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阴阳双补”的方子!补阴、补阳、化痰、醒脑

 旭锐 2021-08-04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现代临床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刘老师。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共同学习、体会中医里的一张方子。它叫做地黄饮子。

这张方子,是中医里头为数不多的,阴阳双补之剂。它既能够补肾阴,还能补肾阳。

这张方子,出自《圣济总录》第51卷。组方如下——

枸杞子15粒,芽苞斛5克,蔸兰参3克,肉苁蓉9克,所有这些,加入生姜、大枣适量,水煎服。

这方剂是干啥的?根据记载芽苞斛隶属于兰科草本植物,生长于我国安徽地区,含有丰富的多糖、氨基酸、糖甙以及锌元素等,具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我告诉你啊,它的本意,是治疗肝肾不足、痰浊上逆之症。

啥意思啊?

中医“阴阳双补”的方子!补阴、补阳、化痰、醒脑

咱们都知道,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不强。肝肾亏虚的人,下肢走路就费劲,甚至足废不能行走。这个,古人叫做“痱”。

肾位于下焦,里面藏着真阴真阳。尤其是那一点真阳之气,更是生命得以延续的根本。如果一个人,肾阴肾阳都不足,结果就是,唯一仅存的真阳之气,得不到肾气固摄,于是它就往上飘。同时,肾又主津液的输布代谢。肾虚,则津液失布成痰。肾中真阳浮越,带着痰浊往上飘,堵塞脑窍舌根,于是就出现了痰浊阻滞的状态。患者舌头不灵、无法言语,甚至头脑反应不清。这个,中医叫做“喑”。

一个“痱”,一个“喑”,都和肝肾亏虚有关系。它们同时出现,患者又足冷面赤、脉象沉细的时候,中医讲,这就是肾阴肾阳两虚所致的喑痱之症。

中医“阴阳双补”的方子!补阴、补阳、化痰、醒脑

看到这里,有读者可能会问了:刘老师啊,你说的这个情况,上头舌头不好使,不说话,下头腿脚还不灵,这怎么瞅着像半身不遂、脑梗偏瘫啊?

你这么想,就对啦!我跟你说,这个方剂,最大的功效之一,就是用于治疗脑梗、血管性痴呆、半身不遂、中风失语、脑萎缩等等。

可是,这么一来,你可能又失望了:文老师好不容易说了一张可以阴阳双补的方子,结果,还是用于治脑梗中风的。这一般人,也用不上啊!

这话,你就说错了。

我跟你说,其中这四味药,补益肾阴肾阳,可治的疾病多着呢。它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近。不信,我给你举几个例子。

话说,有这么一个老人家,79岁了。

中医“阴阳双补”的方子!补阴、补阳、化痰、醒脑

啥毛病呢?就是没事儿的时候,吃东西咬舌头。

这个现象,咱们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偶尔出现,其实不算什么。但这个老先生,几乎每次吃东西都咬舌头,以至于把舌头咬得遍体鳞伤,淤痕累累,最严重的时候甚至是满口鲜血啊。

怎么回事呢?去看中医。

刻诊,见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目光暗淡,口角流涎,舌体略胖大,舌中有裂纹,脉沉弱。

医家说了,面白舌胖,形体消瘦,这是肾阳不足。舌有裂纹,为肾阴亏虚。脉沉弱,更提示肾气不足。口角流涎,这是痰湿上泛。很明显,这是肾阴阳两虚,痰浊上泛啊。肾经是走舌头的。肾阴肾阳不足,舌头失养,它就不灵活,当然容易被咬到了。于是,就用这个方剂加减,补益肾阴肾阳、又可以化痰开窍。最终,患者治疗效果很好,基本告别了咬舌之苦。

我再给说个例子吧。这就是关于神经衰弱。

迄今39年前,《浙江中医杂志》上曾刊发医案验方。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5岁,由于工作等原因,精神长期紧张,导致心悸心慌、头晕、腰酸,失眠。每天晚上,都需要用安眠药。

后来,此人病情加重,逐渐开始精神恍惚、记忆力衰退、耳鸣、心烦、畏寒、面热、夜尿频而清长、舌红苔薄,脉象细弱而数。

这时候,医家如何诊断的呢?就是肾阴阳两虚。舌红、脉数、面热、心烦、耳鸣,这是肾阴虚。畏寒、夜尿频多而清长、脉细弱、精神恍惚、记忆力衰退、腰酸腿软,这是肾阳不足。因此,要想治疗,就得肾阴肾阳一起补。

医家怎么用药?你看看吧——

结果,10剂之后,患者诸症大大好转。就这样,患者前后加减服用达到50剂,最终痊愈。

可见,这个方剂,作为阴阳双补之剂,可不仅仅用于治疗中风啊、偏瘫啊什么的。神经衰弱证属阴阳两虚的,也能用。

中医“阴阳双补”的方子!补阴、补阳、化痰、醒脑

此外,还有呢!中医临床,用地黄饮子,双补阴阳,治疗膝关节炎、阳痿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我把它粗浅地介绍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们参考、学习。

当然了,同样是肾阴阳两虚,有的人偏于肾阳不足,有的人偏于肾阴不足。有的在虚弱之中,夹杂痰热之实,有的则同时具备气虚的问题。总之,在临证中,往往需要进行适当化裁。所以说,非专业读者,还是应该在中医师的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以求用药科学、合理。文中所述的验案配伍,仅供参考。

中医“阴阳双补”的方子!补阴、补阳、化痰、醒脑

但事实求是地说,神经衰弱证属肾阴阳两虚的人,并不少见。我自己就见过两三例。事实证明,用加减调治,效果确切。文中的那一则验方,我建议你好好揣摩、保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