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纪录片《大学》上映,放弃北京户口回农村,60年躬耕于讲台,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我的书海601 2021-08-08

最近,一部以清华大学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片电影《大学》正在上映,很多观影者都被影片中大学校园的青春美好和真实人物面临的人生选择所打动,脑海里曾经的大学回忆也变得清晰起来。

《大学》于2018年拍摄,历时3年,用纪实的手法、电影化的叙事讲述了四位清华人四段真实人生四份人生选择

18岁考上清华的新生严韫洲;面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宋云天;留美十年、决意归国的青年教师蔡峥;以及年过九旬、坚守讲台的荣休院士钱易......正在经历人生转折的普通师生们,他们会遭遇怎样的迷茫和纠结?在闪耀的理想和平凡的人生之间,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图片

图片来源自网络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说,这不是一部清华大学的宣传片,而是一部让每个人都能够从中思考,自己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才更有意义的片子。

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什么是“大学精神”?怎样才算是一种有意义的人生?最重要的是,大学之道赋予人生选择的深远影响又体现在哪里?

图片

对于清华毕业生,

什么才是好工作?

告别大学校园,走向社会,清华的毕业生们同样面临着职业道路的选择:留校、考公务员、进互联网大厂......

而此时,却有一个人站在了主流选择之外,在这个激烈内卷的时代,他选择放下清华博士生的光环,回到河南家乡,成为一名基层干部。

图片

清华大学水利系博士毕业生宋云天

今年27岁的宋云天是清华大学水利系2019届的博士毕业生。

9年前,他从河南农村考上了清华水利工程系,在学校里一直担任学生会主席、团委书记,从本科一路保送到了博士,并在毕业时顺利接到了清华大学的留校通知书

从农村培养出来的贫困学子,到清华毕业的优秀学生,在大家的设想中,一路顺风顺水的宋云天未来一片光明,不论毕业后是从政、从商或是走学术道路,都大有可为。

图片

图片来源自网络

作为家人心目中的天之骄子,父母和女友也盼着他能够安心留校任教,在北京工作扎根,但他的内心却一直向往着能够回归基层农村,实现自己“造福一方百姓”的质朴理想。

落户北京清华任职,还是回到河南农村成为一名基层干部,对于普通人来说不需要多加思考就能做出的选择,却困扰了宋云天好几个月的时间。

几番挣扎之后,宋云天还是出现在了河南选调生的宣讲会上,主动请缨前往基层农村。

在选调生的说明会现场,有人说:“清华的学子,都有发财的机会。但如果你们选择了成为公务员,那就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 这样一位清华毕业的水利博士,主动放弃了发财的机会,选择了和当了几十年村支书的奶奶相同的职业道路。

图片

图片来源自网络

站在人生岔路口上的宋云天,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外界的流言蜚语,还有家人的不理解和不认同。

在村子里当了一辈子书记的奶奶试图劝说孙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的工作太复杂,工资又低,你会遭遇许多本不必要面对的困难。”

但宋云天却说,这是自己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选择,即使前路艰难,也会一往无前。最终,家人们选择了尊重:“回来就回来吧,你自己做决定就行。”

图片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打包去基层任职之前,宋云天骑上自行车一路赶往天安门前,他害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离祖国的心脏如此之近。

离开北京,放下名校博士的光环,27岁的宋云天将从辉县市冀屯镇前姚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做起,在祖国的基层,走出一条“另类”的职业道路。

图片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世俗的评价体系之上坚守本心,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这种简单而真挚的理想主义,显得格外宝贵。而宋云天出乎意料的人生选择也让我们不由得思考:究竟什么才算是一份好工作?

图片

拿一张回国的机票,

一切从零开始

和宋云天一样,纪录片的另一位主人公,同样选择了一条“逆流而上”的道路。

蔡峥老师是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天文系博士,有着十年的留美经历,本来可以留在美国继续深造天文,却毅然决然买了一张单程机票,归国入职清华大学,成为天文系的一名青年教师。

图片

图片来源自网络

带着妻儿回到祖国,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

为了建立属于中国的6.5米光谱巡天望远镜,让中国人不再花高价购买国外观测出来的天文数据,就能自主接收到宇宙深处最遥远的信号,蔡峥老师四处奔走选址,和清华其他教授们深入讨论,希望集中全国的力量,造出一台属于我们自己的天文设备。

图片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一位刚入职的青年教师,一个刚成立的天文系,想要顺利推动光谱巡天望远镜项目在中国落地,其中的艰难和曲折可想而知。

靠在华盛顿卡耐基科学院天文台通往地下室的楼梯扶手上,蔡峥老师看着手机轻轻地说:“做一件事情很难,但是对国家是很重要的。”

“如果做这个望远镜7年没有成功,我还是会坚持做下去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图片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纪录片中,蔡峥老师和清华天文系主任毛淑德老师一起去美国的工厂订购镜面,团队反复奔走于美国工厂和青海的寻找基地之间。

为了星辰大海的伟大梦想,无数科学家们前赴后继,奉献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7年。

蔡峥老师去青海冷湖的时候,指着海拔4576米的塞什腾山说:“看,如果我们建成了观天望远镜,就会是在那里,那是最好的山头。”

图片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广袤的星空之下,是什么支撑着一位学者在寂寞而清苦的日子里,孜孜不倦地追寻天空尽头的奥秘呢?

我想,这份执着的坚守和名利无关,遥望宇宙中心,陪伴着中国天文学者们的,始终是对未知的追寻和宇宙的热爱。

图片

图片来源自网络

图片

年近九旬,

用一生站住三尺讲台

已年近90岁的钱易老师,是国学大师钱穆的女儿,也是“力学之父”钱伟长的堂妹。

作为著名的环境工程专家,她从事环保事业几十年。而作为“一门六院士,半门皆教师”的钱家的一员,她坚守在清华的讲台上整整66年......

图片

图片来源自网络

86岁的钱易老师,依旧活跃在讲台上,因为教书育人就是她的人生挚爱。

走上讲台,她讲述环境学,为祖国培养环境领域研究的人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走下讲台,她是一个纯粹的“学者”,家里到处摆放着书籍,无时无刻不在学习。

导演王静找到钱易老师,希望说服她参与拍摄,却遭到百般推辞,因为她始终觉得在清华,有更多比她年长、比她更值得尊敬的老师,认为自己不应该占用那么多公众的注意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