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氧基础训练问答

 老威小屋 2021-08-10

“ 在低心率区间里跑不快,就是有氧基础差的直观表现。

有氧基础这个词,很多人一定听说过。

具体是个什么概念,大家可以到网络上去搜一搜,几乎找不到一个固定的、普适的概念诠释。许多给出的解答,其实都是在说有氧基础打好了以后的表现。

既然如此,我们也撇开定义本身,从有氧基础打牢以后,所带来更好的运动表现这个角度,来说说有氧基础相关的话题。毕竟,研究半天,目的还是为了有更好的表现。

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名词解释,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

有氧基础,就是通过适当的、针对有氧系统的训炼,来锻炼慢肌纤维,产生线粒体,提高运动中使用脂肪供能的比例(相应地,降低碳水功能比例),从而确保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率呈缓慢、平稳漂移(上升)的趋势。该漂移趋势越平缓,漂移比例越小,说明有氧基础越稳固。

01

什么是有氧基础好?

在一个运动时间段里,心率漂浮幅度小,就是有氧基础好。

这个观点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因为测试有氧基础的方法,以及对结果的优劣评判,本身就是用这个观点指导下的检测方法来实践的。

在跑友中比较普遍使用的Running Quotient平台提供一个免费的有氧基础测试,就是这样的。以下截屏内容来自该平台。

归纳起来,就是这样几个要点:

1、用测试者自己的配速1区中的某个速度,匀速奔跑。

2、保持平稳前进,如果实在有需要停顿的,不要超过30秒。

3、在上述条件下,随着时间推移,心率会平稳上升,在第10分钟时的心率A和第90分钟时的心率B对比,得出X=(B-A)/A的比值。

在10分钟时做起点,确保身体是在热身取得效果之后。

4、根据RQ的评判条件,心率漂移率X在10%以内,就属于有氧基础比较扎实了,5%以内,则表示心肺功能在菁(精)英级了。

02

什么是有氧基础差?

有氧基础差,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

“跑不快”、“一跑就累”、“心率很高”等等,都似是而非,因为这些说法,外延都不够严谨。

在低心率区跑不快,就是有氧基础差的直观表现。

为什么有的人走快一点——折算成配速,也就8-10分每公里吧——都会超出规定的心率区,譬如心率1区。而有的人,可以在这个目标区域里匀速跑步,而且步速还不低。

我自己在七八年前跑步的时候,也是“走走就心率超标”的,现在,在心率1区里做匀速跑的配速,是6:40,而这个速度,在那时候,是“拼老命才能达到”的速度了。

更多的人,甚至能在心率1区达到5分多,甚至更快的速度!

所以,有氧基础差,不是说ta在任何状态下都跑不快,而是说,在低心率区跑不快。一定要强调是在“低心率区”的跑步能力差。

那么,有氧基础差,是不是就一定显示为任何跑步类型的速度都差呢?

我查了很多资料,答案是——否!

该观点举例说,如果有氧基础差,你5公里也许跑4分多配速,但马拉松却可能要5小时,甚至跑不下。

既然有氧基础差是指在低心率区跑不快,因此,反过来,有氧基础好,也不一定表示任何强度下都跑得快,这样也成立。

归纳起来说,你在5公里、10公里跑得快,同时你的有氧基础可能还是差的。或者你的有氧基础好,但5公里、10公里,就是跑不快。这样两方面都是成立的。

但是,有氧基础好了以后,可以进行速度训练。换言之,有氧基础好但速度不快的,可以专门通过速度训练来提高。速度快但有氧基础差的,如果不打有氧基础的补丁,可能就跑不远(耐力不够)!

03

怎样打牢自己的有氧基础?

一般认为,打有氧基础的方法是“慢跑”。其实是不准确的,应该是“在低心率区跑,不管慢还是不慢”。

6-8周低心率区跑,是打有氧基础的好方法。

因为,正如我们经常说的那样,有的人比慢跑还慢的快走,心率都达不到标准,这就不能称为慢跑了,为了达到目标,只能真正“走”了。

强调在“低心率区”,这就忽略了究竟是跑还是走的运动形态,而牢牢掌握住“低心率区”这个核心条件。

6-8周这个周期,是比较流行的说法,我自己专门用了这样的周期,去试验过,好像是有道理的。

说到低心率区跑,一定有人想到了MAF180这个概念。

04

MAF180靠谱吗?

MAF180靠谱,但是真的很磨人。

坦率说,我自己在七八年前开始重拾跑步时,听到过这个词(比较愚钝,那么晚才学习科学知识),而实际去试了一下以后,毫无悬念地出现了大神所告诫的那样,“开始可能得慢到走。”

随后,我就放弃了这种方法,说明年轻时候还是很烦躁,不耐寂寞。

为什么说它很磨人,因为它有严格的心率边界,以至于你想放纵自己一下都不可能,手表就会报警,显示超标。

MAF180的方法,可能也是市面上争论比较多的一种方法。虽然我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也没有守住它,但是坦率地说,我是持比较赞成态度的。因为——

它把不同年龄人的年龄因素,用运动表现指标来代替,就把年龄可能带来的影响消除了。同理,它也考虑了同年龄人的体能差异因素。尽管我们说同年龄人中,运动者和不运动者的体能差别、心脏能力都是相差很大的。从这点来看,似乎用“180-年龄”来作为MAF线,有不合理之处。但是,我们别忘了,在同样达到MAF线时,运动者和不运动者,有着不同的速度。这个速度的差异,其实就应对了两类不同人群的体能差异。

举个例子说,一个50岁和30岁的人,他们的MAF线分别在130bpm和150bpm,这样,如果两者都跑同样的配速,说明体能差不多,如果前者在130心率时的配速,比后者在150心率时的配速还高,说明50岁的这个人,体能好于30岁者。反过来,如果30岁人在150心率的配速快于50岁人在130心率的配速,说明30岁人的状态更棒!

从这个意义上说,MAF180还是很科学的。

05

还有别的跑法吗?

心率1区跑、E区跑。

E区跑呢,实际上就是心率1区跑。之所以有专门的E区这个说法,应该是从储备心率法体系里来的。储备心率法的1区,通常被人称为E区。我因为不采用储备心率法,所以,过去经常1区和E区混用,现在基本都说1区2区这样了。

在跑友们聚集比较热闹的佳明社区,经常见到有的跑友晒“今早E60跑”,就是说,今天早晨在心率1区跑了60分钟。

2区,原则上是马拉松跑时分布时间最多的区域。

(下图来自佳速度社区的说明)

06

如何正确设置心率分区?

上一篇《各档心率的训练效益》里,提到了正确的心率分区,那篇文章中,又链接了更早时写的四种心率设置的常用方法。就不过多饶舌了。文后的“历史文章”中,也可以找到,点击链接即可。

从个人的实际体会来看,既然有志于以心率为自我训练的依据,那么心率检测准确,和心率区间设置正确,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如果设置不正确,可能自己日常所遵循的强度标准就无据可依,而检测手段不准确,那就使得整个指导系统,都成了无本之木,毫无意义了。

设置正确的心率区间,我个人主张两种:

1、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获得比较真实的个人最大心率,以及自己严谨地测得安静心率,以此来采用储备心率法。

储备心率法又有两种常见的门槛标准,一种是以储备心率的50-60-70-80-90-100

的百分比形式,分割5区。

一种是以59-74-84-88-95-100这样的百分比值,来分割5区。

我用了后一种心率法较长时间,但是感觉这是给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用的。普通爱好者,似乎还是前者更实用,与身体的疲劳度感受最匹配。

2、在具有乳酸阈值检测功能的设备上,在某些比较“尽力”的训练中,得到乳酸阈值,确定乳酸阈值后,以乳酸阈值法自动给出5个区间。使用下来,也比较符合身体的感受。

心率设置法,往往因人而异,所有各种俗成的设置法,都不是统一标准,所以,各人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做适度的调整。但是大的原则不能自己杜撰,还是要在俗成的方法上,才能做这个适度调整。

历史文章:

【开始跑步】

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1)身体篇

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2)穿戴篇

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3)步频

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4)心率

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5)跑姿

【器材体验】

以M430和VM为例,闲话Polar两代产品

严肃跑者的选择:Polar M430

取Garmin 5X和Polar 430各自的所长为我所用

实测佳明、迈欧和polar的心率设备

对佳明和polar跑步装备的建议

【训练心得】

如何在Polar生态中设置训练计划

以个人实际案例说说间歇跑

在减肥话题里经常鼓吹HIIT的我,为什么自己经常在跑有氧?

怎么判断自己在慢跑、有氧跑、HIIT跑和燃脂跑

各档心率的训练效益

四种常用心率区间设置,殊途同归

【健身收获】

瘦身后遇到小区里的人,都这样对话

室内练习:有氧、无氧各自的瘦身作用

运动难见成效的一些原因

这样练,减脂减重不应该是件苦差事

切身体会:减重减脂的一组小tips

============================================

作者:老威修斯_宋伟江,个人公众号:老威小屋。运动大叔,跑步和健身爱好者,每月保持200至250公里的跑量。崇尚“科学训练,合理饮食”的健身原则,倡导戒烟断酒的生活方式。跑步以提高健康水平为主,以适当追求竞技能力为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