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X线诊断一直是初级影像医师诊断的难点,仅书本上的知识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如何快速提升乳腺X线诊断水平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医影携手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放射科崔文静老师为大家《乳腺X线检查系列课程》,希望能给大家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二)ACR-BI-RADS- MAMMOGRAPHY分类解读 识别二维码或者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 即可学习
研究方向:乳腺疾患的影像诊断;乳腺影像的人工智能及影像组学研究 本期课程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学习: 报告的结构及内容 报告内容的解析 分类标准的内容 分类标准的解析 1、检查的适应征
2、对整个乳腺的组成简单描述 3、清晰的描述每一个重要发现 4、对比前片 5、作出评估 6、给出处理方案 A、无症状患者的筛查 B、筛查后有发现的患者的随访 C、临床有发现的患者的评估 D、因乳腺良恶性肿瘤行保乳术后的随访 E、判断植入假体的尺寸及移位状况 ACR分型:乳腺组成的分型 a型 几乎全部是脂肪 b型 散在分布纤维腺体密度 c型 不均匀分布的纤维腺体组织 d型 极度致密 致密乳腺与高风险患乳腺癌具有一定相关性 乳腺密度分布存在以下近似特征: A类约占10%;B类约占40%,C类约占40%,D类约占10% 向临床医生传递乳腺X线检查对于该患者的敏感性,提示医生对部分致密性乳腺患者,辅助超声或MR检查 1、几乎都是脂肪; 2、可见清晰的乳腺小梁结构; 3、局部可有少量腺体。 1、非常致密的腺体;
2、降低了乳腺X线摄影对病灶的检出率 主观:最初的已淘汰,现最新BI-RADS使用的为主观四分位
半定量:四分位法 定量:区域百分比计算法、交互阈值法 区域密度百分比法:在头尾位图像上用测面积法评估乳腺密度,计算百分比 交互阈值法:在头尾位图像上设定阈值,自动够花腺体范围 (1)肿块mass
位置:是否伴有钙化;大小:其他伴随征象;形态(形状及边缘);密度 例: 左乳外上象限可见一大小约3.0*2.5cm的类圆形高密度肿块,边缘多发分叶及毛刺 (2)钙化Calcifications 位置;分布(簇状、段样、片状、沿着导管、散在);形态(点、沙粒、环、杆、线、分枝等);伴随征象 例: 左乳后上可见一片状分布的沙粒样及小杆状钙化灶 (3)结构扭曲Architectural Distortion 位置;是否伴有钙化;其他伴随征象 例: 右乳外上象限可见一片状结构扭曲影 (4)不对称影Asymmetries 结构不对称,整体不对称,局灶性不对称,进展性不对称 ;位置;是否伴有钙化;其他伴随征象 例: 右乳内侧胸大肌前可见一片状不对称性致密影 (5)乳内淋巴结 Intramammary lymph node:描述位置 (6)皮肤病变 Skin lesion:描述位置 (7)孤立性导管扩张 Solitary dilated duct:描述位置 乳腺内偶可见小淋巴结,呈肾形,淋巴结门存在,通常从形态上可与乳腺内小纤维腺瘤区分开来。 皮肤上较大的隆起的痣,需要描述位置,以免误认为乳腺内结节。 4、与前片做对比 描述与前片对比时一定要标注检查时间 有明确良性特征的病变,可以不与前片进行对照 5、做出分类评估 6、给出处理建议 ↓乳腺X线BI-RADS 分类标准↓ (1)需要附加影像资料评估;
(2)需与以往的乳腺X线片做比较后再给予评估。 1、几乎均出现在筛查患者当中; 2、还出现在某些情况下: 超声或体格检查结果不能马上获得,影响到准确评估; 患者不愿意接受加摄X线体位或加做超声检查,影响到准确评估; 需要进一步做MR检查的病例,不能使用 0类。 评估为0类的患者,必须在30天内召回并给出最终评估 1类----阴性发现,没有需要评估的病灶 2类----良性发现 乳腺内良性病变
1.退化钙化的纤维腺瘤 2.皮肤钙化灶 3.金属植入物(穿刺定位针,4.外科手术吻合夹) 5.含脂病变(油性囊肿,脂肪瘤,囊肿,错构瘤) 乳腺内良性发现 1.乳内淋巴结 2.血管的钙化 3.植入的假体 4.先前的外科手术形成的结构扭曲,且无恶性证据 处理方案:继续接受乳腺筛查即可 血管壁钙化:轨道样
纤维腺瘤退化性钙化:粗大、爆米花样 皮肤钙化:圈状 脂肪瘤:低密度,内可见分隔 油性囊肿:低密度,多发 纤维腺瘤:高密度 囊肿内钙化 油性囊肿 纤维腺瘤 可能为良性的征象:
(1)不伴有钙化的有界限的实性肿块 (2)局灶性非对称影 (3)簇点状钙化灶 给出3类评估前,要保证与前片做过对照 处理方案:间隔为6个月的随访,连续随访2-3,无变化或缩小:降为2类;增大:升级为4类。期间可进行附加检查以确定评估 4A类:发现一些恶性征象,不能排除恶性(> 2% , ≤ 10%)
4B类:存在恶性可能(>10% ,≤50% ) 4C类:恶性可能性大(>50% ,<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