不调,经期腹痛。
【方解】:方中川芎、当归、赤芍、白芍、熟地养血活血调经,为君药。延胡索、香附疏肝理气止痛,为臣药。红枣、白术、甘草健脾益气生血为佐药,甘草兼为使药。本方有养血调经之效。
【按语】:本方以经行腹痛、经色黯黑有血块、经量少、舌暗红有瘀点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痛经,闭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等。如见血瘀,加蒲黄、五灵脂;气虚,加党参、黄芪;肾虚,加川断、补骨脂、杜仲。
 
 
 
 
 
 
通瘀煎
【方源】:《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尾9克,山楂9克,香附9克,红花6克,乌药9克,青皮9克,泽泻9克,木香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理气,祛瘀调经。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畅,腹痛拒按,产后瘀血腹痛等。
【方解】:方中红花、当归尾活血祛瘀通经,为君药。山楂活血散瘀,香附、青皮、乌药、木香行气止痛,共为臣药。泽泻利水渗湿,为佐使药。本方理气重于活血,有活血理气、祛瘀调经之效。
【按语】:本方以腹痛拒按、腹胀、得嗳气矢气则痛缓,舌紫暗脉弦紧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产后腹痛、痛经、经期昏厥、胃窦炎、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壅滞症、深部静脉炎等。如见血瘀重者,加三棱、莪术、川芎;气滞重者,加枳实、厚朴、大腹皮;热证明显者,加黄芩、黄莲、丹皮、栀子;寒症明显者,加桂枝、干姜;血虚者、加熟地、阿胶;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疼痛明显者,加薄黄、五灵脂、没药、乳香。
 
 
 
 
 
 
 
大秦艽散
【处方】 条参(去芦)、川羌活(去芦)、枳壳(去瓤)、秦艽(去芦)、赤芍药、苦梗(去芦)、前胡(去芦)、川芎、白芷、黄芩、薄荷、桑白皮(去赤)、天麻、防己、防风、粉草、荆芥穗、赤茯苓,木瓜,川牛膝(去苗)各等分。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中风,风痰壅盛,四体重着,或软痪疼痛,或拘挛,麻痹颤掉,口干目赤,烦热,睡卧不宁。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得效》卷十三
 
 
 
 
 
 
大羌活丸
【处方】 官桂(去皮)1两,茯苓1两,麻黄(去节)1两,剑脊乌蛇(酒浸,去皮骨,炙令香)1两,僵蚕1两,防风1两,枳壳1两,酸枣仁1两,苦参1两,羌活1两,独活1两,郁李仁(去皮尖)1两,龙骨1两,犀角(镑细。如无,即羚羊角充亦得)1两,乌脂(炒过,去皮心。如无,即以乌头半两代之,炮裂用)1两,人参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夹脑风、暗风头旋;但是三十六种风疾,皆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热酒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一一六引《博济》
 
 
 
 
 
 
 
升阳散热,滋养阴脏。发散风寒,祛湿清热。主两感伤寒,太阳与少阴俱病,头痛,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
大羌活汤
【处方】 防风3钱,羌活3钱,独活3钱,防己3钱,黄芩3钱,黄连3钱,苍术3钱,白术3钱,甘草(炙)3钱,细辛3钱,知母1两,川芎1两,地黄1两。
【功能主治】 升阳散热,滋养阴脏。发散风寒,祛湿清热。主两感伤寒,太阳与少阴俱病,头痛,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2盏,煎至1盏半,去滓,得清药1大盏,热饮之。不解,再服3-4盏解之亦可,病愈则止。若有余证,并依仲景随经法治之。
【注意】 若内伤,不系外感传里者,忌用。
【各家论述】 《医方考》:经曰:气薄则发泄,故用羌活、独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之气薄者,以升发其传经之邪;又曰:寒胜热,故用黄连、黄芩、防己、生地,知母之苦寒者,以培养其受伤之阴。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诸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白术、甘草,脾家药也,用之者,所以益其脾胃而建中营之职尔。
【摘录】 《此事难知》卷上
 
 
 
 
 
 
治伤消瘀丸
【方源】:《常用中成药》
【组成】:马钱子(炒炙)300克,地鳖虫(炒)300克,制乳香300克,制没药300克,自然铜(煅、飞)300克,干姜200克,麻黄300克,制香附200克,蒲黄200克,红花200克,桃仁150克,赤芍150克,泽兰150克,五灵脂15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制成丸剂,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12;粒,口服2~3次,开水送服。
【功效】:消瘀退肿。
【主治】:骨骼与关节损伤,瘀肿疼痛。
【方解】:方中麻黄、干姜为辛温之品,以宣通气血;马钱子通络散结,消肿止痛,共为君药。制乳香、制没药、红花、桃仁、泽兰、赤芍活血化瘀,消瘀散肿;自然铜、地鳖虫散瘀止痛,接筋续骨;蒲黄、香附、五灵脂行气活血止痛,共为臣药。全方温通并行,气行则血行,而肿消瘀散。
【按语】:主要用于治疗骨折初期,软组织损伤所致瘀肿疼痛。方用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赤芍药、红花、桃仁等活血散肿,麻黄宣通气血,自然铜、地鳖虫等接筋续骨,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骨骼与关节损伤,淤血疼痛肿胀,为其辩证要点。孕妇禁服。
 
 
 
 
伤科七味片
【方源】:《常用中成药》
【组成】:延胡索干浸膏,红花、生大黄、丁香、马钱子粉,血竭,三七。
【用法】:上药制成片剂,每服2~3片,日服2~3次。
【功效】:祛瘀消肿,活血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血瘀疼痛等。
【方解】:方中延胡索、红花活血止痛;马钱子通络散结,消肿止痛,共为君药。三七化瘀活血定痛;血竭活血散瘀止痛;大黄泻下瘀血,共为臣药。丁香温中散寒,有助于气血通畅,为佐药。全方有祛瘀活血,消肿止痛之功。
【按语】:本方以跌打损伤所引发的淤血肿痛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骨折等。可配合外敷五黄散或三色敷药,以及针灸、推拿等。
 血热妄行,阴虚火旺者慎用;孕妇禁用。
 
 
 
 
 
 
活血通络片
【方源】:《中医药研究参考》
【组成】:三七、黄精、麦冬、陈皮、鸡血藤、丹参各30克,人参、赤芍、葛根、郁金各15克,红花、降香、木香各12克,川芎9克,桃仁6克,冰片3克。
【用法】:依法制成片剂,每片0.5克。每次5片,日服3次。
【功效】:行气活血,通经止痛。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方解】:方中三七、黄精、麦冬、陈皮、鸡血藤、丹参活血行气止痛;人参、赤芍、葛根、郁金益行活血通络;红花、降香、木香、川芎、桃仁、冰片行气活血止痛。诸药共奏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附方】:心舒宁(《中医内科》天津人民出版社),:降香、丹参、红花、三七、姜黄。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三七冠心片(《新医药血杂志》1973年第10期):三七0.6克,玄胡3克,首乌、红花、鸡血藤各9克,没药1.5克。以上为1日量,制成片剂,分3次服,30日为1疗程。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肢节疼痛,屈伸不利,心下痞满,身体沉重,不欲饮食,食即欲吐,面色萎黄,精神减少,脉沉而缓
大羌活汤
【处方】 羌活 升麻各3克 独活2.1克 苍术 防风(去芦)威灵仙(去芦)白术 当归 白茯苓(去皮)泽泻各1.5克
【制法】 上十味,哎咀,作一服。
【功能主治】 主肢节疼痛,屈伸不利,心下痞满,身体沉重,不欲饮食,食即欲吐,面色萎黄,精神减少,脉沉而缓。
【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食前后各一服。
【注意】 服药期间,忌酒、面、生冷、硬物。
【摘录】 《卫生宝鉴》卷二十三
 
 
 
 
 
 
 
解利两感神方,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以是知内外两感,腑脏俱病。欲表之则有里;欲下之则有表,表里既不能一治,故云两感者不治。然所禀有虚实,所感有浅深,虚而感之深者必死,实而感之浅者犹或可治。治之而不救者有矣,未有不治而获生者也。尝用此,间有生者,十得二三,故立此方,以待好生君子用之
大羌活汤
【处方】 羌活、独活、防己、防风、黄芩、黄连、苍术(制)、白术、甘草(炒)、川芎、细辛,各三钱。生地黄、知母,各一两。
【功能主治】 解利两感神方,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以是知内外两感,腑脏俱病。欲表之则有里;欲下之则有表,表里既不能一治,故云两感者不治。然所禀有虚实,所感有浅深,虚而感之深者必死,实而感之浅者犹或可治。治之而不救者有矣,未有不治而获生者也。尝用此,间有生者,十得二三,故立此方,以待好生君子用之。
【用法用量】 每服秤半两,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得清药一大盏,热饮之,不解者再服,三四解之亦可。病愈则止。若有余证,并依仲景随经法。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气极伤热,喘息冲胸,常欲自恚,心腹满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
大前胡汤
【处方】 前胡8两,半夏4两,麻黄4两,芍药4两,枳实4枚,生姜5两,黄芩3两,大枣12枚。
【功能主治】 气极伤热,喘息冲胸,常欲自恚,心腹满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温3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气极伤热而用前胡、麻黄开发于外,半夏、枳实消豁于内,芍药、黄芩清解于中,生姜、大枣兼和中外也。
【摘录】 《千金》卷十七
 
 
 
 
冠心2号
【方源】:(北京冠心病防治组方)
【组成】:丹参30克,赤芍、川芎、红花、降香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活血,祛瘀通络。
【主治】:冠心病。症见胸闷不适,或有胸前疼痛、心悸、气憋等。
【方解】:本方是由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出的一个治疗冠心病的著名配方。方中丹参活血养血;赤芍、川芎、红花、降香行气活血祛痰通络。临床上本方不仅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而且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高血脂病的治疗。
【按语】:本方长期服用后有些病人出现不局程度的口角溃烂、便干、口干;部分病人有轻度胃部不适;个人患者月经增多;也有个别患者在治疗重有谷丙转氨酶升高现象,但停药后短期内可恢复正常。
【附方】:冠心灵(洛阳制药厂):上方加葛根、何首乌、珍珠母。功效与应用:略与上方同。每次服5~6片,日服4次。
 川芎嗪注射液(川芎1号碱)(北京第四制药厂):本品为从川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即四甲基吡嗪的化学合成品制成的灭菌水溶液。每支(2毫升)含40毫克。有扩张小动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全、脑栓塞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脉管炎、脑血栓形成等,用法:(1)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一般用静脉点滴,用1~2支稀释于5%~10%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50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2)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恢复期及后遗症,一般用穴位注射,每次选3~4个穴位,每穴注射0.5~1毫升。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常用穴位为大椎、上廉泉、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环跳、肾俞。注意:本品酸性较强,不适于大量肌内注射,亦不宜与碱性溶液配伍。
 冠心灵(北京冠心病防治组):川芎、红花、细辛、栝楼、荜茇。用于冠心痛心绞痛。
 
 
 
 
 
 
 
速效救心丸
【方源】:《心脏病实用方》
【组成】:川芎碱、冰片。
【用法】:制成滴丸,口服或含服。1次2~3粒,1日3次。
【功效】: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
【主治】: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等。
【方解】:本方为我国科研人员研制的方剂,方中川芎碱活血化瘀止痛;冰片芳香行气止痛。近年来本方在临床上除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外,还可用于治疗急性腹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尿路结石、痛经、肾绞痛和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等症。
【按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主要有镇痛、镇静、耐缺氧、抗心肌缺血、松弛血管平滑肌等作用。但临床亦有不良反应(口腔溃疡和皮疹)的报道,因此,过敏性体质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阵发性心动过速方
【方源】:《山东中医杂志》
【组成】:葛根50克,苦参、淫羊藿、麦冬各30克,生地黄、赤芍各15克,丹参2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补养心阴,调和阴阳。
【主治】:阵发性心动过速。
【方解】:方中葛根活血化瘀;苦参、淫羊藿、麦冬滋阴养心;生地黄、赤芍、丹参活血化瘀。诸药共奏活血化瘀补养心阴,调和阴阳之功。
【按语】:有关实验研究表明,葛根还有显著的扩张脑血管及外周血管作用,能使脑血管阻力下降,还能阻滞β-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血压下降而具显著降压作用。脑血流提升可改善脑内内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供血,从而有利于高血压的治疗及项背强硬等症状的改善。
 
 
 
 
 
水香丸
【方源】:(湖南中医学院方)
【组成】:水蛭、九香虫、三七各4.5克,肉桂1.5克。
【用法】:研为细末、水蜜适量,制成丸剂。每日3次,每次4.5克,饭后服。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
【方解】:方中水蛭、九香虫、三七活血祛瘀,理气止痛;肉桂湿阳通络。全方共奏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之功。本方临床上亦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腔隙性脑梗塞等。
 
 
 
 
 
 
伤寒8-9日不解,心腹坚满,身体疼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
大前胡汤
【处方】 前胡半斤,半夏半升(洗),生姜5两,枳实8片(炙),芍药4两,黄芩3两,干枣12枚(擘)。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伤寒8-9日不解,心腹坚满,身体疼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分4服,日3夜1服。
【摘录】 《外台》卷一引《古今录验》
 
 
 
 
 
大七香圆
【处方】 香附子(炒)一百九十二两,麦蘖(炒)一百两,丁香皮三百三十两,缩砂仁、藿香(叶),各二百五十两。甘松、乌药,各六十四两。肉桂(去粗皮)、甘草(炒)、陈皮(去白.洗),各二百五十两。
【炮制】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治男子、妇人脾元气冷,胃气虚乏,不思饮食,心膈噎塞,渐成膈气,脾泄泻利,气刺气注,中酒吐酒,冷倂翻胃,霍乱吐泻,并皆治疗。
【用法用量】 每服一粒,盐酒、盐汤嚼下。
妇人脾血气,如经月水不调,并用炒姜酒嚼下,醋汤亦得,大有神效。
【注意】 忌生冷、肥腻等物。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茶、酒、食积,吐酒酸心
大七香丸
【处方】 丁香12两,香附子12两,甘草12两,莪术2两,砂仁2两,甘松8两,益智仁6两,乌药、藿香、陈皮、麦芽、肉桂。
【制法】 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茶、酒、食积,吐酒酸心。
【用法用量】 方中乌药、藿香、陈皮、麦芽、肉桂用量原缺。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六九
 
 
 
 
 
抗心梗合剂
【方源】:《中华内科杂志》
【组成】:黄芪、丹参各30克,党参、黄精、郁金、赤芍各15克。
【用法】:以上为1日量。水煎2次,去渣,浓缩为100毫升,分2次服。3周后病情稳定,再改为每日1次,每次50毫升。共服6周。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主治】:急性心肌梗死。
【方解】:本方适用于心肌梗死属气虚血瘀者。方中黄芪、丹参益气活血;党参、黄精、郁金、赤芍滋阴活血通络。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功。但临床上根据病情常配合西药治疗,酌情使用。
 
 
 
 
 
 
 
心梗饮
【方源】:《冠心病资料汇编》
【组成】:栝楼、薤白、丹参、蒲黄各12克,茯苓、郁金、当归各15克,桑寄生、香附、延胡索各9克,陈皮、半夏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宽胸理气。
【主治】:心绞痛、心肌梗死。症见有胸闷气短,心前区作痛,心烦不安,舌质黯紫或有瘀斑,脉弦涩或沉细。
【方解】:方中栝楼、薤白、丹参、蒲黄宽胸理气,活血止痛;茯苓、郁金、当归理气活血;香附、延胡索通络止痛;陈皮、半夏宽胸理气。若兼纳呆、食滞、不思饮食,加山楂、鸡内金;痛甚,加木香、川楝子;便秘,加火麻仁、大黄;体倦乏力,加黄芪、太子参。
 
 
 
 
 
丹参合剂
【方源】:《新医药学杂志》
【组成】:丹参、当归、桃仁、郁金、金银花、香附、陈皮各9克,败酱草12克,茵陈21克,甘草6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疏肝利胆。
【主治】:传染性肝炎。
【方解】:本方以解毒活血为主,方中丹参、当归、桃仁活血化瘀;郁金、金银花、香附、陈皮行气清热解毒;败酱草、茵陈疏肝利胆。全方共奏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疏肝利胆之功。若黄疸较重者,可加大黄、板蓝根、虎杖。
 
 
 
 
 
舒筋活血片
【方源】:《常用中成药》
【组成】:制狗脊15克,桑寄生15克,自然铜15克,泽兰10克,红花5克,五加皮10克,伸筋草10克,络实藤10克,制香附10克,鸡血藤15克。
【用法】:上药制成片剂,每服5片,日服3次,开水送服。
【功效】:舒筋通络,活血化瘀。
【主治】: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跌仆损伤等。
【方解】:方中泽兰、自然铜、红花活血祛瘀,为君药。五加皮、络石藤、伸筋草、鸡血藤祛风湿、强筋骨、为臣药。香附行气止痛;狗脊、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共为佐药,助其舒筋通络、活血散瘀之功。
【按语】: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所致瘀滞作痛之症。方用自然铜、红花、泽兰等活血祛瘀,配以通利经络之五加皮、伸筋草、鸡血藤养血通络,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跌打损伤所致的筋骨痠痛、腰背痠痛、肢体拘挛,为其辩证要点。
【附方】: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即由红花、当归、牛膝、续断、五加皮、杜仲、青皮、荆芥、枳壳、防风、羌活、独活构成。功能舒筋活络。主治伤后淤血凝滞,筋膜粘连,局部出现筋肉挛缩强直、屈伸不利等症状。
 
 
 
 
 
中脘停滞,气不流转,水谷不分,致生气泻,肠鸣,气走胸膈,痞闷腹急而痛,泻则腹下须臾又急,亦有腹急气塞而不通者
大七香丸
【处方】 木香4两,丁香4两,檀香4两,甘松4两,丁皮橘皮4两,砂仁4两,白豆蔻4两,三棱4两,莪术(醋煮)4两,大茴香2两半。
【制法】 上为末,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中脘停滞,气不流转,水谷不分,致生气泻,肠鸣,气走胸膈,痞闷腹急而痛,泻则腹下须臾又急,亦有腹急气塞而不通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姜汤送下。
【摘录】 《证治要诀类方》卷四
 
 
 
 
 
 
消谷进食。主男子、妇人脾元气冷,胃气虚乏,不思饮食,心膈噎塞,渐成膈气,脾泄泻痢,气刺气注,中酒吐酒,冷痃翻胃,霍乱吐泻。脾胃不和,三焦痞滞,气不宣通,食饮迟化
大七香丸
【处方】 香附子(炒)192两,麦糵(炒)100两,丁香皮330两,缩砂仁250两,藿香叶250两,甘松64两,乌药64两,肉桂(去粗皮)250两,甘草(炒)250两,陈皮(去白,洗)250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消谷进食。主男子、妇人脾元气冷,胃气虚乏,不思饮食,心膈噎塞,渐成膈气,脾泄泻痢,气刺气注,中酒吐酒,冷痃翻胃,霍乱吐泻。脾胃不和,三焦痞滞,气不宣通,食饮迟化。
【用法用量】 每服1粒,盐酒、盐汤嚼下;妇人脾血气,如经水不调,并用炒姜酒嚼下;醋汤亦得。
【注意】 忌生冷、肥腻。
【摘录】 《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饮食停滞,中脘气郁,水谷不分,致患泄泻肠鸣,胸膈痞闷,腹急而痛,泻则腹下须臾又急,或腹急气塞而不痛者
大七香丸
【处方】 木香 丁香 檀香 甘松 丁皮 橘皮砂仁 白豆蔻 三棱 莪术(醋煮)各120克 大茴香75克
【制法】 上药为末。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主饮食停滞,中脘气郁,水谷不分,致患泄泻肠鸣,胸膈痞闷,腹急而痛,泻则腹下须臾又急,或腹急气塞而不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姜汤送下。
【摘录】 《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四
 
 
 
 
 
一盘珠汤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
【组成】:续断15克,生地黄12克,川芎12克,泽兰12克,当归12克,赤芍药12克,苏木12克,乌药12克,木香6克,红花6克,桃仁6克,大黄6克,甘草6克,制乳香9克,制没药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散瘀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
【方解】:方中川芎、生地、当归、赤芍养血活血;乳香、没药化瘀止痛;桃仁、红花、泽兰、大黄活血化瘀;苏木、乌药、木香行气止痛;续断行血脉,续筋骨;甘草调和诸药。本方配伍,可行气祛瘀,消肿止痛。
【按语】:本方以胸腹部刺痛、跌打损伤,伤处淤血肿胀疼痛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软组织挫伤、关节扭挫伤、骨折等。如见外伤后出血甚者,加三七粉、蒲黄;气滞症状明显者,加香附、郁金;伴气虚,加黄芪、党参、腰部挫伤,加杜仲、寄生;疼痛剧烈,加蒲黄、五灵脂。
 孕妇忌用。
 
 
 
 
 
 
弃杖膏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
【组成】:大黄60克,当归尾120克,姜黄120克,紫荆皮120克,细辛60克,生川乌60克,皂角60克,肉桂60克,透骨草60克,丁香60克,白芷60克,红花60克。
【用法】:研为细末,以蜂蜜或凡士林调成软膏,外敷伤处,每3至5天换药1次。
【功效】:行瘀活血。
【主治】:各种损伤,作肿作痛;骨关节损伤初期之淤血凝滞等症。
【方解】:方中细辛、川乌、肉桂、白芷、透骨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当归尾、大黄、姜黄、红花破血祛瘀;紫荆皮活血化瘀;丁香温中降逆;皂角刺消肿散结;全方并用,共奏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之功。
【按语】:本方以关节疼痛、跌打损伤、伤处青紫红肿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软组织损伤、骨折、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冻伤等。
 皮肤破溃处慎用,孕妇忌用。
 
 
 
 
 
 
跌打丸
【方源】:《全国中成药处方集》
【组成】:当归30克,川芎30克,乳香60克,没药30克,血竭30克,土鳖30克,自然铜30克,麻黄60克。
【用法】:共研末,蜜丸,每丸重3克,每次服1~2丸;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和营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或扭挫之后,肿胀疼痛,痛有定处。
【方解】:方中川芎、当归、乳香、没药、土鳖虫、血竭行血祛瘀,并借麻黄升发毛窍腠理的功效,引导活血药达于肌表,更好发挥活血定痛消肿效力。自然铜接骨疗伤,对骨折者,更不可缺。
【按语】:本方以跌打损伤、肿胀疼痛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骨折等。如瘀痈较甚,加麝香、马钱子以镇痛消肿。
 孕妇禁用。
 
 
 
 
 
 
脾胃虚寒,不思饮食,心膈噎塞,渐成膈气,下利腹痛,醉酒呕吐,冷痃翻胃,霍乱吐泻
大七香丸
【处方】 香附子(炒)6千克 麦蘖(炒)3千克 丁香皮10千克 缩砂仁 藿香叶各7.5千克 甘松 乌药各2千克 肉桂(去粗皮)甘草(炒)陈皮(去白,洗)各7.5千克
【制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主脾胃虚寒,不思饮食,心膈噎塞,渐成膈气,下利腹痛,醉酒呕吐,冷痃翻胃,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 每服1粒,盐酒、盐汤嚼下。如月水不调,并用炒姜酒嚼下,醋汤亦可。
【注意】 服药期间,忌生冷、肥腻。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气极伤热,喘息冲胸,常欲自恚,心腹满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
大前胡汤
【处方】 前胡8两,半夏4两,麻黄4两,芍药4两,枳实4枚,生姜5两,黄芩3两,大枣12枚。
【功能主治】 气极伤热,喘息冲胸,常欲自恚,心腹满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温3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气极伤热而用前胡、麻黄开发于外,半夏、枳实消豁于内,芍药、黄芩清解于中,生姜、大枣兼和中外也。
【摘录】 《千金》卷十七
 
 
 
 
 
 
 
 
 
伤寒8-9日不解,心腹坚满,身体疼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
大前胡汤
【处方】 前胡半斤,半夏半升(洗),生姜5两,枳实8片(炙),芍药4两,黄芩3两,干枣12枚(擘)。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伤寒8-9日不解,心腹坚满,身体疼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分4服,日3夜1服。
【摘录】 《外台》卷一引《古今录验》
 
 
 
 
 
血府逐瘀汤
【方源】:《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生地黄9克,川芎5克,赤芍6克,牛膝9克,桔梗5克,柴胡3克,枳壳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症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呕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心慌,或夜不能睡,或夜不安宁,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渐热,舌质暗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黠黑,脉涩或弦紧。
【方解】:胸痛,痛如针刺而有定处,舌边有瘀斑,舌质暗红,舌面有斑点,两目黠黑,唇暗,脉涩或弦紧为本方主症,属胸中血瘀。内热烦闷,夜热尤甚,心悸失眠为兼血瘀化热之症,急躁善怒为兼肝郁气滞之症。头痛,呃逆日久不止,饮水即呛,干呕等均为次要症状。血瘀气滞,肝失调达,故急躁易怒;胸中淤血,阻滞气机,不通则痛,故胸痛日久不愈;淤血内阻,清阳不升,故头痛;血瘀气滞,郁而化热,热郁血分,上扰心神,故内热烦怒,心悸失眠;淤血停滞于某处,血行受阻,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瘀热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呃逆、饮水即呛、干呕;淤血久停,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故舌暗或两目黠黑:舌边有瘀斑,舌面有瘀点,脉涩均为淤血内停之象。
 本方为治疗血瘀胸中的常用方。本方由桃红四物汤(以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加枳壳、柴胡、桔梗、牛膝、甘草所组成。方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为君药。赤芍、川芎、当归助桃、红活血养血,为臣药。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枳壳下气除痞,开胸行气;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牛膝通行血脉,引血下行。四药相配,升降并用,使清者升,浊者降,血活而气行。生地清热凉血,清心除烦,配当归能养血润燥。上五味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按语】:本方常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高血脂症、休克、肋软骨炎、胸部挫伤之胸痛以及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精神分裂症、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呃逆、肾病综合症、乳糜尿、性功能障碍、粘连性肠梗阻、盆腔炎、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过敏性紫癜、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属血瘀气滞者。
【附方】:变通血府逐瘀汤(《岳美中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经验》)即本方去生地、赤芍、甘草、加桂心、瓜蒌、薤白构成。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老年人心痛胸痹。
 
 
 
 
 
 
通窍活血汤
【方源】:《医林改错》
【组成】: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9克,红花9克,老葱3克,红枣5克,麝香0.15克
【用法】:加黄酒适量,水煎服。
【功效】:活血通窍。
【主治】:淤血阻滞头面。症见头痛昏晕,或耳聋年久,或头发脱落,或酒渣鼻,面色青紫,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而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暴露,潮热,毛悴肉消等。现有以本方治疗脑震荡后遗症者。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麝香芳香走上,开窍醒神,共为君药。赤芍、川芎行气活血,为辅药。生姜、葱白行气通阳利窍;大枣缓和芳香辛散药物之性,黄酒通络,也可引药上行,为臣药。诸药配合能更好地上行头面而活血通窍。
【按语】:本方以皮肤瘀黯或紫色、头面部官窍疼痛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脑震荡、脑外伤后遗症、卒中、癫痫、头痛、乙脑后遗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急性结膜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脱发、白癜风等。如见言语不利,加石菖蒲、远志;痰湿内阻,加半夏、川贝、天竺黄;项强,加葛根;淤血明显,加当归、三七;心悸失眠,加远志、酸枣仁;眩晕,加胡桃肉、枸杞子;便秘,加大黄;阴虚,加生地、玄参;肝阳上亢,加羚羊角、生石决明;血热妄行,甚至昏糊,加紫雪丹;晕厥者,加至宝丹。
 孕妇忌服。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提高组织耐缺氧能力,增强皮肤免疫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