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乌石山福慧禅寺引发思考

 风行阁影像 2021-08-11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2021-07-29 09:04

郑建军

智库导读:衢州市柯城区华墅乡有个乌石山,山中存有“福慧禅寺”“将军殿”“三清观”等佛、道寺院。

当地人都知道,福慧禅寺的开山祖师通济禅师,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手下一位饱读诗书的参军。他当年和黄巢将军一起驰骋于江山仙霞关与石梁营盘山中,途经乌石山,见这里崇山峻岭,竹茂林密,风水极佳。黄巢起义军失败后,为避祸害,他削发为僧,遁入空门,隐姓埋名,一心礼佛,法号“通济”,并选在乌石山结庐修行,取名为“福应禅院”(宋朝开宝三年建寺,祥符九年赐额“福慧禅寺”)。

福慧禅寺 网络图片

通济每日木鱼佛珠,黄卷青灯,不再理会世间俗事。住持乌石山福应禅院后,更不曾离开,直到圆寂。通济禅师整整在乌石山度过了134个春秋,他所植下的长生不老的唐银杏也成了乌石山的“神树”。

乌石山的佛缘

乾符五年(878),时年58岁的黄巢选择了起义。当时,官军在中原地区力量比较强,起义军进攻河南时,唐王朝在洛阳附近集中大批兵力准备围攻。黄巢看出官军企图,决定选择官军兵力薄弱的地区,带兵南下。他们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打下越州、衢州;接着,又劈山开路,打通了从衢州到建州(今福建建瓯)的三百五十公里山路。经过一年多的长征,一直打到广州。黄巢的行军路线图,几乎跑遍了大江南北,所涉及省份包括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广东、陕西。而黄巢的人生终止于中和四年(884),在山东泰山的虎狼谷(山东省济南市莱芜湖西南方向),被外甥林言杀掉,献其头。

乌石寺(福慧禅寺)山门 资料图片

唐龙纪元年(889),通济大师在乌石山结庐,此时距黄巢的人生终点唐中和四年(884)已有5年;距离“会昌法难”——唐武宗灭佛,到会昌六年(846)武宗之死已有43年。

唐武宗的“灭佛”后,寺院经像的恢复不容易,佛教的台、贤等宗派衰落,独有禅宗,山边林下,到处安身,深入东南山地,辟土开荒,讲究经济自足,以法堂代佛殿,过着专精、笃实、淡泊、强毅的出家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通济大师应是早几年到过乌石山,从而结缘乌石山了。

衢州儒佛相互融摄

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生前有一个观点,认为自公元148年安世高东来译经引起,公元260年朱士行西行求经至公元1175年朱熹、陆象山鹅湖之会(前者标志一个新的文化运动——佛学之开始,后者标志又一个新的文化运动——理学之创立),这一千余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灿烂辉煌时期,也就是中外学者盛称的魏晋六朝隋唐文化。五代北宋为其余波。彼时,佛学作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主流,其时期之长、声势之大、影响之广(传播国外),都远非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所能比拟。

北宋时期,佛教虽有天台与贤首的复兴,而主流还是禅宗。在推行新政新学的王安石那里,蜀派的“大小苏”,都还是佛儒并重的。当时,自称上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道统的理学开始兴起。但作为理学主流的洛派,在程伊川被贬以后,弟子们还都是倾向禅宗的。而后,由于金兵入侵,到达南宋时代,国家民族陷入危机,理学得以兴盛。

乌石山银杏

理学以朱熹等为代表,融摄了部分佛教思想。理学中的“静坐”及“寻孔颜乐处”等,有着类似禅者的经验,能唤起为圣为贤的景仰向往。且从学理上说,如果没有东南山区发达的禅宗大环境,不可能有理学——新儒学。

南宋建炎二年(1128),孔氏一族南渡衢州——成为东南乃至全国的理学传播中心。孔氏一族自南渡赐家衢州后,并不排佛。这从朱熹后裔结缘、护佛的行动中可得到证明。

柯城区华墅乡园林村《园林香火堂石牌》记载,朱熹六世孙朱照,于咸淳二年(1266)定居于斯。园林村位于乌石山下,全村绝大多数人为朱熹后裔。这里长年受到乌石山上佛教的浸润,且正是当地人的守护,乌石山上保留下来了众多古刹,民间佛事活动依旧昌盛,福慧禅寺的庙会也流传近千年。

与此同时,禅者也同样不排理学。孔氏南渡时,禅宗已发展有辉煌的寺宇、庄严的像设和钟鼓仪制,儒者都赞美为“三代礼乐,尽在是矣”!考察衢州诸寺庙,孔氏一族自南渡赐家衢州后,官方与民间互动曾经有个大繁荣时期。

佛学与南孔八大精神的再汇流

现如今,南孔文化已归结为八大精神,是南渡之后践行儒家思想所形成的人文文化:1.自强不息的艰苦创业精神。2.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3.谦让和谐的道德人文精神。4.勤勉肯干的敬业奉献精神。5.崇学重教的诗礼传家精神。6.唯实求是的求真务实精神。7.“泗淛同源”的南北一家精神。8.开放包容的变革创新精神。经张宏敏等学者的阐释,南孔文化的这八大精神彰显出丰厚的内涵。

有“哲学的宗教”之称的佛教,其博大精深的佛学传至中土后,经与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圆融精神、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实践精神等独特精神。2000年,中国佛教已流出倡导以佛法的五化运动──学术化、教育化、艺术化、科学化、生活化,作为新世纪的责任与展望这股泉流。佛教“五化”这股泉流,若能与南孔文化八大精神汇流,华墅乌石山可辟为汉传佛教教育园区。华墅的田野还可依托衢州南孔文化母土辟为青少年社会实践场所,让青少年走入田间,通过劳动感受“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情怀!

若如此,华墅4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否会成为衢州中心城区的一个以佛学文化为主导的卫星小集镇?而衢州,是否可以写出儒佛并重发展的新文章?

作者介绍

郑建军,男,衢州人,文史爱好者。现供职于衢州市柯城区民宗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