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暑去凉来,养收为主

 菜单123 2021-08-11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1

08/07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立秋

图片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正式拉开秋季的帷幕。立秋之时,正处于三伏天的中伏,盛夏余热未除,逐渐由热转凉、由夏至秋,大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容易出现“秋老虎”的气候特征——早晚凉、午后高温暴晒。此时,我们人体亦由“升”、“散”逐渐转入到“收”、“养”,故秋季养生应以养收为原则。

情志养生

图片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初秋天气炎热,情绪易烦躁,随着气候的逐渐变化,草木凋零,容易使人产生凄凉忧郁的情绪,故人们在精神方面要及时调整内心情绪,避免暴躁、过度忧伤,遇到伤心难过的事要主动排解。

起居

图片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立秋后,阳消阴长,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渐收、阴气渐长,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界气候特点,做到早睡早起。立秋后,早晚凉、午后温高,昼夜温差较大,应注意穿着增减衣物。夜卧时应尽量避免开空调或空调太低,不可一味贪凉,避免损伤阳气出现关节冷痛、腹泻等不适。

饮食

图片

立秋开始时夏热暑湿仍未尽,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适当食用清热解暑降火之品,比如莲子、绿豆汤、薏米、荷叶等。随后气候逐渐开始干燥,饮食应以滋润肺阴为主,可多食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蜂蜜、乳制品、银耳、雪梨等。另外《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泄之。”所以,立秋后亦可适当吃橘子、柠檬、葡萄、苹果、石榴、杨梅、柚子等,少吃洋葱、大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

运动

图片

秋季养生以“养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和缓的项目,不宜做过剧烈的运动,尽量避免大汗淋漓,耗气伤阴。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爱好,选择散步、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较为温和的运动,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加运动时间。

中医养生

图片

由于立秋之初处于三伏天之中伏到末伏阶段,大自然界之阳气仍较旺盛,立秋之初适宜补养我们人体的阳气,可继续贴敷三伏贴,亦可适宜配合“灸”法,以抵御冬季之阴寒邪气,防病治病。同时要注意多饮水补充水分阴液。

药膳推荐

图片

组成:银耳、莲子、百合、枸杞子、冰糖各适量。

做法:1. 将干银耳去除杂质后,撕成小块,放入饭中用清水浸泡;2. 鲜百合洗净去老蒂,拔成瓣;莲子剔芯与枸杞洗净备用;3. 锅中放入适量的清水,放入银耳、莲子大火煮半个小时;4. 加入枸杞、百合,并放入冰糖,继续煮滚;5. 改小火煮至银耳彻底变烂,变成浓稠即可。

治未病中心简介

图片

针对健康和亚健康状态、慢性病患者及病后康复人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红外线热成像检测、五态人格等健康状态评估,使用中药汤剂、膏方、脐丸、药膳、传统针刺、督脉灸、脐灸、刮痧、香熏、火罐、足浴、贴敷、自血穴位注射疗法等中医传统特色疗法,对肥胖病及其相关性疾病、失眠、颈椎病、腰腿痛、脾胃病、小儿厌食、易感冒、咳嗽、痤疮、湿疹、慢性疲劳、焦虑抑郁、头晕头痛、月经紊乱、卵巢早衰、不孕症、绝经前后诸证等进行调理具有良好效果。

地址:广西中医药附属瑞康医院

B座4楼治未病中心

联系电话:0771-2323988

今日指导

图片

韦艳艳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治未病中心

讲师、主治医师、中医学硕士

擅长运用中医疗法治疗失眠、头晕、头痛、焦虑、抑郁、面瘫、带状疱疹、手脚麻木、中风后遗症、易感冒、咳嗽、多汗、虚劳、腹痛、腹泻、颈肩腰腿痛、湿疹、荨麻疹、痤疮等,擅长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状态评估,以及亚健康状态及体质的中医调理和养生保健。能熟练运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鼻炎、慢性咳嗽、哮喘、慢阻肺、慢性荨麻疹、痤疮等病症。

图片

文稿:韦艳艳(治未病中心)

编辑:李佳慧

审核:安 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