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哲学】:读千卷书之第90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于兆鹏 2021-08-04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哲学】:读千卷书之第90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第三十七本关于“轴心时代”的著作:《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先胜后战,再等合适时机。奇正相合,战则有利,无利则不要战。同时也要想好失败的对策。本书总结了包括魏武帝曹操在内“十一家注孙子”兵法智慧,值得研究。

一、计”是基本面孙子的“计”,是基本面,不是操作面是最拙的,不是最巧的,“计”,是计算实力对比,对比计算的科目有五项,叫“五事七计”。 五事,是道、天、地、将、法。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就是比较敌我双方的政治、天时、地利、人才和法治。

所以孙子的计,相当于咱们现代管理学讲的SWOT分析,比较敌我双方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 所以孙子之胜,都是先胜于庙堂,而不是夺胜于战场,从出发点上,就轻视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而追求兵不血刃,未战先胜,不战而胜。

二、拙速。真正最重要的工作有两项:一是准备,二是等待。就像李世民说的,观古今兵法,就一句话:“多方以误之。”

“拙速”,曾国藩把它体会为“不疾而速”。从战略来说,从人生道路来说,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积累,每天进步一点点,二十年你就超过所有人。功夫都在平时,都在基本面。李嘉诚说:“做任何事情先考虑失败。”这就是兵法智慧的根本。

三、形与势。曹操注解说:“用兵任势也。”要用兵,就靠势。 形和势的关系是什么呢?前面说了,做事先看形,做起来就靠势 “形”是实力,是战略。势呢,也不能简单地说是战术,或者说是执行。 

古代军队编制、分数,都是五的倍数。林彪发明了“三三制”,把最小战斗单位,由五人,改为三人,所有编制全部是三的倍数,最小的作战单元是战斗小组,每一个战斗小组由三人组成。

日本战国时候,武田信玄能够称雄,就是他规划设计了全日本最密集最先进的“智慧的烽火台”系统,从他的甲斐国辐射出去,任何风吹草动,他放几种不同颜色的狼烟就能传递信息,调动军队。所以武田信玄的形名,不是上阵才有,是从基础设施建设就抓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