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观被贬时写了一首诗,后两句更是经典,苏轼爱不释手写在扇子上

 戏秦皇汉武 2021-08-10

在我国历史的文坛上,苏轼的才学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还有很多文人墨客虽然并不出名,但是他们的才学也是得到了众多文学家的认可,只是可惜他们并不被大众所熟知罢了。

就比如秦观,他曾经在旅馆写了一首诗,而让苏轼爱不释手,最后竟然写在了扇子上,可见苏轼对这首诗是极其欣赏的。

为何苏轼对秦观的这两句词情有独钟呢?这自然是和两人相似的经历分不开的

元丰八年时,宋神宗驾崩,哲宗即位,但年纪太小,所以由哲宗的奶奶高太后听政。高太后倾向旧党,立刻就起用了司马光为宰相,苏轼等人也再度受到重用,秦观身为苏轼最喜爱的学生,自然也被苏轼提拔。

再过几年,在元祐八年时,高太后去世,朝廷大权又回到宋哲宗手里,重新启用新党,苏轼也因反对新党被贬到惠州。作为苏轼门下学士的秦观受牵连也被贬到郴州。

所以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秦观官职被削,贬谪郴州时,人生陷入了低谷,秦观怀着郁闷惆怅的心情来到郴州,眼前一片荒凉,在这种情形下,秦观作下此词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苦。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上片写景。高耸的楼台被云雾遮住,供船只来往停靠的渡口也在朦胧的月下模糊不清。这虚构的景色象征的是自己对前途、对未来的迷惘,不知出路在何方。

下片写远方友人的致意与安慰,由于遭到贬谪,北归无望,亲朋的书信非但不能让他感到欣喜,反而牵动起他对往日生活的怀念和对故友的思念,使得他心中愁怨堆积。

最后两句,可谓点睛之笔。把人生中的无奈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又婉转含蓄。怪不得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苏轼的强烈共鸣。

等到宋徽宗即位、向太后摄政,苏轼等人才又获得赦免。

苏轼在回到中国本土的路上经过雷州,与秦观见了面,两人相见后,真是恍如隔世,悲喜交加。

在苏轼晚年,苏门四学士中也唯有秦观有缘与苏轼见面,但在雷州这段时间的会面,竟是师徒最后的相处,因为没多久后,秦观就去世了,这也令苏轼惆怅不已。

秦观虽然去世了,但是他写的那首《踏莎行·郴州旅舍》最后两句成为了经典,更是被苏轼写在了扇子上。

每每看见这两句诗,便想起了秦观,而后苏轼又在扇子背面写下“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少游是秦观的字,可见苏轼对于秦观的死是何其悲哀。

所以苏轼除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也有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更何况是他心爱的弟子呢!

都说读一个人的诗便是在读他的人生,我想苏轼也是如此吧,后来我们读苏轼的诗可以体会到他因为不得志而惆怅,也可以体会到他因为失去弟子,失去妻子的深情,也可以看到苏轼这一生因为国家,因为感情而遭遇的种种。

而这本《苏轼词传》便以苏轼的词为主题,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不仅如此,书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笔将苏轼的一生娓娓道来,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从东坡的生平中体会到他作词时的心情,从而更加了解这位诗词大家的超脱心境。

这套书共有6本,其中还包含有《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词传》、《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辛弃疾词传》

读诗就是在感悟不同的人生,所以这套书可以体验到六位诗人不同的人生,也是一大收获。

体会诗人他们的一生,或豪放,或痴情,或哀怨,或悲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