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人该如何养生保健?

 ~鱼鱼~ 2021-08-10

很多人一天到晚说自己这个虚那个虚,但又分不清楚到底是什么虚。说到如何补虚的时候,往往会贪心,觉得这个能补气,自己需要;那个能补血,自己也需要;补了一段时间发现没变化,或者感觉更严重,就开始怀疑人生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怎么区别,以及如何养生保健!

首先,我们人体的气血阴阳往往两个或三个同时出现。所以当存在气虚时,发现自己又阴虚,不要觉得奇怪;或者出现血虚又阴虚,也不要诧异。

其次,不管是两个虚,还是三个虚,它总是会有以哪个为主。比如同时存在气虚、血虚、阴虚,但以气虚为主,那就先补气。

最后,人的体质是会发现变化的。这会可能是气虚为主。调理一段时间后,可能是以血虚为主了,气虚不明显了,那就得以补血为主。

有了这个基本的认识后,我们就开始进入主题。

对于气、血、阴、阳四个虚,我们可以把它用简单的几个词来概括:

气虚:气短、懒言、没劲;

血虚:心慌、失眠、健忘;

阴虚:口干、烦躁、便秘;

阳虚:怕冷、手脚凉、尿多。

气虚的人,除了那三个症状外,还容易表现为多汗,易感冒,语声低微,热不得冷不得,或胖或瘦(胖是虚胖偏白,瘦是瘦弱偏黄),容易腹胀。至于胃口方面,气虚的人有胃口差的,但也可以胃口好的,所以不要拿胃口好不好来判断。

血虚的人,除了那三个症状外,还容易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或萎黄,皮肤干燥,头发枯黄,手脚蠕动或麻木,也可以出现疲倦、乏力;女性还容易出现月经量少,颜色淡等。

阴虚的人,除了那三个症状外,还容易表现为咽干,口苦,眼睛干涩,手心脚心热,易盗汗,小便黄,舌红;也会出现皮肤干燥、头发干枯,手脚震颤等。

阳虚的人,除了那三个症状外,还容易表现为口淡不渴,喜欢喝温水,吃温热的食物,喜欢晒太阳,大便不成形或容易腹泻;也会出现疲倦、乏力、懒言等症状。

简单理解:气虚继续发展容易阳虚,所以阳虚有气虚的表现,比气虚多一个“冷”的症状;血和阴都是以滋润濡养脏腑为主,所以血虚和阴虚都会出现“干”的症状,但阴虚多一个“热”的症状。

那这些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应该如何调理呢?

气虚和阳虚一般都是动的少,所以阳气不生。因此对于气虚和阳虚的人,运动锻炼非常重要,且很有作用。不要给自己的“懒”找借口,多动几天,气和阳都会慢慢恢复过来,运动项目的话,像慢跑,羽毛球,游泳等都是适合的。

补气还可以通过喝茶,作用来得快,比如黄芪茶,西洋参茶等,至于黄芪、西洋参等中药怎么喝,我之前有很多文章介绍过,介绍了各种搭配和怎么喝不上火的方法,这里不做介绍了。中成药的话,比如补中益气丸、归脾丸、人参归脾丸、健脾丸、四君子丸、六君子丸等等。

补阳还可以通过艾灸,作用来得快,比如灸关元穴,神阙穴,中脘穴等,都有很好的补阳作用。中成药的话,比如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四神丸、桂附地黄丸等。

血虚和阴虚一般都是动的太多,消耗过多。比如经常熬夜,思虑过多等,当然思虑过度也会伤脾胃,脾胃虚弱而导致血虚;这血虚和阴虚两类应以静为主。少熬夜,少酗酒,调整作息,饮食规律,那么血虚和阴虚都会得到改善。

血虚想血虚血也可以通过喝茶,但补血一般比较慢,所以往往会和补气一起,比如当归配黄芪一起泡茶喝,气血双补来得快;也有直接用当归、红枣、桂圆等一起泡茶,直接补血;或用当归、白芍、熟地、川芎来泡茶补血。常用的中成药有四物丸,当归补血颗粒,人参养荣丸,归脾丸,乌鸡白凤丸,人参归脾丸,十全大补丸等。

阴虚的人应该多喝茶,因为滋阴的中药一般都味淡或偏甜,泡的茶好喝,常用滋阴泡茶的中药有石斛、玉竹、麦冬、沙参、天冬、生地、白芍、枸杞等等。阴虚的人往往会有热的表现,所以经常也会适当地添加一些清热的药一起,比如菊花、桑叶、蒲公英、薄荷等。常用的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肾阴虚)、天王补心丹(心阴虚)、麦味地黄丸(肺肾阴虚)、杞菊地黄丸(肝肾阴虚)、养阴清肺膏(肺阴虚)、益胃颗粒(胃阴虚)等等。

最后总结一下,不管是气虚、血虚还是阳虚,都要注意健脾胃,脾胃运化正常,气血生化就正常,就不容易出现气、血、阳虚。所以三餐饮食要规律,不要饥饱无常,也不要肥甘厚腻。阴虚的人尤其容易出现心阴虚,肝阴虚,要注意规律作息,不要熬夜,少吃辛辣,多喝水,多喝茶。

每个人都可能出现这个那个问题,但只要睡眠、饮食、运动能做好,身体就能健康,无须借助外在的药物,也不要总想着哪个菜补气,哪个菜养血等。做到吃得香,睡得香,大便顺畅,适度锻炼,养生没有特别的法宝,只要持之以恒的健康生活习惯,就可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