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mydearmothe 双夏/双抢 “双夏”或“双抢”主要是突出一个“抢”字。 一般在7月20日早稻开始收割,直到抢在立秋(一般是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前把早稻收割进,把晚稻种下。 40年前绍兴农村双抢 1981年美国比尔霍克拍摄 图4、7钟家湾大树港村 其中图4钱家道地晒谷场 图7是傅家砖瓦厂 “双夏”期间下田劳动的苦, 只有参加过“双夏”的人 才有切身感受。 “双夏”在田间劳动时间一般在12小时以上,有时候中饭还是家里托人送到田头吃的。为了防止肚子饿没有了力气,大部分人除了带一壶茶水的同时,都会带一点泠饭,加上几株乌干菜,作为点心吃。
插秧的农民 Summer/ memory 👉 早上:凌晨2点左右离家到田头,全队劳动力拔早秧(因为拔秧不需要灯光)。到了天亮,母亲把早饭送到生产队,生产队有人用船把各家的早饭集中送到田头。大家吃着冷饭头,嚼老干菜,喝点丝瓜汤,因为还是早上,这个时候倒还没有感到吃力。 👉 上午:田头吃了早饭,便是长长一个上午4、5个小时的劳作。割稻、锄田、挑粪、背稻谷稻草等等。一般上午不插秧,上午插的秧因为是刚刚插下的,经不起中午烈日的暴晒,会晒死秧苗。 👉 中午:一半以上的日子中午还要做自留地,这是夏天最热的时候。生产队的时候家都分有自留地,目的是给农家种菜地。但是由于当年吃不饱,大家都把自留地改成种点水稻,可以为家里补充一些粮食。 👉 下午:劳作的时间更长,生产队不到天黑不收工,劳作时间可达6、7个小时。 👉 晚上:有时候还要开夜工,把收割的稻谷搬进晒场,再在月光下脱粒。有时候吃了晚饭还要去卖公粮,这时候回到家里差不多在10点以后了。然后睡几个小时又要出坂劳作了。 ![]() 外出劳动带饭必备,一桶饭够全家人吃 by 西园船 这就是“双夏”期间农民过的日子! 如此煎熬,然后还是吃不饱! “双夏”的苦,是农民的的最最苦。 当然这也是我们农民的甘,没有苦哪有甜?这更是农民的骨气和毅力的体现。 “双夏”期间要说最苦最恐怖的是什么?我的切身感受是: ![]() 双抢 / 烈日当空,高温难以忍受/ “双夏”是一年最热的时候,无论是在田里,还是在晒场都是一种煎熬。 母亲她们在晒场上,中午下午的气温估计高达50度以上,加上晒场灰尘飞扬,汗流浃背,闷热难受。我经常看到母亲戴着一顶草帽,脖子上围着一块毛巾用于擦汗,非常辛苦和劳累。 下午田里的水温很高,估计有60度以上,热得连泥鳅也会在水中打滚。当你跨下水田的时候,会全身毛骨悚然,小腿有一种灼热感。怪不得我们许多人参加“双夏”几天后,手和脚都会发生有不同程度的霉烂。那时开始,我对唐代李绅的“助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有了最切身的体会。 / 一些虫子令人恐慌和恶心/ 一是蚂蟥。它会不知不觉地叮咬在你的脚上手上,叮上你的时候使你没有什么知觉,当你发现时它已经吸饱了你的血。有一次我已经回家,吃完晚饭才发现脚上还叮着一支蚂蟥,顿时毛骨悚然。蚂蟥吸血十分厉害,有的人止血功能比较差,会留血很长时间。 二是田黄蜂。白白的像蛆一样的东西。当你站在水田里,这个家伙会突然刺你一针,有时候人会疼得往上一跳。被刺以后你的伤疤会很快出现一个小肿块,过几小时以后才会消失。 三是“响丝”(绍兴话),我不知道这种虫书面名字怎么写。这是很小很小的虫子,特别是早、晚缠着你的头部嗡嗡响,不时的叮咬你。还有一到晚上田里蚊子特别多,会密集地咬你,让你手足无措。如何对付这些虫子,父亲教我在手脚上涂上烂泥,它就咬不进你的皮肤。这一招果然管用,真是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 / 突发狂风暴雨 / 在田里劳动经风受雨那是家常便饭,容易使人致病的是狂风暴雨。 我们生产队的田需要划船过去,离村庄比较远,有时候没有雨具,又没有地方躲雨就硬生生的让雨淋。我平时带有一块塑料布,小雨一来马上披上去,酷似林海雪原杨志荣打虎上山滑雪的披风。可是遇上大风大雨,这块东西根本不管用。这时,我们就跟着大人们跳到河里,把身子浸没在河里,因为河水是比较恒温,这样不会被雨淋出毛病。 / 最可怜的是在田里劳作的妇女 / 历朝历代,男人种田天经地义,妇女下田劳动,实属不该,现在回想起来她们是最苦的人。 每当“双夏”她们与男人同下地,同归家。田坂里没有厕所,她们只得走到远远的作物篷里面去方便。她们没有例假休息的概念,有多少农村妇女为了几个工分,在这样撑着、熬着,以至于因此而带病。她们虽然是普通的农妇,但是在我心中,她们是英雄,我深深地敬佩农村妇女! ![]() 如今的现代化农业 BY heenxian 没有过去的辛苦 哪来今天的幸福 致敬时代中所有辛勤的劳动人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