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RG付费中主要诊断定义的真实内涵

 指月軒 2021-08-05

众所周知,主要诊断是DRG入组的关键,充分理解主要诊断的内涵是做好DRG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

在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填写规范(试行)》中,主要诊断被定义为:经医疗机构诊治确定的导致患者本次住院就医主要原因的疾病(或健康状况)。

相信绝大多数小伙伴对这个定义已经非常熟悉,甚至倒背如流。然而,这个定义从何而来,其背后有何深层含义,恐怕就鲜有人知了。

我们知道,DRG源自美国,后被全球多个国家采用。而关于主要诊断,目前国际上的主流做法是使用美国Uniform Hospital Discharge Data Set (UHDDS)中principal diagnosis的定义,即:that condition established after study to be chiefly responsible for occasioning the admission of the patient to the hospital for care。

据老徐考证,这一定义源于1985年7月31日的Federal Register(Vol. 50, No, 147, pp. 31038-40. )。老徐已经找到当年的原文,正在仔细研读,所得收获后续和大家分享。

图片

今天,我们先来探讨这个定义的本土化问题。

通过比较上述关于主要诊断的中英文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在翻译成中文时,译者将“condition”译为“疾病(或健康状况)”,将“established after study”译为“经医疗机构诊治确定”,而并未将二者直译为“情况”和“经研究确定”。这说明主管部门在引入这一定义时还是很用心的。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就是“经医疗机构诊治”后并不能确定主要诊断,还是要经过不断地“研究”。

我们要考虑分组细则,我们要分析入组权重,我们要提防QY病例,如果是死亡患者,我们还会尽力避免进入低风险死亡组。很多时候,主要诊断并不是“经医疗机构诊治确定”,而恰恰是“经研究确定”。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上一篇文章中的案例:

患者,老年女性,因“发热、咳嗽伴呼吸困难”入院。患者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和COPD病史。入院后胸片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双肺浸润,予静脉抗生素、清肺、利尿等治疗后好转。出院诊断: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炎;COPD。

经医疗机构诊治后,心衰和肺炎都满足主要诊断的标准。那么,如果想获得更大的利益,就要慢慢研究了。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不能主观地认为心衰看起来更重入组权重就会更高,而是要仔细研读当地分组细则及权重分配,做到知己知彼。

例如,在某个地区,心衰可能属于严重并发症,肺炎可能属于一般并发症。那么,心衰+肺炎会进入心衰伴一般并发症组,而肺炎+心衰则会进入肺炎伴严重并发症组,我们主观上并不能确定哪组权重更高。

因此,获取最大利益的前提是拿到分组细则和MCC/CC表。如果医保不给,可以根据历次反馈结果自行总结。不过,遗憾的是,虽然这件事情很重要,但在大多数试点医院并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此事。

总之,在确定主要诊断的过程中,“研究”工作很重要。我们要牢记医保结算清单填写规范中主要诊断的定义,但也绝不能忘记这一定义的原始描述:经研究确定的导致患者本次住院就医主要原因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