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了这部良心片,圆你一个清华梦!

 迷影映画 2022-08-29 发布于江苏
每年夏天绕不开的两大话题:高考、毕业

对大多数人来说,毕业意味着人生新阶段的开始。

而对于高三毕业生而言,填报志愿就是成为他们开启人生新阶段之前的重要环节。

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如今,上大学已不再是判断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但对于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来说,考入理想的大学依然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不二选择。

但,大学的意义是什么?它在我们人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在怀念它的时候,又是在怀念什么?

《大学》
The Great Learning


坦率地讲,即使已经离开校园生活多年,但我内心仍然对大学生活带有一份莫名的怀念和眷恋,所以我向来对于展现大学生活的影视作品有先天好感,盖因那些作品背后所产生的共鸣感。
 
纪录片《大学》正是如此。

故事的主角是清华大学,但又不至于清华大学那么简单。严格来说本片有点类似于前几年颇受好评的电影《无问西东》,以几名清华人为主视角,勾勒出一幅当代大学群像。
 

影片的英文片名用的不是university,而是The Great Learning,其实是取自四书五经中《大学》中的名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也是全片的题眼——
 
究竟什么才是大学精神?
 
纪录片选取了四位年龄身份各异,各自处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主人公,他们之中有学子亦有教师,有青年也有暮年。影片以纪录跟拍的方式,前后拍摄了三年时间,用娓娓道来的电影化叙事风格,着重展现了他们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清华大学,并与大学互相成就、并肩前行的人生经历。
 

四个视角,四段人生,以及四段大学往事,构成了影片最核心的部分。
 
站在个人角度,片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两位年轻清华学子的故事。
 
18岁的严韫洲,一名高三毕业生,他以上海自主招生第一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等待招生录取结果的过程是如此漫长且煎熬,而类似的经历却是每一位考生共同的成长体验,那种期望背后的压力,从第一幕便过屏幕直达观众的内心。
 

纪录片的动人之处在于真实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到他走出考场的意气风发,也可看到他成绩出来之际因偏科而惶恐考不上想学专业的懊恼。
 
在他正式踏入清华校园之后,清华所给予的是一个新生全面发展的可能,新生20公里野营拉练项目,新生赤足运动会,新生舞会,在学习知识之余培养真正的独立性。

就在严韫洲步入大三之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整个社会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都出现了短暂的停摆,学校的开学时间也延期了。
 
开学季,清华园里本应是来自远方求学的莘莘学子,此时却是清冷无行人的空园。然清华大学校长站在镜头前对所有学子说,延期开学、准时开课。六个字打破了新冠笼罩的阴影,上至96岁教物理学的张礼先生,下至年轻的老师们纷纷开启视频、远程授课,镜头扫过一间间的空教室,里面先生们传道受业解惑的声音却不绝于耳,为这个开学季添加了不一样的色彩。
 
憋了小半年,回到校园的严韫洲感叹了一句:“终于回来了”。这一年,他参与了电子设计自动化项目组,逐渐走向成熟,属于他的人生刚刚开始。
 

随着大学生活的结束,大学生又将面临新的人生挑战。
 
纪录片中的第二位主角,临近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宋云天,他的经历或许会让那些曾经一样在毕业时面临理想和现实双重困境的年轻人们,更加有共鸣。
 
27岁的宋云天,水利系博士毕业生,他的人生拥有着丰厚的履历。在毕业之际,他面临着人生的抉择,触手可及的留校任教名额和回到乡村基层,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冲突。
 

一边是女朋友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是两个人都能留在北京,过一些简单幸福的小日子;另一边是家里边对他的期待,他奶奶干了一辈子的村支书,操了一辈子的心,吃了一辈子的苦,眼看孙子能有大出息,她劝说道:“农村工作太复杂,工资又低,你就是一根针的针眼,线线都要从你这边过的。”
 
无论是家人、女友或是老师都希望他可以留在北京,可最终他选择了自己的理想和远方。
 
在打包去基层任职前,恰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晚会,宋云天骑上自行车一路赶往天安门前,他怕以后没有机会了,离祖国心脏这么近的机会。尽管因交通管制,他只在天安门附近的小广场透过高楼反射的烟花影子,但那一刻他发自内心的笑容真让人替他高兴。正如清华校训所写的那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种青年人简单且纯粹的理想主义让人感动。导演纪录下宋云天的抉择过程,同时也是在向观众发问——
 
如果面对这样的抉择,自己又会如何选呢?
 

如果说以上两位主角的大学经历旨在唤起观众共情,那么纪录片中的另外两位特殊的清华学子的故事,则是有关于大学精神的最直观的诠释。
 
蔡峥,留美天文学者,明明在国外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却愿意让一切重来,回国践行中国要有自己天文技术的梦想。
 
为了建立属于中国的6.5米光谱巡天望远镜,他到处奔走,选址、选镜面和清华其他教授们讨论,提出由清华主导这个事情,集全国的力量,我们国家要想在天文学这一领域领先,绝不能去买别人的数据,从理论到科研再到探测,我们都需要这一台属于自己的天文设备。
 

虽然是集全国的力量,但是谁组织、谁领导、谁制作,仍有非常多的问题等着蔡峥去协调、去解决。他说:“做一件事情很难,但是对国家是很重要的。如果做这个望远镜7年没有成功,我还是会坚持做下去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正是有像蔡峥这样的学者,为天文项目的建立做出的贡献,才让我们国家才国际上崭露头角。
 
而纵观整部纪录片,最让人动容的是年近90岁的清华学者钱易老师的故事。
 

钱易院士,钱穆大师的女儿,一门皆是在教育领域发光发热的人。年过八旬,依旧在一线课堂之中将自己平生所学带给学生。我们可以看到钱易先生是真的谦逊,她永远认为有比她更优秀的人存在。钱易先生的家中,摆放的到处都是书籍,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她为推动环境领域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钱老则是为人师表的典范,扎根在清华讲台60多年,为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却始终不曾忘却当初踏入大学的理想与初心,就像她自己说的:一生坚持做好两件事,环保和教师。
 

导演没有刻意地煽情,完全以无旁白、纯纪实视角纪录并展现了几位清华人的故事。高考、毕业、入职、退休,四位主角所经历的关键人生阶段充满普世意味,同时也将影片中的主人公与影片外的观众勾连了起来。
 
无论是年轻的学子严韫洲和宋云天,还是留学回国的蔡峥和一生奉献的钱易老师。他们在大学里所付出的青春与理想,信念与坚守,让观众看到了大学精神的可贵,导演也借此解构了一所百年名校的精神传承,引发观众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如果你即将或者刚刚迈入大学校园,或是已经毕业步入职场,这部《大学》都值得一看,它告诉我们:理想的坚持从什么时候都不晚。

欢迎朋友们关注我的视频账号,目前在A站AcFun、B站(哔哩哔哩)、抖音、快手、微视、小红书、微博、头条都有入驻,账号名字统一叫做「迷影映画」,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不妨点个关注。


PS:欢迎加入迷影映画粉丝群,求资源请进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