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若虚和杨广都写了《春江花月夜》,谁的诗更好?

 再见羊城 2021-08-07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诗人沉思这种情感直到一种反应使平静逐渐消逝,就有一种与诗人所沉思的情感相似的情感逐渐发生,确实存在于诗人的心中。一篇成功的诗作一般都是从这种心境中开始的。——(英国)华兹华斯 提到隋炀帝杨广,人们可能会想到《隋唐英雄传》里面那个昏庸无道,天天沉迷于玩乐的皇帝。但其实就隋炀帝的功绩来讲,他开创了科举制度,让平民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到仕途,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报效国家。同时他还开凿了京杭大运河,不仅使得南北的交通更加便利,而且也让南北的运输费用有所减少,这些都是有利于民生的。还有就是杨广个人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他写的诗词确实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意境丰富,就比如这首《春江花月夜》。

说到了《春江花月夜》,不少人熟知的是张若虚写的那一首,但实则张若虚和杨广都写了《春江花月夜》。今天我们就先来分析张若虚的诗,然后再比较他们俩谁的诗更好?《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出自于《全唐诗》,是一首七言古诗,沿用了隋唐时期隋炀帝所写的《春江花月夜》作为乐府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张若虚,此诗是张若虚仅存的两首名诗之一。这首诗在整体上描绘了一幅江水流动之下,岑岑月夜的美景,不仅意象丰富,而且在意境上也表现的十分空灵宁静,颇有大家之风,因而此诗也享有“孤篇盖全唐”的美称,虽然张若虚仅存留两首古诗,但从此首诗不难看出,张若虚的气度才华都是非凡的。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它的画面感十分的强烈,首先它描绘了在春天的季节里,江水浩浩汤汤与大海仿佛连成了一片,在海面上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散发着淡淡幽光,似乎也随着潮水的涨落在忽明忽暗。在月亮的笼罩之下,整片江水都变得十分闪亮夺目,熠熠生辉,同时江水弯曲迂回的形状,也环绕着芳草丛生的原野,在不断的向前流淌奔去。在这种纯净、银白色的色调笼罩之下,江水与天空以及周围的环境全都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幅纯洁无暇的画面,仿佛这天地之间再也没有一丁点儿的灰尘,只留下了银白的天空,清冷的孤月以及满江的春水。

前文对于景色描写,不仅采用了多方视角,而且运用了许多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在整体上又烘托了整首诗的氛围,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波涛浩渺,月色清幽的环境,让读者能够在读诗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水”、“月夜”、“芳草”等诸多形象,同时也给全诗奠定了一种清幽、空灵、深远的基调。但诗人并未止步于此,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更是写出了作者真正的思想情感,当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心中不禁发出双重疑问:“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在这淡淡月光之下,悠悠的江水之上,是谁在撑着一叶小舟缓缓的离去呢?又是谁站在高高的楼上遥望着明月,他们到底又在思念着什么呢? 作者发出疑问之后,却又自问自答说道,站在楼上之人应该是思念着自己外出丈夫的一位女子,而这位思妇的形象,也是被诗人刻画的淋漓尽致。诗人先是写到了这位思妇在楼上的动作,用“徘徊”二字来形容,体现了思妇当时内心期盼丈夫回来,却又无法达成心愿,只能独自一人的孤寂。同时诗人又描绘了在月光下的“妆镜台”形象,“妆镜台”是指思妇化妆时所照的镜子,都说女为悦己者容,正是因为女子自己心爱之人不在身边,所以连妆镜台也被放在一边闲置,妆镜台的孤独,实则显示的是思妇形单影只的形象。 这首诗在诗的前半部分,着重描写了江水、明月、芳草等多重意象,是写景写实的笔触而这首诗的后半部分则着重于抒情,通过思妇、游子的形象,来抒发这种思乡思人的情感。在诗的结尾用一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作为收篇之笔,拟人的手法赋予月亮以情感,实现了情景交融的升华,整首诗朗诵完毕,不仅有景有情,而且情景交融,仿佛浑然天成。这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隋炀帝杨广的《春江花月夜》(其一),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诗中的第二句作者笔锋一转,将时间由黄昏推到了夜晚,通过描写月夜之下春水流动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气势磅礴,但却十分空灵深远的氛围,作者先是描写到在淡淡的月光之下,星月互相交辉,水波不断地激荡,然后作者又描写了潮水与星星之间的关系,表明是潮水将星星拉了过来,一种拟人的手法,让本来就存在于天空的星星,以及在星空之下的潮水都活灵活现起来。 这种形象的刻画,让整首诗在大气磅礴的氛围之下,又多了些许的乐趣,给人一种春水随星翻涌,星随春水舞动的缓缓而来之感。虽然历史上,隋炀帝是一个昏君形象,终日沉迷于女色,但这首《春江花月夜》却一改淫词艳曲的氛围,反而有种柔美却不媚俗,清丽却不妖艳之感,在整体上更是十分大气。 两首诗相比较,虽然都描绘了月色之下的春水形象,且杨广的潮水给人一种缓缓涌来,星随水动的乐趣,但在内容的充实以及整体的意境之上张若虚似乎更胜一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仅仅描绘了一幅月夜春水图,还刻画了诸多人物形象,在情感上也是通过侧面描写,人物心理以及反问句的手法,加深了全诗的情感色彩,让整首诗不仅有景,更是情景交融。 在整首诗的意境之上,虽然杨广的诗也有一种大气之感,但是却没有张若虚的空灵之美,张若虚所描写的夜色虽然清幽但不凄冷,虽然孤独但不悲苦,同时在字词的使用上,张若虚也十分讲究,例如,“无纤尘”、“婉转”、“似霰”……都使诗歌在大开大合的气势之下,又多了许多空灵清幽的美感,所以张若虚的诗歌更胜一筹。

然则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文学也不例外,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成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是密不可分,唐朝是古诗最为鼎盛的时期,无论是诗仙李白,还是诗圣杜甫,都是诞生在唐朝,可以说是诗坛整体氛围的助力,让唐朝写诗之人能够得到知己欣赏,能够有所比对从而精进自身。 许多从事于美术创作、文学创作甚至是音乐创作的人,其中不少人认为无歌可写、无画可作的困境,他们将这种困境归因于生活的平淡乏味,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是不可置疑的是每个时代都会涌现许多出色的人物,为何这个人是他?而不是你?这个问题值得深思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