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运结束了,另一场盛会开始了

 朱觉超 2021-08-08


物道君语:

吃酸奶的节日,

这由历史发展而成的雪顿节,

是雪域高原的魂魄,

恰逢奥林匹斯圣火的熄灭,却点燃了喜马拉雅的热情,

随物道君一起,共赏这人间的佛国胜景。


今日,是东京奥运会的结束之日。可你是否知道,在这场世界运动盛会即将结束的同时,另一场盛会就在雪山脚下正在开启。这就是藏族的雪顿节,夏日高原的康乐时光。

“雪”是藏语“酸奶”之意;“顿”则有“宴请、奉献”的意思。所以“雪顿节”就是吃酸奶的盛宴。这是西藏最为重要的节日,期间有一年一度的晒佛仪式和热烈盛大的藏戏演出,所以也称之为晒佛节、藏戏节。

图片

图片

有趣的是,如此宏大的庆典,却是由无奇的酸奶领衔。大家欢聚一堂,共享老少咸宜的美味。

在拉萨的酸奶馆,点上一碗。打量着墙上的唐卡,和岁月感十足的厚重木制桌椅,便可享受这司空见惯却又十分期待的美食。

藏族的酸奶更为浓稠,白如脂玉。加勺白糖,撒上提子干等配料,相得益彰。浑厚的奶香细腻悠扬,稍有膻味是自然的味道。放入口中平滑凉爽,淆合果脯的芳香,酸中带甜,伴随着缭绕的藏香和酸奶中一点点酥油滋味,在味蕾最愉悦的位置扩散氤氲。再搭配青稞制成的小饼干,亦是不错的选择。

图片

图片

虽不是珍馐美味,却回味悠长。手工制作痕迹,在味道中尽致,彰显食物原本的味道——生活的烟火气,自不起眼的酸奶渗发着……

回味的同时,便会被室外更为浓烈的喜庆气氛所慢慢同化,这一场比奥林匹克更为热诚的嘉会,绝对比酸奶更余味无穷。

图片

   吃酸奶,记载历史的美食

雪顿节,只因缘起酸奶。

相传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来到藏后,对佛教进行改革,他恪尽释迦牟尼所制定的戒律,特别是不可杀生的法条。因而规定,在天气转暖、百虫惊蛰的藏历四月至六月间,为避免误伤各种生灵,僧人要在室内安心诵经修行,严禁出寺。这被称为“雅勒”,就是“夏令安居”,贯彻佛家“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慈悲心。

到藏历六月三十日解禁,喇嘛们纷纷下山。成天在念经拜佛, 缺吃少喝。虔诚的施主和信徒们过意不去,都要进行布施和供养。

在环境恶劣的高原,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于是酸奶成为藏民的日常食品。夏日浓,牧草长势正盛,奶牛产奶丰富,人们便将牛奶制成酸奶,款待清苦修佛的众僧。这个习俗延续下来,逐渐发展成雪顿节。

图片
图片

但十七世纪前,雪顿节还是纯粹的宗教节日。让雪顿节开始走入世俗的,是五世达赖喇嘛尊者阿旺罗桑嘉措。

对西藏来说,五世达赖喇嘛影响力极大。不但确立了格鲁派的正统地位,也统一了纷争不断的西藏,建立甘丹颇章王朝。在入京受清朝册封时,顺治皇帝甚至考虑“亲至边外迎之”,终在大臣们反对声中以“田狩”为名出京,“偶遇”了五世达赖以“郊迎”。

布达拉宫的壁画,记载了这一重要事件。画中的皇帝未坐正中,而是稍侧,使五世达赖几乎与皇帝并坐,这样的情形在等级制度严明的帝制时代是不可想象的。相比皇帝,达赖在画面中更为醒目,稳重圣洁,格调超逸。

图片

▲ 清 布达拉宫壁画 五世达赖赴京觐见清顺治皇帝图

五世达赖在完成他政治上的丰功伟绩后,宣布重建破败的布达拉宫。在白宫部分建成后,1653年五世达赖正式移居宏伟肃穆的宫中,这也是后世达赖喇嘛的居所。

他规定:每年藏历六月三十日结束夏安居后,要举行藏戏演出。第一天在哲蚌寺,第二天移至布达拉宫的德央厦,然后才可以在西藏各地表演。人们参与其中,争相请求五世达赖摸顶加持,祈得长命,风调雨顺。

于是哲蚌寺就成为了雪顿节的活动中心,有“哲蚌雪顿”之名。

图片
图片

十八世纪后期,随罗布林卡完工和格桑颇章的落成,这里正式成为达赖喇嘛的夏宫,自此雪顿节的中心又移到罗布林卡。“颇章”就是藏语“宫殿”的意思。

此后拉萨出现了哲蚌雪顿、布达拉雪顿和罗布林卡雪顿并存的局面。节日重心随着盛夏达赖喇嘛的驻锡而不断改变着。

终于在191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决定,每年“雪顿藏戏”首演在罗布林卡,允许民众进入观看演出。使得雪顿节彻底世俗化,全藏共享欢庆,成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延续至今。

今年雪顿节,是公历8月8日。在您看此文时,雪域高原上就正在举行盛大的庆典。

现在雪顿节风俗也由传统而来,主要有晒大佛、跳藏戏和过林卡三大内容。

图片

   晒大佛,一年一度的唐卡金光

哲蚌寺,这座在拉萨西郊根培乌孜山下的古刹,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不远处开砌的整齐的斜坡,名为晒佛台,专为这一年一度的盛典而准备。

太阳还未出山时,几百名年轻力壮的喇嘛,从哲蚌寺的经房中,扛起已捆好成卷,重达几吨的巨幅唐卡,奔向晒佛台。

在铁棒喇嘛的引导下,众人抬着的唐卡,如同巨龙,蜿蜒而上,盘桓在狭窄崎岖的阶梯山路上。随着法号一声声吹响,交织着绵延不绝的诵经声,人们簇拥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往寺院后的山崖而去。

图片
图片

有尊释迦牟尼佛像,与大佛像一同被请出。位高的喇嘛背着这尊佛像,在金色伞盖下,一同登上晒佛高坡。

山上,早已人山人海。

为能在最佳角度观看大佛并献上哈达,人们在凌晨便摸黑上山。甚至前一天直接在山上驻扎,生怕错失绝佳的观看位置。能亲近佛的机会,谁都不想错过,天蒙蒙亮山上能落脚处已摩肩接踵。这是对佛祖最虔诚的表达,也是对自己积攒功德的行迹。

唐卡展开,却是巨大的金色布幔,不见神佛。

原来一切已准备就绪,只待天色变化。要让天明的第一缕阳光映照在佛祖的面庞。

图片

是时候了,看覆在巨幅唐卡上的金色布幔,被缓缓收起,一幅高30米、宽20米的五彩丝绸织就的佛像唐卡显现眼前,在朝阳普照下金耀辉煌。

面对着逐渐清晰,徐徐露出祥和容颜的佛祖画像,喧嚣尽消。信徒们自然地双手合十,顶礼膜拜,齐颂“唵嗡嘛呢呗咪吽”。当金色释迦牟尼的庄严法相终现全身,好像佛光普照,点亮万千弟子混沌的心境。在雪域高原上促成的虔诚,也只有在共同的信仰下,才能展现如此神迹。

此时的善男信女们,争相挤到展台前,纷纷向佛像抛出团成一团的洁白哈达。樱瓣纷飞,覆盖在世上最大的神佛殿堂。伴随凝重肃穆的法号和民众信徒的欢呼声,山间可落脚的所有人汇成一股热诚的感化——将无限虔诚敬献给无所不能的佛祖! 

图片

晒佛本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宗教仪轨,西藏诸多大型寺庙都会举行,包括色拉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等,而展示时间也不仅于雪顿节期间。

晒佛本意是纪念佛祖诞生、成佛、涅梁和未来弥勒佛的出世。旨在让众生瞻仰佛像、沐浴佛恩、以达去恶扬善、濯清心灵的期望。同时,盛夏阳光正足,晒佛还可防止珍存的巨幅唐卡佛像生霉虫蛀。

哲蚌寺曾为达赖喇嘛驻地,前藏的政教中心,其晒佛仪式必然宏大震撼,令世人瞩目。由于六月三十日兼有解禁夏安居、铁棒喇嘛交接、五世达赖剃度日等多重纪念,晒佛仪式便转移到了这一天。

由此惯例,晒大佛成为拉开雪顿节欢愉序幕的神圣仪式,而哲蚌寺展出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唐卡佛像。

图片

相比摩崖石刻大佛,巨型唐卡更有感染力。理想中的天国一定光耀斑斓,五光十色的重彩给人以亲近感,富丽鲜艳的颜色满载热诚,延续些许浪漫的印度波罗风格,更为和蔼亲昵。仿佛觉悟者就在你身边,宗耀着人人皆可成佛的大道至理。

不只哲蚌寺,色拉寺也在这天晒出唐卡大佛。虽幅面逊色,但颜色更为鲜艳,内容更为丰富。展出的也不是一般绘画唐卡,而是一片片缝制上去的堆绣唐卡,需要百余名僧人耗时近一年完成。

还有机会看到喇嘛们热烈辩经的场景,这是在学习佛法过程中相互提问辩论的环节,像主题的辩论会。平时清苦宁和修行的喇嘛,变得情绪高亢。发问的喇嘛要站起,做提问时一定大力击掌,睁目质问对方;答辩者则坐地,随即论辩或反驳……沸沸扬扬的氛围,像“吵架”的辩经,反而越变越明,最终顿悟萧然!

击掌声此起彼伏,旁观者也看得饶有兴致,一旁的大佛就静静看着娑婆世界的喧嚣,待适人接引。

图片

   跳藏戏,娱乐又虔诚的演出

藏戏,藏语称“阿吉拉姆”或“拉姆”。这古老的戏剧,可溯源至公元八世纪的宗教艺术,和萨满崇拜的关系紧密;十四世纪噶举派(白教)僧人唐东杰布,在募资修建雅鲁藏布江铁索桥时正式创立。

从由口传心授到文本记录,藏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五世达赖对藏戏情有独钟,将其分离为单独的艺术形式。表演者将舞蹈、说唱融为一体,主题大都是历史故事和佛经神话。同时职业化的戏班也在辽阔的西藏萌生发芽。

随着夏宫罗布林卡的建成,看藏戏的传统从布宫和哲蚌寺,转到了罗布林卡,在其中格桑颇章不远的大戏台,康松思轮前演出藏戏。

图片

图片

在噶厦政府时期,在每年藏历六月二十九,来自西藏各地的十二支藏戏班和舞蹈队,一早就来到布达拉宫,先向政府主管藏戏的“孜洽列空”报到,进行简单的“谐泼”仪式表演。随后就赶往罗布林卡致意达赖喇嘛,晚上返回哲蚌寺。三十日雪顿节,要在哲蚌寺演出一天。七月一日以后在罗布林卡和不同地区的演出都将陆续拉开帷幕。

此期间政府放假,全体官员一起去罗布林卡陪同达赖喇嘛看戏,开宴会吃酸奶。拉萨人民也穿上盛装,不论僧俗农市,都可带上准备好的食物,前往罗布林卡观看演出。

现在演出的对象已经成为了广大群众。除首日在晒佛的山下表演,从第二天起,来自不同地区的藏戏队在罗布林卡、布达拉宫后的龙王潭公园内,每天从上午一直唱到暮色降临。

图片
图片

在罗布林卡,演出藏戏的棚幕早已搭好。观众们围坐在藏戏舞台周边,很自觉地围成一个个同心圆,仅留下演员进出的狭窄通道。前排的观众大都年高,席地而坐,却不停歇手中的转经筒,只安然等待着演出,这是佛祖教会的修行。外围的年轻人却按捺不住喜悦的兴奋,一直期待着生之欢愉。

中央的舞台既没有高台,也没有围栏,更没有布景。四面八方都是观众,舞台呈现完全开放的态势,给藏戏表演带来了难度,要时刻沉浸在状态之中。

舞台面向西方达赖喇嘛观戏楼之处,摆着供奉“切玛”桌子。旁边靠着一根扎满绿枝木杆,树枝下挂着“戏神”唐东杰布的唐卡,总是面向西方。藏戏演员在演出之前要向其敬献哈达,拜祖师爷是艺人对前辈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认同。

图片

▲ 切玛,一种藏族传统吉祥物

“切玛”是藏族特有的吉祥物。它是个特制的长方形木制盒子,中间用板隔开,外板上刻有佛门八宝或佛教主题雕塑。盒内的一边装有拌好的酥油糌粑,另一边则是累成小山的小麦,并插上几根彩色青稞穗和鲜艳花朵,抑或是酥油制的“字珠”。盒子上系哈达,吉祥圣洁。

开放自由的戏台,却有着如此严格的场地安排。并非因为西面是达赖喇嘛的观戏台,而是在哪里都有相同的布置。这些讲究自古流传下来,是不能够随意改变的,但具体来由,已不可查,是尊重与虔诚延续着文明的内核。

而在龙王潭公园,也是好不热闹。这里曾是贵族禁苑,郊游娱乐的后花园,平民被拒之门外。

如今,这里被开辟成宗角禄康公园,人们日常休闲的好去处。西侧新建了广场,被设计为六边形,中心是圆形舞台,恰适藏戏演出。这是仅次于罗布林卡的藏戏演出处。

广场一边有巨大的格桑花雕塑,“格桑”是“美好时光”的意思,是西藏最吉祥的花朵,寄托着藏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愿景。

图片

藏戏有八部名篇,除《文成公主》、《朗萨姑娘》以史实为主题外,大都是佛经题材。

相比佛教故事,由真实故事改编的《朗萨姑娘》更让人动容。讲述一位名叫朗萨娥波的姑娘,被豪绅扎钦巴看中,强为儿媳。无奈之下,朗萨嫁入扎钦巴家,明是儿媳,实为奴仆。她夙兴夜寐、终日劳苦,却与人为善、毫无怨言。尔后遭到扎钦巴父子毒打,含恨而死。阎王被朗萨感动,判她还阳。她就出家为尼,扎钦巴父子也悔过自新,皈依佛门。

这段藏戏虽保留了佛教故事的痕迹,但它真实地再现了旧时西藏妇女的际遇,人们同情她,并赞叹藏族女性吃苦耐劳的光辉品质,善恶终有报,求仁得仁。

图片

藏戏演出时间很长,一演就是一整天。人们只能选择中意戏目,去指定地点看演出。这是种修行,不得贪念。随高亢悠扬的唱腔,抑扬顿挫的对白,演出者带着神态各异的脸谱,身着古典庄重的服饰,豪迈粗犷的舞蹈动作,饶有情趣。

忿怒相般的脸谱,非但没有吓跑观众,反而产生一种原始的美感,观者仿佛置身于佛经之中,那烂熟于心的经文,活灵活现在面前再现,于是他们相信眼前的一切都是真实的,看来佛陀世界与人间不过顿悟二字,娑婆世界的喜怒哀乐的众生相说顿悟,说之容易,行之极难。

藏戏中有很多动作没有硬性规定,由演员自我发挥。演员和观众都已入境,没有人置身事外,捍卫自己的立场。沉浸的享受,性情的洒脱,台上台下互通款曲。正如修炼佛法,方式颇多,而最终求果,同为西方极乐。

图片
图片

在长达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中,藏戏不断演绎着藏民对自然和神佛的膜拜和崇敬。成为民族发展的一面镜子,展现出强大的生长力。高亢嘹亮、清脆婉转的唱腔,承载着高原的粗犷豪迈,这距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任何声音都如此悠远震撼。

看一场藏戏,相当于念诵一边《甘珠尔经》,与转经筒转一周,相当于念诵一遍《大藏经》如出一辙。转经筒镌刻着藏文佛经,在一次次顺时方向的推动下,表达着一丝不苟的虔诚。但转经筒随处可见,如此规模的藏戏可是一年一次。

藏戏本就是佛教故事的进行时,佛法融入文艺和日常,是将信仰带到生活各处的标志。宗教的神圣调和着生活的一举一动,非但没有亵渎佛祖圣明,反而让人们亲近自然,在爱的感召下,投入佛陀的慈悲之中。

然而藏戏年年看,年年不腻。在雪域高原上已经养成独特的调性,在佛陀世界的关怀下,一遍又一遍的温习藏戏——重温的快乐就像反复诵经的执着,看着大昭寺前长头的人们,这被称为信仰之脊的雪域高原,谱写着恢弘的诗篇。

图片

   过林卡,自由自在的民族

如今的罗布林卡已经完全对外开放,在雪顿节这一天更是摩肩接踵。这是所有人的狂欢,不论你来自那里,都可以无差别融入其中。

人们在有水有树的地方搭起帐篷,拉起帷幔,地上铺好毛毯或塑料布。豪爽的康巴汉子干脆席地而坐,准备好酒菜,在林卡中度过欢愉的一天。

树荫之下,帐篷支起,连成片如雪峰入巅。拉萨从来是白日暴晒,夜晚骤寒。清风袭来艳阳的味道,怡然神清。帐篷、帷幔上大都有佛门八宝图案,是祥瑞之征,金色的吉祥结,在耀眼的阳光映衬下,格外醒目。

图片

图片

吉祥结,又称室利靺蹉、盘长,佛门八宝之一。它最好的解释了佛教教义:绳结连绵不断,没有开头和结尾,表明六道轮回,长久永恒。既然已在轮回之中,又何苦徒劳名利?

民间则以此为家族兴旺、子孙繁茂、富贵吉祥的象征,或带在身边,或印画在高洁之处,表达世代相传的美好祈愿。

中国联通的LOGO,也是借鉴而来。

图片

图片

摆上青稞酒,倒满酥油茶,还有自制的藏式点心,聆听远处飘来的藏戏声,手中的转经筒从不停歇,捻着佛珠,生怕忘乎所以。亲朋好友闲适地围坐,摇起藏式骰子,唱歌跳舞,尽情娱乐,共享这最有活力的日子。

夜幕降临,帐篷里便点亮灯火,映出人们欢愉豁达的身影,淳朴的歌声,在高原特有的乐器伴奏下,犹如穿越时空的探针,映在帷幕的剪影,记载着藏民文化历史,几百年安然流传,在世界之巅深情而悠扬。

图片

生活的惬意,就是磨好糌粑,煮沸酥油茶。而执着的信仰才是养育雪域高原子民的万能良药。有人说他们落后、不开化,但是就是这样的生活,使得在这本不适宜人类活动的地方,生生不息。虔诚之中,佛祖默默守护,让人们一直看到属于生活的光,属于太阳,也属于信仰。

西藏,有人说是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因为宗教加持着纯洁的心境,但那也是氤氲着藏香、酥油茶味道的俗间,一同体悟信仰带来的安乐祥和。

雪顿节,要来参与一次吗?人生不虚此行。

图片

 · 致亲爱的物道家人们 ·

布达拉宫,

世界上最高的宫殿,

书写着仓央嘉措的记忆,

今日,之华带你一观雪域高原的传奇!

如若欢喜,请点个赞!

总有一天,你会以任何一种方式来到拉萨。 喜欢点击关注@物道之华 视频来源:@中国西藏 #雪顿节#拉萨#西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