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圣母杯征文】朱海忠:《鸡蛋的故事》

 昵称2433919 2021-08-09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优良家风、树立家国情怀!


中华圣母杯:征集作品

《鸡蛋的故事》
朱海忠

小时候的农村,家庭生活都很困难,我家也不例外。当时还没有包产到户,农民缺乏科学种田的知识,机械化程度也不高,又不能私自搞副业,农业产量很低。家里以父母为主要劳动力,早出晚归到年底按工分“分红”的时候,扣除生产队平时分的大米等日常生活用品,也就拿不到几块钱了。如果刚好碰到家里有人生病等等急需用钱的时候,只好先向队里借支,这样到年底就变成“透支户”了,过年都成困难。我家也经常被列在“透支户”的榜上。

从我记事起,不是逢年过节或有亲戚来访家里是从来不买肉的,餐桌上除了土豆就是青菜之类蔬菜,菜里没有多少油,品种也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唯一的奢侈品就是隔三岔五地炒上一小碟鸡蛋,或者是爷爷偶尔从小镇上带回几片猪头肉,每逢此时我与弟弟都吃得津津有味,也不懂得谦让。

转眼间我上小学了,家里离学校比较远,乡间小路也不大好走,中午是赶不回来吃饭的,需要带饭。家里又没有象样的菜好带,母亲为了保证我的营养,就每天给我煎上一个鸡蛋,倒上一点酱油,算是我那个时候的“营养午餐”了。

母亲很勤劳,为了多养几只鸡,也为了让鸡多下蛋,就每天起早摸黑,赶在开工前或下工后到田间地头偷偷地捡回一点稻穗或菜叶什么的,以改善一下鸡的伙食,即使这样,家里的鸡也不是天天都下蛋的,碰到家里的鸡不争气没下蛋时,也会尽量从邻居家借来一两个,几乎从没间断过,而大人们总是舍不得吃的。

第二学期的“六一”前夕,我获准加人少先队组织。放学后我就直奔田头,兴奋地告诉母亲我要参加少先队了,并让母亲准备好2角4分钱的红领巾费,在“六一”节前交给老师统一购买。本来交学杂费之类需要用钱的事我都是跟父亲讲的,那段时间父亲和村里的壮劳力都被公社组织到一个很远的、叫不出名的、经常闹水灾的地方去挖什么河去了,我只好跟母亲讲了。母亲听后迟疑了一下,转而叫我先回家做作业,说钱会准备好的。

第二天的中午我象往常一样一下课就急匆匆地打开自己的饭盒,发现里面除了几根青菜就是一小段土制的酱瓜——难道家里的鸡又不下蛋了?当时也没太在意,可接下来的几天饭盒里依然没有多大的变化。于是我放学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趴到鸡屋门口去看,角落里明明有个鸡蛋么!我就吵着问母亲为什么不煎鸡蛋给我吃了,我看见母亲脸上掠过一丝歉意(“歉意”是我以后才懂的,当时只觉得表情不一样)的表情,许久才说:“有个亲戚身体不好,要去看望一下,所以攒上几个鸡蛋,过几天攒够了,一定还会煎给你吃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可心里总有点不大乐意。

又一天放学回来,我刚到门口就听见弟弟与奶奶在吵闹,好象是弟弟缠着奶奶非要煮蛋给他吃,而奶奶说没有,怎么劝也不行。我刚想进屋去帮弟弟,顺便让奶奶给我也煮一个,这时听见奶奶对弟弟说:“家里的鸡蛋刚才都让你妈拿去换粮票去了,然后用粮票再去换钱后给哥哥买红领巾戴,等你长大上学了,你妈妈也会给你买红领巾的……”

那一刻我仿佛读懂了母亲脸上的迟疑与歉疚的真正含义,晚上我一直等着母亲早点回来,可母亲回家很晚,我还是先睡着了(后来我听说母亲赶了十几里的路到城里,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熟人把鸡蛋换成了粮票)。

次日早晨,母亲给了我一些粮票,仍然歉疚地说:“我跟你的班主任讲好了,你就用这点粮票跟老师换成钱后买红领巾吧,如果有多余,再买几支铅笔。”然后塞给我一盒饭说,“今天早上家里的鸡又下蛋了,前几天攒的几个蛋昨天拿去看了一下亲戚,让你上学没啥(蛋)吃,委屈你了,今天给你煎了两个,你都吃了吧。”我从小是个倔强的孩子,此时也不知哪儿来的泪水,对母亲说我不吃蛋了,你和爷爷奶奶也吃。我好象突然懂事了许多。

又过了两天,我终于在“六一”节戴上了红领巾,从此红领巾伴着我蹦蹦跳跳,一天天长大。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从农村到了市里的机关工作,母亲也在一天天地慢慢变老,每次我休息的时候回到老家,临返城时,母亲仍然不忘给我准备好几个鸡蛋叫我带上,当然母亲的出发点也变了,她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别说城里,鸡蛋在农村也不稀罕了,叫你带几个鸡蛋回家,是想让你骑车时慢点、稳点,路上注意安全,平安到家。

二0二0年写于母亲节前夕

作者简介:朱海忠,1989年入伍,1993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指挥系,现任职于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武装部。业余爱好诗歌散文创作,偶有作品发表于《浙江日报》、《金平湖》等报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