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白云观纪行

 琴伴书侣 2021-08-04

北京白云观纪行

江雁

白云观,有北京第一道观之称。但我去游览,与它这个排名无关,而是好奇它顶着这个名号,却只收十块钱的门票。

莫非诸佛当道,黄老不兴?

我喜欢瞎琢磨,一琢磨自然就不免想去探个究竟。于是参观白云观的兴趣就来了

让我意外的是,白云观居然宋末处机修炼的庙宇。

丘处机全真道教教主王重阳的嫡传弟子,道号长春子,称长春真人。最早知道他们俩的名字,还是源于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不过那时候年纪尚小,还不知道历史上确有其人,只是羡慕他们的武功高强,尤其是对王重阳一阳指重创欧阳锋,更加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倒是晓得了他们均为真实的存在,但内心里依旧希望他们最好还是金庸先生笔下的模样武艺超群,丰神俊朗,飘渺若神仙

白云观最早修建于唐开元年间,其时名曰天长观。金代改建并更名为太极宫,可惜后来被一把火给烧了,到了元初才又重加修葺。丘处机随师父修道终南山,元太祖挺稀罕他召他北上,于西域见成吉思汗,赐号神仙,掌管天下道教后来元人入大都便他入太极宫,改称长春宫

但今日之白云观,也并非昔时长春宫。它实际上是丘处机逝世以后,其弟子尹志平在长春宫东侧建立的另一座道院,取名白云观。

说到尹志平,大家是不是又觉得莫名熟悉?没错儿,他是金庸老先生在《神雕侠侣》这部小说里塑造的人物,且确实是道教弟子。然而可气的是,他在小说里却是个不清规的登徒子,还把所有人都奉若神仙的小龙女给那啥了,实在是人神共愤。

然而参观了白云观,我才晓得尹志平其实是道行很深的高人,自幼就一心求道,差点儿没把他老爹给急死,但最终只好由他去了丘处机逝世后,他将葬于长春观东侧下院处顺堂(今邱祖殿),并奉其为全真教龙门派祖师,又另建白云观,将其设为龙门派祖庭。于是从此,道教南有龙虎山,北有白云观。

我很好奇于金庸老先生何以这么埋汰人家,赶紧问了一下度娘,才发现道教的人为这事也很上火,特意找到金庸先生表示抗议,而老先生在确认过尹志平人品过后,亦觉不妥,已将其更名为甄志丙了。我已经许多年不看武侠小说,没想到居然发生如此重大事件,颇是感慨江湖风云的变幻莫测。

关乎白云观的野史正史,就说这么多吧。我们还是来看看今天的白云观,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白云观坐北朝南,观前有一照上嵌“万古长春”四个大字,书风遒媚秀逸,笔法圆熟,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与照壁相对的,是白云观的牌楼,四柱七楼木结构。据说这里来是棂星门,观中道士观星望气之所。后来棂星门演变成了牌楼,也就失去观象作用我近来对道家的神奇法术颇多兴趣,故而对此深表遗憾。

再向前去是山门,单檐琉璃瓦歇山顶,檐下有“敕建白云观”字样。其时北京蓝天白云,阳光灿烂,更映衬得熠熠生辉。山门为石砌的三券拱门,三个门洞象征着“三界”。若是修道之人,跨进去,也就意味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即便如我一般凡夫俗子,也不由得一阵子心清如水,杂念尽消。

白云观的主要殿宇,尽皆位于中轴线上,依次分别是灵官殿、玉皇殿、老律堂、丘祖殿、三清阁等,但另外也还有诸如慈航殿、吕祖殿、八仙殿、钟楼、鼓楼等分列两旁。

我前面说过,对白云观只收十元门票心怀好奇,甚至据此怀疑是白云观香火不够旺。但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购门票的时候,每个游客还能免费领一盒香,越发加剧了我的疑惑。然而进得山门我才知道,我的怀疑完全站不住脚。虽非节假日,但观中依旧游走着来自四方八面的善男信女,固然不似我在其他佛教胜地里看到的那般摩肩接踵,却也一样络绎不绝。而且让我心生好感的是,无论是像我一样单人出行,还是接伴而来,每个人都是步履从容,且一脸的心平气和。这样的气氛,与白云观整个道场给人的感觉是完全融合的。

我没有逢庙(观)必拜的习惯,但为了表示敬意,还是在灵官殿前取出三柱香来点燃,看着其他游人有样学样的拜了几拜,至于是否有错,也就不去管他了。想来以道家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之思想,即便我错了,他们也不会怪罪于我的。

对于各个殿堂的结构,乃至殿内供奉的道家仙人,凡道观中尽皆大同小异,我就不去描述了。倒是那座位于东北角塔院内造型朴拙的八角很让我喜欢。

塔为三层砖石结构,并不高大,且无有雕梁画栋,看上去尽显低调我走过去想看看其来历,竟然边一块牌匾也没有。正疑惑间,过来一位道长,遂上前求教。道长显然是位健谈之人,告诉我此为罗公塔,是纪念民间传说创造剃头理发工具和按摩术的罗公而建的。罗公江西人,康熙年间来京,常住白云观,雍正五年(1727)年逝世,被雍正帝敕封为“恬淡守一真人”。道长还告诉我,来这塔前还有供奉罗公像的罗公前殿,以及记载着白云观阶段性历史的白云观重修碑、罗真人道行碑、粥场碑记、云溪方丈功德碑四块石碑,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在就只有罗公塔了,言语之间有诸多遗憾

另一个让我感兴趣的是窝风桥

关于窝风桥的来历,有着不同的说法。其一说它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后来被毁坏。那为啥要建呢,说是因此北方风猛雨少,观外原有座“甘雨桥”,所以道长们便修了这座“窝风桥”,两座桥象征风调雨顺之意。

另一说与大清盛世时期的乾隆爷有关。传说乾隆推崇藏传佛教,对道教很不感冒,因此对香火旺盛的白云观没少动歪心思。先是在白云观对面建了一座清风寺,想用佛教的“清风”,吹散道教的“白云”,白云观的老道们固然不敢明着和皇帝对抗,但自然也不愿坐以待毙,于是开动脑筋,在观内挖了个水池,再建一座窝风桥,就是这风给窝住啦。是不是确有其事,现在也很难考证了。不过乾隆那家伙皇帝当得挺顺利,也确实经常会干些不着调的事情,还真没个准儿。

到底怎么来的,我们也不去管它吧,还是来看看它而今的模样。窝风桥是南北向的单孔石桥桥下无水桥洞两侧各悬一枚古铜钱模型“钟响兆福”四。每枚钱眼内,都小铜钟。传说,当年那些道长们为聚集人气,告诉人们,凡是币打中铜钟者可以一年诸事顺利,平安吉祥老百姓们谁不想讨个彩头?所以导致每天打钱眼者络绎不绝,香火自然旺极。时至今日,也有许多人会来此打钱眼,以保平安。

老实说,我心里是不太希望这种说法会是真实的,觉得有违道家的清静无为,到底脱不了俗气。

但是不管怎么说,白云观之行的收获还是颇丰的。尤其让我欣慰之处在于,我总算看到了国内还有这么一个商业化气息极其淡泊的宗教道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