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支配

 介子平 2021-08-09
人生之旅,本无预设,尚未成熟,便已老去。

支配行为的是思想,支撑思想的是身体,无论教授,抑或我等,身体状况不佳者,感受尤深。对于一飞冲天、直上九霄的壮年,则察无所觉。以为只需努力,便可集中精力,抵达目标,但这只是身体状况良好前提下的完成。控制情绪的难易程度,与身体状况息息相关,意志力能控制的局面少之又少。鞋里的一粒石,让人止步,眼里的一粒沙,让人蒙蔽,手上的一根刺,分散注意,腿上的一结痂,牵扯周身,意志力可坚持片刻,难以长久。身体的局限,终究不能以意志力突破之,毕竟身体是意志的载体。几近瘫痪的霍金注意到,即便那些声称一切命中注定、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时都会左顾右盼。

1951年,贵躬抱恙,罹患癌症两年的维特根斯坦对守护他的贝文太太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为美好的一生。”曾给这个世界留下过无数光影的天才,谈吐已不见分毫的惊世骇俗,倒像一位邻家长人,抚平一生疮痍后,恋恋于尘世。不是时间治愈了你,是自己治愈了自己,哲学是哲人与时间的和解方式,生死乃终极命题,惟有无限接近死亡,才会体味生存的现实困境。

人生岂能多如意,体能下滑,疾病随之侵入,体质脆弱,一场病痛便能击倒。这场疾病,或许只是一场流感,只是一回变天。天阴下雨的预告,源于一次断肠手术的后遗症,几日隐痛,黯然几日的情绪,不油生出赍志而没、壮志未酬的挫败感来。你不挺住,无人替你坚持,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打垮勇气的正是力气。情绪当然也会反作用于身体,那些过不去的坎,皆为内心的积郁,最终导致一场大病。

身体需求,是人生第一要义。饥馑年,抢吃食,下意识加快咀嚼,撑大了胃口。但有富庶,社会习惯为之改观,细嚼慢咽,奢侈讲究。下意识无以伪装,或只能伪装一时。

春后的萝卜,秋后的瓜,年轻时激进,老年后保守,由片面而全面,由情感而理智,看上去源于学识的积累,何尝不是生理的变化。持稳的胡适年轻时有过浪漫诗句,“一日大醉几乎死,醒来忽然怪自己”,“更喜你我都少年,辟克匿克来江边”,西人携食物出游,即于野外聚食之,谓之“辟克匿克”(Picnic)。符号改写,盖在中年之后。

人不知人是常事,不知自己也是常事。皮虽存,毛已偃,体之衰,乃质之蜕,许多倒毙在迁徙道上的力不从心,终是身体的原因,而佳态则是照片里曾经的神情,还有匆匆而过的时光。有涯之生,谴无益之事,琐务殷繁,应酬纷杂,即便下班的时间越拖越迟,回家的步伐越走越缓,尚有无量的工作有待处理。即便如此,父母越来越老,自己依旧不能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