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球人类文明单一起源于华夏文明,简评苏三的伪地球文明同源论

 blogliou 2021-08-11

本文根据兵策儒剑新浪博客和《鹰蛇之夏》部分资料整编而成,兵策儒剑著作权所有。


人类文明萌芽的细石器文化


根据维基资料:中石器时代(Mesolithic),又称作细石器时代,是位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年代,它开始于约一万年前的更新世末期,然后结束于农业的出现。中石器时代与新、旧石器时代文化相互重迭,其特色是巨大的环境和文化变化,并针对特殊环境在当地做出不同的调适。此时代的特点是细石器的制作,将细小石器镶嵌在矛炳、骨头、鹿角、木器,和不常见的磨光石器上。现存的艺术成品包括雕刻品和洞穴壁画,与之前作品相比,其对人类和动物形式的描绘更为精细。这个时代的遗迹并不多,通常都局限在贝冢,在世界上的森林地区,可以看到森林地开始被开发的迹象,森林地的急遽开垦是新石器时代的事情,因为农业而需要更多土地空间的关系。

然而与旧石器和新石器文化的全球分布相比,细石器文化主要局限于从中亚、华北到东西伯利亚的北方地区。。


(细石器文化分布带)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2-1.8万年)的叶尼塞河谷发现许多细石器,如下图:


1 - 石叶刀

5 - 是刮刀

Photo:Vladimir Gorodnjanski 2007

Source:The Hermitage Museum, Saint Petersburg


2 - 可能是石锛

3 - 砍切工具

6 - 尖工具

7 - 尖钻工具

Photo:Vladimir Gorodnjanski 2007

Source:The Hermitage Museum, Saint Petersburg

在某些地区,比如近东地区,农业早在更新世结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因此在那些地方的中石器时代就很短,定义也很缺乏,在那些没有受到太多冰河时期冲击的地区,有时候会比较倾向使用「后旧石器时代」。

细石器时代文化主要特征:

  • 生活仍是以狩猎渔业为主

  • 出现了氏族社会

  • 人们发明了弓箭,渔矛,渔网等打猎工具

  • 人们开始在原野中生活,并不断迁徙

  • 人们发明了房屋建筑技术,而且亦发明了独木舟

  • 人们开始驯养狗、羊和猪。

  • 人们开始懂得磨制简单的石器

二 黄种人和文明起源猜想:第一波扩散


根据人类走出非洲理论,结合中南大学黄石教授提出的东亚起源论,可以推理在现代人类较早前走出的非洲的海德堡人类,可能是旧石器时代的主人。他们在欧亚大陆东部的分支形成丹尼索瓦人。更多的迹象显示现代人类更像是从亚洲大陆南部开始扩散的。其中一支人群进入欧亚大陆北方,与丹尼索瓦人混血,并在寒温带继续适应环境的体质演化,形成黄种人。


(较晚期现代人类起源扩散的猜想图)

这一支人群大约从2万年前开始逐步进入细石器时代,发展起细石器文化。


(人类文明产生阶段)

玉器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文化的显著特征,其产生年代久远,与欧亚大陆北方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细石器文化产生和早期黄种人群有极大的渊源关系,黄种人生理特征似乎也是为适应寒温带气候而进化的。在1.7万年前的南西伯利亚叶尼塞河谷的Afontova Gora遗址,就发现有最早的玉璧和三联孔玉器,具有玉器起源特征。这种三联孔玉器在红山文化和安徽凌家滩文化中也都有发现。大约1.6-1万年前,存在以克洛维斯-梭鲁特-Afontovskaya文化为代表特征的第一波次全球性文化传播现象,从欧亚大陆北部向东、南、西三个方向扩散,也是第一波黄种人的扩散。这时期传播文化人群主要是通过发展细石器矛刃枪头猎取猛犸象等大型哺乳动物。在狩猎文化时期,表现为枪头和骨针的发展,从欧亚大陆传播到美洲,形成美洲早期的克洛维斯(Clovis)文化。


(玉器起源:叶尼塞河谷1.7万年前玉器与红山文化玉器比较)

玉器文化被认为与华夏文明紧密关联。细石器文化人群在中国北方也比较活跃,推测中国东北兴隆洼玉器文化产生与他们存在传承关系。红山文化的前身兴隆洼文化,距今约8000年前,其在Afontova Gora遗址玉器起源与中国新石器文化玉器之间可能扮演了极为重要过渡传承角色。苏美尔人是否有玉器文化未知,古埃及人同样有玉器文化,且制作工艺高超精湛。古埃及人可能认为东方某地是他们祖先之地,不仅因为人种相似,而且也存在相似的玉器文化,兴隆洼-红山文化在联系苏美尔-古埃及文明与中国新石器文化产生过程也扮演有极为重要的角色。印第安人也爱玉,有玉面具,甚至有更早的翡翠,美洲玉器文化与兴隆洼-红山玉器文化也有共同的源头

可能是气候变化或过度捕猎原因,一般认为猛犸象大约在1.1万年前基本灭绝。象捕猎猛犸象这样的大型恐怖动物,非一两人所能为,需要团队作战,显然这锻炼了捕猎猛犸象人群的团队协作和组织能力,这为该支人群转型从狩猎率先进入农业社会提供了社会组织基础。猜想欧亚大陆北方的狩猎猛犸象的人群正是在寒温带进化出来的早期黄种人群。这时他们开始转向主动驯化一些动植物为食物来源。“黑头人”苏美尔人被认为来自“东方某地”。大约1万年前左右捕猎猛犸象人群中一支自中亚经伊朗到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定居,他们可能就是苏美尔人的祖先,他们驯化动植物,转型农业,学会灌溉,产生彩陶文化,社会组织开始,城市开始建立,文明逐步产生。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东地区也有细石器文化,且时间较短,很快就过渡到农业文化。推想真实情况就是中国北方的细石器文化人群进入到两河两河流域,把细石器文化带到中东地区,并且很快发展出农业文明,宣告细石器文化时代结束。在古埃及前王朝早期的文化中,考古发现仍然有克洛维斯-梭鲁特-Afontovskaya文化特征的石矛。

农业文明与新石器文化传播:第二波扩散


迁入到中东地区的细石器文化人群发展出农业文化,并迅速向全球传播,形成黄种人第二次全球扩散现象,催生各地新石器文化兴起。新石器时代(Neolithic),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磨制石器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7400多年至2200多年不等。新石器传播过程,除了农业文化的传播,还伴随有巨石文化的传播。英国的巨石阵和中国东部海岸沿线大量的石棚文化现象,都是这一时期中东文明人群全球传播的产物和物证。

据调查目前已知人类所驯化的绝大部分家畜、蔬菜和农作物均是古苏美尔-埃及人所驯化,其中半数以上蔬菜和农作物还出自于印第安人之手。这时期苏美尔人的“鹰翼太阳轮”代表了虞夏文化的产生,苏美尔乌鲁克时期对应中国记载的虞朝,有7000年时间的文明历史。古埃及人发展出“夏”文化,华夏人概念开始在古埃及人那里形成完善。

一般认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于公元前7000年(距今9000年),也即末次冰期完全结束后。传统的观点将制陶业、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制造业的出现作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四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考古学资料表明,中国新石器时代经历了氏族社会的繁荣和瓦解阶段。至于是否存在从母权制到父权制转变过程,是否存在区域差异,我的观点:总体上新石器时代不存在母系氏族社会,至于个别地区个别氏族是否存在所谓的母系社会,有待继续观察。

中国新石器文化属于原华北细石器文化人群发展的文化,与进入到中东地区另一支细石器文化人群发展出虞夏文化再传播后的融合。下表列出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列表:(参见wiki:中国新石器文化列表)

时间

文化命名

位置

前7500年-前6100年

彭头山文化

长江中游,湖南西北部

前7000年-前5000年

裴李岗文化

河南中西部地区

前6500年-前5500年

后李文化

山东

前6200年-前5400年

兴隆洼文化

内蒙古-辽宁交界

前6000年-前5500年

磁山文化

河北南部

前5800年-前5400年

大地湾文化

甘肃及陕西西部

前5500年-前4800年

新乐文化

辽河下游

前5400年-前4500年

赵宝沟文化

内蒙古和河北北部的滦河流域

前5300年-前4100年

北辛文化

山东

前5000年-前4500年

河姆渡文化

浙江余姚和舟山

前5000年-前3000年

大溪文化

三峡地区

前5000年-前3000年

马家浜文化

杭州湾以北太湖地区

前5000年-前3000年

仰韶文化

河南、陕西及山西

前4700年-前2900年

红山文化

内蒙古、辽宁、河北

前4100年-前2600年

大汶口文化

山东、安徽、河南及江苏北部

前3400年-前2250年

良渚文化

长江三角洲

前3100年-前2700年

马家窑文化

甘肃及青海的黄河上流。

前3100年-前2700年

屈家岭文化

湖北及河南省长江中游

前3000年-前2000年

龙山文化

黄河中下流

前2800年-前2000年

宝墩文化

成都平原

前2500年-前2000年

石家河文化

汉江中下游地区

虞夏青铜文明传播:第三波次扩散


4500-3000年前左右期间,是人类文明,准确说是中东虞夏文明以文字、青铜为特征的第三波次全球文明传播阶段。这个时期古埃及人开通亚洲到美洲的海陆交通线,以人面岩画像为标记。少量青铜文明人群迁徙到各地,通过征伐或文明吸引土著人群,成为当地的王族,由此开始形成不同的各民族和国家,国家与民族界限开始形成,并开始互相征战。人类进入各个民族和国家竞争发展阶段。这个时期,中国殷商系被周人推翻,部分殷商后裔迁徙美洲。金属冶炼技术也传到美洲,但由于美洲缺少锡矿,在美洲主要以铂合金取代了青铜。

1)十二生肖单一起源传播

虞夏文明发展出十二生肖文化,十二生肖也与十二地支和十二宫有对应关系。


(十二生肖传播)

十二生肖也并非中国所独有,同样起源于苏美尔-古埃及,并传播于东西方。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前,苏美尔人就首先采用了六十进制。古巴比伦人只是继承了六十进制。直到现在,时间、角度、经纬度等仍然采用六十进制。不管如何,十二生肖的广泛存在,也说明了腓尼基字母的产生确实与十二生肖和天干地支之间可能存在关系。而腓尼基字母可说是除了中文及相近语言外,现今众多书写体系的起源。

2)文字单一起源传播

最早的文字是产生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象形文字,埃及人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更加完备的象形文字体系。从苏美尔文字产生楔形文字。古埃及新王国时期,腓尼基地区大部分时间是在埃及统治之下,腓尼基人深受埃及文化的影响,信仰多神教,朝拜埃及的神祇。迦太基的最高女神Tanit是古埃及伊西斯女神的迦太基版,其名字就是“太”。腓尼基人也学会了制作木乃伊的技巧,并把木乃伊放在人形的棺椁里。海上民族的入侵也为腓尼基人兴起带来了机会,一方面大国势力被摧毁,腓尼基人建立新的城邦开始自治,另一方面得益于海上民族尤其是非利士人的海洋知识,以及古埃及人遗留的海洋知识,使得腓尼基人很快走向航海和贸易的兴起之路。

腓尼基人是忙于业务的商人,不能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刻写文字上。为了商贸快速书写需要,或者也可以说是因为“偷懒”原因,于是腓尼基人“发明”了一个更便于高效率书写的文字系统。也可以说,因为文明的扩散,贸易的发展,使得古埃及神圣“圣书体”象形符号文字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世俗生活的需要。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腓尼基人以“原始迦南字母”为基础,“设计”出了22个腓尼基字母。也可以说是腓尼基字母“牺牲了象形文字的华丽外形来换取更高的书写效率”。实际上,在古埃及文字系统中,就同时包含了字母文字和结构象形文字的两种文字系统的起源原型,同时也包含有横写和竖写,以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书写方式。东方汉字系统实际上是埃及竖写结构文字系统的发展,字母文字实际上是埃及横写符号文字系统的发展。腓尼基文字通常由右到左写。从原始迦南字母与对应的古埃及符号看,迦南字母基本还是古埃及符号的迦南版,腓尼基人与迦南人本来就密不可分,他们只不过在用笔墨书写过程中,使用了更方便书写的形式。虽然使用了古埃及象形符号,但发音可能不同,这也显示腓尼基人使用的北闪米特语与古埃及语并非是一个语系,这种情况类似于日本人使用汉字却有不同的发音一样。腓尼基字母被认为是当今所有字母的祖先,显然是起源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圣书体。“古代起源”网站引用2016年1月19日“生活科学”网站新闻也提到,从3500年前一个埃及古墓发现陶器碎片上用墨写的铭文,荷兰埃及古物学家解读是已知最早的字母原型。


(已知可能最早的古埃及字母原型)

由于腓尼基地狭人稠,他们便向其在航线上建立的贸易据点殖民。地中海的西海岸,特别是西班牙和北非都遍布有他们的殖民地。许多现代城市,如马赛,便是在腓尼基人的殖民地上建立起来的。

在腓尼基被异族同化的同时,受腓尼基影响的希腊地区在遭受印欧人洗劫后再度兴起。新一批希腊人从腓尼基的商船上得到了许多东方的制造品,学到了许多文化艺术,但其中最重要的乃是腓尼基人的字母。希腊字母被认为是直接来自腓尼基字母,或与原始迦南语从同一个来源而来。希腊语就像不少印欧语系语言一样,不像闪族语言全是依靠辅音。希腊人学会了那些字母之后,又加上了几个元音,完成了字母的作用,成为后来欧洲各类字母之祖。希腊字母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元音的字母,也广泛使用于数学、物理、生物、天文等学科。腓尼基的商船上又载有埃及等处运来的笔墨纸等文具,在这个情形之下,希腊的文学也就渐渐地萌芽起来了,传统意义上的古希腊文明直到这个时候才开始真正兴起。希腊字母对希腊文明乃至西方文化的产生影响深远。大约在公元前7~前6世纪,从希腊字母产生伊特鲁里亚字母(也叫古意大利字母),并成为罗马人的文字。从古意大利字母产生拉丁字母,也称为罗马字母,这是后来多数欧洲语言如意大利语、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采用的字母系统,是世界上最通行的字母文字系统。拉丁字母作为罗马文明的成果之一,并随着罗马征服推广到西欧广大地区。由于早期的欧洲殖民主义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原本使用其它文字的语言,如越南语、土耳其语、马来语、印度尼西亚语和一些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语言等,也改用了拉丁字母。在保加利亚第一帝国时期,从希腊字母产生出西里尔字母,因主要流行于斯拉夫语民族当中,也叫斯拉夫字母。古日耳曼字母,又称卢恩字母或北欧字母,似是来自拉丁字母的早期形式。古日耳曼字母已灭绝,在中世纪的欧洲用来书写某些北欧日耳曼语族的语言,特别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不列颠群岛通用。在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当时利用希腊字母把埃及世俗体文字音译以记录世俗体的正确发音,公元1-2世纪时,出现以希腊字母纪录埃及语的古科普特文,公元4世纪时,形成统一的科普特字母。

在西亚地区,在腓尼基字母基础上又产生了亚拉姆字母(或翻译为阿拉米字母)。这是一种源自北方闪米特字母的辅音音素文字,通行于今日叙利亚以东的西亚地区。亚拉姆字母主要用来书写阿拉米语,现存的阿拉米字母碑文都在公元前9世纪到前7世纪,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开始与腓尼基字母分化,直到公元前331年波斯帝国瓦解后,开始分化成西亚地区的各种文字,包括今日的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都是源于亚拉姆字母。大约从公元1世纪直接从亚拉姆字母中派生出叙利亚字母,开始主要用于书写叙利亚语的书写系统。从叙利亚字母中又产生出粟特字母,这套字母表在公元100年至1200年左右在中亚广泛被使用,最西到达今天伊朗边境,最东到达中国。粟特字母成为中亚和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字起源。本来最早的游牧民族也是闪米特人,他们在古埃及象形符号基础上创造的字母经过不断演化传播,最后又演变出中国北方几个游牧民族的文字。古突厥文和回纥文是粟特文的两个子系统。在突厥汗国时代,粟特文已经被介绍入突厥人的世界。学界相信公元8至15世纪回鹘人的文字回鹘文是来自五世纪的粟特文。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之时,乃蛮掌印官回鹘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学界称为回鹘式蒙古文。据满洲实录,1599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将蒙古文字借来创制满文。虽然两位顾问有反对,努尔哈赤仍然继续把蒙古文改为无圈点文字。

在南亚地区,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原是用梵文写成,梵文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其文字产生与尚未破解的古印度河文字有关。除此以外,婆罗米文是印度最古老的字母,一般认为婆罗米文来自亚拉姆文。婆罗米文是泰米尔文、藏文、孟加拉国文、缅文、泰文的来源。

在东亚地区,商人离开埃及后产生甲骨文,周人到来后,在同源的甲骨文基础上,形成金文,秦朝时形成小篆,汉代时形成汉隶,从汉隶到现代,除了一次简化字改革外,汉字字形基本再没有多大变化。公元7至9世纪时,日本派出遣唐使,除把先进的唐朝制度及文化吸收输入以外,遣唐使也把汉字学习了过去,使用至今。朝鲜半岛在14世纪以前都使用中文。韩字源自15世纪朝鲜王朝4代国王世宗创制的训民正音谚文。在参考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上,韩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制定了出来。朝鲜世宗命令使用谚文的时候,就受到众多朝鲜文学家的攻击。这些学者认为抛弃汉字就等于失去中国文明,而成为夷狄之邦。

埃及文字系统也传入到美洲,形成玛雅文字。印加帝国时期,曾经使用过一种独特的叫奇普的三维文字系统,这是在中国传说中的结绳记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事实清楚证明,文字是单一起源传播的。文字是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文字的传播也就是文明的传播。人类文明单一起源于苏美尔-古埃及体系文明。由于苏美尔文明消亡较早,古埃及文明实际上成了当今世界人类文明的总源头,无论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均起源于古埃及。


(文字单一起源传播)

3)人类宗教单一起源传播

人类文明单一起源是确定的,人类各种宗教包括一神教以及附庸其上各种邪教的产生也是如此,即人类宗教也是单一起源。对文明单一起源论也需要辩证理解,就譬如蝴蝶效应,文明单一起源可能就是指蝴蝶在某地煽动一下翅膀,但是可能在另外一个地方引起狂风骤雨。人类的宗教就是这样的,人类所有的宗教都是起源于苏美尔-古埃及文明体系的修炼文化、神灵信仰和祖先崇拜文化,进而产生多神崇拜。但是在埃及第十八王朝埃赫那顿(孔甲)时期,推行太阳神的一种形式阿顿神的一神崇拜。这种从多神到一神的宗教改革在多神崇拜的埃及没有取得成功,但通过摩西传播,创立犹太教,却在几乎一片空白的新形成的以色列民族中取得巨大成功,进而影响整个人类历史和文明的走向。

人类的愚昧和贪婪在宗教的发达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严格意义上来说,所有热衷于传教且具有现代宗教意义的教派都或多或少具有邪教性质特点。但因为源头都在苏美尔-古埃及修炼和神灵文化,所以或多或少都包含有一些合理因素。而华夏的修炼文化、祖先崇拜只与自己个人修行和族群祖先崇拜有关,与其他人没关系,根本不需要传教。世界宗教发展可归类于三大路线或三大派别,分别是:

  1. 华夏神灵信仰派系:包括有苏美尔、古埃及、古印度河谷神灵信仰、萨满教、印第安人神灵信仰、北欧神灵信仰、东方儒道结合文化信仰、古希腊太阳神神话体系。

  2. 亚伯拉罕一神教派系:起源于埃赫那顿阿顿一神崇拜,包括有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派生的伊朗琐罗亚斯德教(祆教)、摩尼教(明教)、景教、天主教等。

  3. 印度河谷教派系:起源于从古印度河谷神灵信仰产生的吠陀经,诞生婆罗门教,派生出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等。


(人类宗教单一起源)

埃赫那顿法老生前可能绝对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翅膀的“乱夏”行为,最终导致古埃及文明以致民族、人种在中东地区的消失,姬周家族从埃及的出走继续延续传承了5000年的华夏文明。特立独行的埃赫那顿一神信仰改革,也开启了世界宗教的大门,标志着苏美尔-古埃及的长达5000多年的全球性华夏文明秩序的最后崩溃,此后的文明传播则主要依靠宗教传教的形式而传播,从而进入前1000-到公元0年这千年的全球性华夏文明到区域文明独立发展的转换期。而苏美尔-古埃及主要依靠强大文明影响力而建立的世界秩序模式让位于由宗教武装起来的圣战征服模式。古埃及古王国太阳神崇拜与新王国时期阿蒙神崇拜之间“分歧”在埃赫那顿宗教改革之后经过300年左右时间的转移消化期,在古埃及衰落后,开始形成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两大阵营”。东方文明主要是坚持埃及传统阿蒙神儒家文化信仰的周人在中国传播产生的结果,所谓的“西方文明”的产生则经历了较为曲折的阶段。从古王国太阳神崇拜衍生的变种阿顿太阳神崇拜,经过摩西的模仿抄袭,此时的“上帝”已经没有了太阳神的样子,而变成了神秘的无所不能的万能神。埃及衰落后,希腊和罗马相继统治埃及,他们学习埃及文化、宗教和技术等,古希腊的太阳神神话体系是埃及古王国太阳神或许也有阿顿神崇拜影响的又一个翻版而已。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刚刚在欧洲兴起的文明曙光重回“黑暗”,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才真正开始走向文明,产生近现代“西方文明”,这种文明的基础仍然是建立在苏美尔-古埃及的文明基础之上。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主要源头都是在古埃及,是古埃及文明二元性的反映与继承。这个话题也比较深远,本书提出这个论断,并不做深入展开论述。


(东西方文明形成途径)

苏三的印欧人情节和伪地球文明同源说


以上文明框架历史充分揭示地球人类文明单一起源于华夏文明。“文明西来论”领军人物苏三则全盘否定华夏文明,认为中国自旧石器时代开始就一直远远落后于西方(准确说落后于印欧人),中国自古就“一无所有”。同时他又把夏商周归之于印欧人或犹太人或埃及化犹太人传播或建立,换句话说,在她眼里,根本不存在“华夏文明”,只不过是印欧人给东方人的一点文化施舍。

苏三还每每也以地球文明同源论倡导者自居。然而仔细分析她的同源论,根本就是印欧人文明论!一个最典型例子,在哥伦布之前的印欧的文明显然与印欧人无关,她为了圆她的“印欧人文明单一起源论”,就全盘否定美洲文化,说美洲文明还处在石器时代,落后欧亚大陆上万年,人种都被灭了。这些都不符合事实。实际上美洲文明有高超的金属冶炼技术,也有文字(如玛雅象形文字,印加奇普三维文字),玛雅文明在数学、天文等某些方面曾到达的高度,迄今现代科学还未能企及。还有说美洲连轮子都没有也是个谎言。这些谎言经苏三进一步传播,影响了很多更无知的人。由于美洲印第安人群主要是Y-Q系人群,也因此让苏三不知对Y-Q极为敏感,也对Q产生了莫名了歧视或“仇恨”。美洲文明的存在无疑让她的“地球印欧人文明论”不能成立,她就选择否定美洲文明存在。因此,她所说的所谓“地球文明同源论”是不包括美洲文明的,只是“印欧人文明”。可以完全准确地说,苏三的“地球文明同源论”是伪地球文明同源论!按照苏三自己的解释,她对材料是有“选择性”的,把这个“选择性”说法翻译过来说就是:对她主观的“印欧人文明论”看上去有利的就鼓吹,反之就否定。她哪里有什么大历史框架,她甚至不知细石器文化为何物。苏三对不同意她观点的人,习惯一律给戴上“狭隘民族主义”的帽子,我到是想问问苏三:无视一些客观事实,“选择性”跪拜印欧人或犹太人又是什么主义呢?

实际上印欧人扩张时间很晚,他们大约在公元前4000-前2000年时间在黑海周边地区受到苏美尔-古埃及文明传播影响而受惠,公元前2000年前后,印欧人从黑海周边才开始向东向南方向扩张。印欧人与文明起源毫无关系,至于犹太人则更晚了,只是捡拾了一点古埃及华夏人的文化传说与成果而已。

相反,美洲文明与汉文明,同样存在诸多文明共同起源特征,美洲文明是早期虞夏文明的一个分支!西方文明同样起源于中东地区虞夏文明。因此地球文明单一起源于华夏文明,是包含了欧亚美各大洲文明,才是真正的地球文明同源说!


版权声明:本文系文明基因(ID:bcrj-wmjy)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授权、版权合作、读者投稿等事宜请发邮件至:1352343941@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