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史超老师的陪伴下,我前往天津天后宫。说起天后信仰,它起源于福建,跟泉州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妈祖原名林默,出生于960年,是莆田湄洲岛渔女,而当时莆田是泉州管辖下的一个县,如果妈祖有身份证的话,那就是不折不扣的泉州人。  妈祖的几次重要册封都跟泉州相关:元朝时,为了保证元大都的粮食物资供给,采用了海运+河运的方式。由于漕运对元朝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妈祖成为漕运保护神,由蒲寿庚之子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师文请奏升格为天妃,妈祖信仰也随之传播到京津地区。 清朝时,泉州人施琅统一台湾后,一方面上奏章恳求康熙皇帝在台湾保台固疆,另一方面由于妈祖显圣助阵澎湖之战,上书康熙皇帝加封妈祖,神号由天妃进封天后,庙称为天后宫。 再说到天津天后宫,它建于1326年,是我国唯一一座皇帝下旨修建的天后宫,比天津卫还早近80年。所以在天津一直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的说法。也可以说,天后宫的位置,就是天津的发源地。 纵观所有天后宫的选址,无一不是在航运繁忙的地方。泉州天后宫位于南门德济门内,门外就是繁忙的港口商贸区域;澳门妈阁位于澳门半岛西南面的岸边,门前就是古码头,1553年葡萄牙人上岸后打听地名,福建人误以为是问寺庙名称,所以葡萄牙人后来就用妈阁的闽南话谐音Macau来称呼澳门。天津天后宫位于海河的码头边上,在元朝,这里是海运漕粮的终点,是转入内河装卸漕粮的码头。所以,因为有了海运河运而造就了天后宫,又因为有了天后宫而吸引来大量信徒,久而久之,天后宫周边就形成繁荣的集市。 泉州府城的“温陵妈”是粉脸的。“温陵妈”的另一个特点是手持玉笏,代表着官方的历代敕封加持。而天津妈祖的特征跟泉州“温陵妈”是一模一样的,可以判断她是从泉州分灵而来,不由得多了分亲切。 天津的妈祖不仅有保佑渔民出海平安的职能,还为他们福添子嗣。老天津人还有在天后宫求子的习俗,过去夫妇婚后无子会到天后宫祭拜后用红线拴一个泥娃娃回家供奉,称为“娃娃大哥”,日后即使生下长子也要排行老二。 一样的海,又不太一样,一样的妈祖娘娘,又不太一样。我想,如果大海是自然给我们装载的天然纽带,那几百年前妈祖文化的流动、传承,以及人们会因地祈福赋予她新的能力,都透露着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对所经之地文明发展的影响。妈祖娘娘来到天津,保佑一方水土,孕育一城百姓,成为福建和天津间的一段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