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解读——张若虚之《春江花月夜》(4)

 耕读人家jkhpb3 2021-08-05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解读:

全诗第七段——“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承前描述思妇望月的心情,“相望不相闻”,何不借明月来寄千里相思呢?这轮明月应该也在照着自己的夫君吧。要是既能看到又能听到他的声音谇多好。能够传播音书的鸿雁,老是在月光下飞,却不把离人那边的月光带将过来,江水里的“鱼龙潜跃”,处处都是跳动、鲜活的精灵,鱼龙跳跃泛的几分凄清、孤苦,如何才能将这信息传到千里之外的人呢?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夜将尽、月西斜、雾茫茫,花自飘零、江水自流,与开头“春”“江”“花”“月”“夜”相对应。看见闲潭落花,游子何尝不想回家,一个“梦”字点出见花思人的虚幻,醒来却是春已过半而人未还的苦恼。“江水流春去欲尽”,在外的游子感叹的不仅是美景不再,而是青春将尽,见江潭落月,已被海雾所掩没,不由平添几份愁思。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这是最后一段,虽只有“江”“月”两种意象,但却暗含“花”“夜”。西斜的月光渐渐沉到海雾之中,承载着“碣石潇湘无限路”。碣石在北方,而潇湘却在南方一带,从北到南,游子一路走来,负载着无数亲人的思念,他们是为了梦想中的长安还是满足一个男儿宏伟的心愿而不肯回家,“不知乘月几人归”,月光下奔走的行人,扁舟中匆匆的客人,只有天上的明月懂得,所以不住地“摇情”,让摇晃着柔情的月光挂满了江树。千百年来,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有个伫立江边的年轻人,发出关于青春与生命、思念与梦想的感叹。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虽然用的六朝诗题,但翻新立异,将眼前景、胸中意、心中事妙合天然、婉曲无迹,用闻一多先生的话讲,这首诗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并且闻先生认为这首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与接下来的陈子昂共同开启盛唐之音。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开元年间尚在世,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近代学者胡小石曾作有《张若虚事迹考略》,其存世之作只有两首,不过好在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足以让他成为唐代诗坛的名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