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江,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

 镇江风情 2021-08-08

打开长江流域的版图,镇江,地处下游江南。

这座城位于运河与长江交汇处,西临南京,一条滚滚长江,让它和扬州对望。长江之中,东西有焦、金二山像一扇海门,防控着附近江面。

因为镇江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厚厚的历史风尘里,它大部分时候是被定位在军事上,如果说隔壁的金陵是王地之尊,江对面的扬州是富贵显赫,镇江更多是军镇要地,在史家的眼里,翻开镇江的历史,满卷惊涛骇浪。

这座城最早的史书记录,竟然是一场“朱方之战”。随后数百年,扼住长江、运河的镇江,一直刷着攻防的经验值,慢慢成为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

太平时节,它都像绷着一根弦,到了纷争的五代十国,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攻城战”。

01

往往在将军一念之中,无数士民百姓成为枯骨,繁华城池成为一片焦土。

公元903年(唐昭宗天复三年),八月,一位镇守润州的将军安仁义,一时激情下,反了。

安仁义是残唐五代时一员难得的猛将,史书里没写他早年活动情况,只知道他是沙陀人,曾跟着“战神”李克用征战,沙陀战士都善射,估计在那时他学得一手射箭绝活。

后来他跟着秦宗衡攻打过淮南,再后来就归顺了吴国创始人杨行密。

在吴国攻城略地的岁月里,安仁义和另一个叫田頵的将军经常搭档,他们俩一同指挥作战,大杀四方,二人名冠军中,被称为“江淮双璧”。

安仁义对田頵很佩服,田頵有勇有谋,马上功夫十分了得。安仁义是少数民族,文化水平不高,认田頵做了大哥。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乱得一塌糊涂的年代,因为世道乱,杨行密对这两个能打的下属就特别重视,任命安仁义为润州刺史,任命田頵为宁国军节度使,后来又提升田頵为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随着地位越来越高,大哥田頵渐渐有了“做真正的大哥”的想法,他开始和北方后梁的朱温眉来眼去。

而田頵的小弟,在政治上极不成熟的安仁义,大哥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这一年的八月,田頵与杨行密终于决裂,起兵造反。安仁义随即响应,一把火烧了扬州的战舰,也反了。

随即,安仁义率兵攻打常州,遭到伏击后,退守润州。

杨行密派出大将王茂章、李德诚、米志诚等将领,率军将润州城团团围住,一场旷日持久的“润州攻守战”打响。

让人没想到的是,大哥田頵竟然没坚持多久。

在几路大军的合攻下,田頵舍城出击,结果兵败身亡。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安仁义守润州城,守到了905年。

02

润州的城,异常坚固,又濒临长江,易守难攻。

在这里经营多年的安仁义,身兼刺史和团练使,深得军心。所以,润州虽然被团团围住,但又久攻不下,善守城的安仁义又将神射技能发挥到极致,杀得三将颇为狼狈。

安仁义个头不大,但练得一手射箭的绝技,《新五代史·吴世家》里说,“吴之军中,推朱瑾善槊,志诚善射,皆为第一”,不过这被尊为第一神箭手的米志诚,却经常被安仁义瞧不起。

润州城下,安仁义毫无惧色的和王茂章大军对决,甚至“不毁濠梁”(《九国志》),隔三岔五的开门出战,近则兵刃,远则弓箭,王茂章等三将被打得一点儿脾气都没有。

攻了一年多,三将仍然未能破城,而这时候,安仁义的大哥田頵早已败亡多时。

攻打一座润州城打成这样,杨行密也急了,集全部的精锐,并派出手下第一大将徐温前来支援。

徐温很狡猾,用计让自己的军士装扮王茂章的士兵。安仁义没看出对方增兵,结果上了当,贸然出击,被徐温的生力军打得大败。

从此,安仁义就不出战了,困守润州,但凭着手握劲弓,加上守城有方,徐温、王茂章等将依然无法破城。

《新五代史·吴世家》里这么说:“每与茂章战,必命中而后发,以此吴军畏之,不敢进”。

安仁义的箭法实在是太厉害了,润州城实在太难攻打了。

转眼,到了905年正月,润州城依然坚挺。

杨行密终于沉不住气了,亲自到润州城下向安仁义喊话:“你的功劳我是忘不了的,只要乖乖的投降,认个错,我继续让你做官,顶多不给你带兵了呗。”

杨行密的话,虽然没能让安仁义投降,但也让他很纠结,他开始悔不该盲从田頵造反,田頵都死了,他还能坚持多久?

就在安仁义内心挣扎的时候,王茂章使出了一招挖地道,“茂章乘其怠,穴地道而入”(《新五代史·吴世家》)

坚城被地道攻破。

安仁义见王茂章的大军入城,就拿着弓箭,带着全家人上了城楼,他在城楼上攒射,例不虚发,来一个射一个,来两个射一双,弓弦一响,吴军应声而倒。吴军别说攻城了,连靠近城墙都不敢,只能远远地望城兴叹。

但这终究不是个事啊。

安仁义在围城的众多老同事中,看见了李德诚,他便喊李德诚上城楼聊天。

于是李德诚上了城楼,安仁义对他说:"老子反了杨行密,现在想来,实在没有什么道理,难怪王茂章他们每次交战都要骂上老子一顿,让老子有苦难言。”

叹了一口气,他接着说:“但只有你从不骂人,对我也从未失礼,要不杨行密咋就看你小子顺眼呢。依老子看,你小子有奇人之相,日后必定大贵。也罢,老子早就打累了,也打不动了,与其便宜别人,不如送你一份功勋。"

说完,安仁义不仅扔掉弓箭束手就缚,还将自己的爱妾托付给李德诚。

就这样,围了两年多的“润州攻城战”才结束。

03

“润州攻城战”向前再回溯几百年,镇江的坚城,绕不开东吴修筑“铁瓮城”。


“铁瓮城”位于北固山前峰,是东吴孙权在镇江的都城。这座城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全城纵横环绕,因山就势开凿,结构紧密,平面弯环回复。

从高度到占地,应该有大市口的商业城那么大。

有资料说,这座城是因为形似瓮状,故称铁瓮城;也有人说,这座城的城门设计比较厉害,城门之后修筑多个口字型瓮城,这样在城内将城门四面包裹,易守难攻。攻城的军队就算攻破城门,往往也会陷入被关门打狗的绝境。

1991年,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进行了一次考古挖掘后确认,镇江铁瓮城是东吴开凿的三座古城(即镇江铁瓮城、南京石头城、鄂州吴王城)中建造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唯一以砖石护城的古城遗址。

同时代别的城池,还都在用土木结构,镇江的城已经用砖了。

公元204年,平定了丹杨之乱的孙权,率军返回吴郡(今苏州)

在途经镇江的时候,正是夜间,孙权突然很想测试这座城的防备状况,于是让军队佯攻城池。

没想到守军十分警醒,兵士立即全部登上城楼防守,军令传递紧张有序,壮威之声喧天动地。孙权非常满意,立即派人通谕城中,停止了这场特殊的“攻城战”。

第二天,孙权召见守将孙韶,他对这位同宗的少年将军十分器重,任命他为承烈校尉,统领叔父孙河的旧部,以曲阿(今丹阳)、丹徒两县作为孙韶的食邑,并自行设置官吏。

孙韶凭借坚固的铁瓮城,担任边将几十年,平素善待士卒,因此兵士们都尽力效命。

他加强边界警备,并注重派人深入敌后侦察敌情,预先探知敌军动静而相应作好准备,故此极少打败仗。对峙的魏军对孙韶无可奈何,于是主动撤军脱离接触,使得吴魏在江淮之间的军事缓冲区达到数百里之广,有效维护了吴国的边境安全。

04

东晋时代,晋廷在京口置南徐州,居住在这里的侨人回乡心切,战斗意志特别坚决。经过严格训练,他们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北府兵”。

北府兵统率部设在镇江,谢玄、王恭、刘牢之、刘裕等名将都任过北府兵统帅。“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平定孙恩、卢循起义,起兵讨桓玄,实施北伐,建立起南朝宋国,北府兵是他的基本盘。

随后贯穿南朝,镇江都是一座军事重城,北方的军队打到镇江,战争就戛然而止。

到了隋唐,大运河的开通,镇江成了南北漕运的咽喉要地,军事地位也进一步加强,杜佑的《通典》里说:“京口因山为垒,缘江为境,建邺之有京口,犹洛阳之有孟津。自孙吴以来,东南有事,以京口为襟要。京口之防或疏,建邺之危立至。六朝时以京口为台城门户,锁钥不可不重也。”

隋唐王朝在这里设立了庞大的“镇海军”,城池密不透风、戒备森严。

镇守这里的,都是级别很高的大佬,比如李德裕,担任润州刺史,兼任镇海军节度史、漕运转运使,军权、行政集一身。

直到1113年,长江镇江段的地形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泥沙淤积,江面变窄,长江出海口东移,叫“镇海军”已经名不符实了,曾担任过镇海军统帅的宋徽宗,改“镇海军”为“镇江军”,将润州改名为镇江。

镇江,铁索横江,一镇九百年。

靖康之变后,乱世中的镇江成为抗金前线,驻防的军队多达10万以上,陆军、水军、骑兵各兵种齐全,这样的城池,相当的易守难攻。

不仅守,有时还主动出击。韩世忠狙击金兵的“黄天荡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辛弃疾、陈亮、陆游等诗人都是在这一时期到镇江前线工作的,紧张的工作之余,在镇江写了不少诗词,传唱至今。

  

元代,镇江设有军事、行政合二为一的镇江路,设“达鲁花赤”管理军事。到了明代,镇江设有“镇江卫”。到了明中期以后,为抗击倭寇,增设“提督总兵”,管辖上自九江下到出海口的长江防务。

  

清代,镇江驻有镇海营和城防营,在长江的圌山、都天庙、焦山一带,都设有炮台,城池也是加固型的。

不过,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到了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战争已经变了一个模式。

近代战争,攻城手段就变得较为简单了,在大炮或爆破的攻击下,城池的城墙亦或者是城门,都不堪一击,继而宣告攻破。

“镇江保卫战”后,镇江最后的防守之战,是一部属于冯子材的王者荣耀。

冯子材在打太平军的时候,曾国藩评价他“尚能战”,心理素质很好,打仗能总结,让他负责死守镇江城。

同治元年(1862年)初,冯子材收拢残军固守镇江,当时,除镇江以外,从南京到苏州的重要城市都为太平军占领,镇江是唯一为清军占领的战略要点城市,冯子材困守孤城,过得相当艰难。

但后来太平军攻打了镇江城5年多,在100多次大大小小的攻城战中,冯子材练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守城战术。

他结合镇江的地理形势,总结出"以守为体,以战为用"、"先为不可胜,以待可胜"的打法,一边守,一边打,先利用地形,建立由高低交叉火力组成的立体防御工事,太平军来了,打也打不下来,打到没脾气了;然后他再集中优势兵力,冲出去一顿狂揍,往往大获成功。

《丹徒县志摭余》记载说,他在镇守镇江期间,比较会笼络人心,镇江城上下一心,听命为他所用。因此,太平军攻打了镇江五年,发动了百余次攻战,但始终不能撼动冯子材。

冯子材坚守城池,一直坚持到了天京陷落。镇江至今还有一个叫“太保巷”的地名,纪念这位守卫镇江城的英雄。

坚守,仿佛融入到这座城市的血液里了。

只要是发生了危险,这座城的人民就会在最短时间内提高警惕、排查线索、畅通渠道、做好应对……

面对危机,身后的百姓和肩上的职责,让镇江人有了直面恐惧的力量,众志成城,严防死守!

给你点个赞,镇江,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


镇江的学校

老镇江

镇江名人故事

镇江味道

镇江诗歌的故事

你好,这是我的家乡,镇江!这是我的新名片

伯先公园,多少镇江人珍贵的童年!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