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八节与腊八粥

 新用户0096fsbV 2021-08-05

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俗称“腊八”。“在中国民间的节日中,腊八节虽不及春节、中秋、端午、重阳那样隆重热闹,但由于历史悠久,传说故事动人,还是颇有影响的。”(周简段《民俗话旧》)

腊八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与中国传统的年终祭祀有关,像仲富兰在《节日里的中国》中就说:“腊八节渊源于远古时代的腊祭。”二是认为腊八节的起源除了一定程度与腊日有关外,主要是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中有腊月八日是释迦摩尼佛成道日的说法,而杨荫深更是在《岁时令节》中明确说:“今以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者,实与古之腊祭无关,而为佛家之说。”

腊八节有两个起源实际上与我们普通人来说倒也是无所谓,但腊八日喝腊八粥确实与佛教有关。喝腊八粥的习俗最早出现在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在十二月条目下有:“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吴自牧在《梦梁录》中也有“此月(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元明时期民间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传统进一步延续下来。明代孙国敉《燕都游览志》中有“原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民间亦作腊八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宋代传下的喝腊八粥的传统,不仅在民间流传,朝廷也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给百官赐粥,此时的腊八节喝腊八粥就不仅仅是一项佛教活动了。

到了清代,这一习俗更为盛行。不仅家家户户煮腊八粥自己吃,而且有钱人家还在腊八粥中特意添加各种果料来相互馈赠。“自乾隆年间开始,皇帝赐给文武百官的腊八粥,都是在雍和宫煮成的。雍和宫内有一口直径约两米、深一米五的大铜锅,是专为煮粥用的。当年雍和宫总共要煮六锅腊八粥:前三锅供佛和献给皇家和王公大臣们享用,所以粥料特别精美,还要填放奶油、羊肉丁等;第四、五锅是送给百官及喇嘛吃的;第六锅是施舍给老百姓的,质量自然就差多了。”(周简段《民俗话旧》)

至于腊八粥的做法,当属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最详:“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元,用则伤味。”讲究的人家制作腊八粥要从腊八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忙碌,洗米、泡果、剥皮、去核,从夜里微火慢煮一直要熬到腊八清晨。

每逢腊八节,民间除了熬腊八粥外,还有泡腊八蒜、酿腊八酒等习俗。过了腊八,农历新年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