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平水韵”的来龙去脉、是非功过

 诗道骏言 2021-09-01

原创2021-08-08 05:00·诗道骏言

现在喜欢写格律诗的朋友,一定知道,很多人推崇“平水韵”,不少人认为,按照“平水韵”押韵才算近体诗的正宗。那么,什么是“平水韵”,它的来历、内容、实质、功用是什么,它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咱们今天来聊聊这个话题。

1)平水韵的来历

“平水韵”最早的源头有两个,一是宋金时代的刘渊编写的《壬子新刻礼部韵略》,一是金代王文郁编写的《平水新刊礼部韵略》,这两部书都失传了。刘的韵书韵目分为107韵部,“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上声三十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共 207韵。”这个韵目保留在元朝熊忠编写的《古今韵会举要》一书中。王的韵书韵目分为106韵部,这个韵目保留在元朝阴时夫编写的《韵府群玉》中。

宋朝的《礼部韵略》是平水韵的祖本。《礼部韵略》有206韵部,这是朝廷颁布的官韵,科举考试,举子们写诗必须严格按照这206韵规定的平仄、韵类,否则算不合格。

由于206韵部代表了隋唐声韵系统,太过繁琐,并不符合宋金时期的语音实际,所以,金代的刘渊和王文郁以宋朝《礼部韵略》为基础,私自把206韵合并为107韵和106韵。这行为要是在北宋,肯定是非法的。但是北宋衰亡,宋金并立,金朝占领中国北部,没有自己的官方韵书,他们子弟对汉语掌握得不纯熟,使用分类简单的韵书,对金国子弟是有利的,金朝便默认了刘渊、王文郁改造出来的民间私韵,作为金国科举考试写诗用韵的标准。

谈谈“平水韵”的来龙去脉、是非功过

2)为什么叫“平水韵”

王力教授在这个问题上比较糊涂,他在《音韵学初步》(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23页)说“由于刘渊是平水(官名,主收渔税),所以,后人把《壬子新刻礼部韵略》称为'平水韵’”,但是,他在《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75页))中却说“由于刘渊是平水人,所以,这部书又叫《平水韵》”,就这样自相矛盾。据学者涂宗海考证,王力的两个说法都不正确,事情的真相是:“平水”是地名,又叫“平阳”,就是现在的山西临汾,金代时期,平水是中国最大的刻书中心,韵书多出自该地故称107韵、106韵的宋金时期的韵书为“平水韵”。“平水”二字,既不是指刘渊是平水人,也不是说刘渊当过平水官,仅仅表示韵书刻录印刷地点是在平水。

3)“平水韵”的影响

元明清三朝,科举考试写诗用韵都以平水韵为准,清朝康熙五十年,官方颁布《佩文韵府》作为科举准则,该书是平水韵集大成者。其简编本《佩文集成》,在民间流传最广。平水韵体系一直影响了中国诗坛700余年。清朝废除科举制之后,平水韵对诗词创作的行政约束力崩塌瓦解,之后,陆续出现各种新韵书。

4)“水平韵”的功与过

积极方面:

1.平水韵实质上是上接唐宋音韵系统的,它的韵部是对206韵部的归并所得,唐宋格律诗词的用韵更细致,自然都合乎平水韵这个粗略大条的韵部系统。平水韵客观上给写诗的人提供了一个超越方言、超越时间变化的汉字声韵平台,只要大家都遵守这个平台的规定,写出的格律诗在声韵方面就能酷似唐宋诗词。

2.元明清三代以平水韵为官韵,它为朝廷判断举子们诗歌形式方面的优劣提供了一个执行标准,同时也为天下文人准备科举考试提供了一个声韵标准。

消极方面:

1.平水韵规定的汉字声韵,与元明清时代的语音实际情况是脱节的,很多字实际读音已经发生变化,但韵书中的字音是凝固不变的。

2.平水韵从206韵合并而来,有些合并在当时是不合理的。

3.现代汉语普通话系统,入声已经消失,平水韵与普通话语音差别巨大。

谈谈“平水韵”的来龙去脉、是非功过

按照平水韵押韵写出的诗词,如果用普通话诵读,可能会完全不押韵,例如:“温、存、门、吞”和“元、烦、言、番”,“才、来、台”和“灰、魁、玫”,在水平韵中同韵,在普通话中完全不押韵。按照古音读呢,没有人能确切知道每个字古音的准确发音情况,只能读一个“构拟”出来的“假音”,所以,用平水韵写出来的诗,如果诵读出来,一定是今音和假古音的混合体,不今不古,不伦不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